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到底意味着转型。40多万人看过,30多万评论说明我们观众还是很喜欢刘亦菲的,都想看看刘亦菲花木兰的英姿。 很多网友看了这部电影后表示,“这是故意丑化我们老百姓,因为所谓的美感,从刘亦菲版的花木兰上是看不出来的。”。导演妮基·卡罗告诉我们,刘亦菲为了参加《花木兰》的采访,坐了14个小时的飞机从北京来到洛杉矶。下了飞机,她要试演四部剧,其中一部有五页。除此之外,刘亦菲还接受了一个半小时的体能训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刘亦菲没有喊累,也没有要求休息。女导演妮基·卡罗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打动,最终决定由刘亦菲担任本片的女主角。 很多时候,刘亦菲出轨是没有理由的。其实从花木兰的幕后故事我们也知道,刘亦菲真的只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她不想成为明星,她只想做一个单纯的女演员。这一次,甄子丹首次与刘亦菲和巩俐合作。刘亦菲非常平易近人,勤奋谦虚。除了片场,我们也会私下交流。一菲告诉我,她妈妈很喜欢叶问,是叶问的粉丝!"甄子丹很遗憾这部电影中没有巩俐的镜头."我还记得她拍摄的最后一天。那天拍完戏我就遇到了她。我们一起自拍。我们都看过对方的电影。作为中国演员的面孔,异地见面合作,感觉很温暖。中国演员主演一个好莱坞大IP,也是我们争取了很多年的机会。 将这部由中国故事改编的经典漫画搬上银幕,创作团队希望给予中国文化充分的尊重。导演妮基·卡罗不希望这部电影是动画的翻版。相反,她想向原创的木兰诗致敬。几千年来,木兰诗被无数次讲述和改编,中国的孩子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以上就是对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
刘亦菲为什么能主演《花木兰》?
在我看来刘亦菲能主演《花木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刘亦菲的英文很好,第二个原因是刘亦菲的演技和形象都不错,第三个原因是刘亦菲的人气和知名度很高。 (一)、刘亦菲的英文很好。刘亦菲现在是美国籍,她从小就在美国上学,英文非常纯正。《花木兰》这个电影是由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该片的选角导演团队为了寻找适合该角色的演员遍访五大洲,整个创作团队都是好莱坞人员,所以对英文的要求比较高。这个电影拍摄完成以后,也需要到全世界进行播出,所以对演员的英文要求会更加高,口音必须纯正。这样不管是拍摄期间的沟通还是后期电影的上映,观众的观感都会好很多。 (二)、刘亦菲的演技和形象都不错。《花木兰》是个大制作,他们选择角色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英文好,还需要这个人具有很高的明星素养。不管是形象还是演技都需要精湛自然,刘亦菲在国内一直都是“神仙姐姐”的设定,个人形象上面一定是过关的。演技方面,刘亦菲已经饰演过非常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刻画的很棒。这个电影还需要一定的武术功底,刘亦菲之前饰演过类似的角色,可以很轻松的驾驭这个角色。 (三)、刘亦菲的人气和知名度很高。迪士尼在制作这个电影的时候,下了很多本钱。商业电影需要回本,就要考虑主演们的票房号召力。刘亦菲在国内的人气非常高,大家会为了支持刘亦菲而看这个电影,再说,《花木兰》本身就是中国的古典女英雄,需要一个中国演员来饰演。你觉得刘亦菲为什么能主演《花木兰》呢?欢迎你到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
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为什么能提名奥斯卡?
第93届奥斯卡电影奖入围名单正式公布,由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两项提名。在得知消息后,刘亦菲自己都在社交平台惊呼:“很高兴听到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要知道,在《花木兰》真人大电影上映后,被中国观众吐槽最多的就是电影中的服化道。还记得当时刘亦菲顶着“鹅黄妆”、身披紫色盛装的造型出场;还有原本拥有神话色彩的女巫巩俐,全身插满羽毛的暗黑装扮出场;就连皇帝的服化道都没能躲过网友的吐槽,“啥时候皇帝的帽子成这样了?”很多网友在看过电影后表示,“即使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部电影的服化道也多少充满了异域风情。”
据了解,花木兰身上出现的这种有点缠绕感的服装出现于西汉年间,又名曲裾深衣。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续衽绕襟的服装,后片的衣襟接得很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就可以缠绕在腰上。而花木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这个时候正流行襦裙,所以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影片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电影中却出现了许多趋向于唐代女子穿的服饰。
虽然被中国观众吐槽,但据说,《花木兰》的服化道斥资2亿美元,可见片方对这部分的重视程度。据悉,主创团队曾翻阅了大量书籍并请教专业人士后,更希望呈现具有年代特点的多元化服饰。加之,因为是迪士尼出品的电影,所以色彩必然是丰富斑斓的。
片方对于观众的反馈,有这样的解释——刘亦菲参军时的红色戎装,导演认为,这是中国很有代表性的颜色,不仅散发着无限的热情、爱,也代表着木兰身上释放的力量;而观众接受度不高的紫色穿搭,配上“鹅黄妆”,主创团队是为了让人记住这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印记和符号;巩俐的女巫造型,导演同样作出解释:女巫本身代表着“凶器”,可以随时变身,她的装扮融合了动物的元素,眼妆也特意加了一层面具;在细节和创意上,导演曾表示,多元文化的元素都承载着独有的意义和重量。
估计这些“解释”,是奥斯卡看中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些东方元素与中国观众的审美有差异,与实际历史时期造型有出入。总之,先观望最终的评选结果吧。
《花木兰》国内外喜提N个热搜,刘亦菲影响力为何如此大?
不仅是因为刘亦菲的影响力大,还因为《花木兰》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大家都好奇迪士尼会拍成什么样。刘亦菲虽然在国内作品并不是很多,有的甚至算不上高质量的作品,但是刘亦菲的热度一点都没有减少过。可能是因为仙女姐姐太美了吧,而且她一直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很少穿出绯闻,在娱乐圈也不争不抢的,很佛系,没事还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呢。 从《花木兰》这部电影的定妆照来看刘亦菲的将军形象真的是太酷了。就是这个酷酷的造型也是会有人去看的呀,而且这是迪士尼创作的电影,国内也会很好奇外国会怎么展现中国的民间故事。迪士尼也是有《花木兰》的动画片的,反响效果不错,可能是加入了一些夸张的成分吧,但是电影大家肯定不会接受有夸张的成分的,因为那样就不真实了。 迪士尼之所以选择刘亦菲来饰演花木兰是因为刘亦菲的长相和动画中的花木兰有点像。当然一人可能是因为刘亦菲有美国的经纪公司的缘故吧,总之选择刘亦菲就是相信她会诠释好这个角色的。刘亦菲为这部电影也是拼了呀,她为了更像男人一点,于是在脸上抹了泥土,基本的武打情节也是亲力亲为。刘亦菲还大胆的尝试了花木兰的妆容,的确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啊,在细节上真的做得很好。 一部好的作品肯定会重视细节上的处理的,这部电影就做到了。所以说这就是《花木兰》能在国内喜提热搜的原因呀,不仅仅是因为刘亦菲的人气高,才带动这部电影的宣传的。
花木兰上映时间
《花木兰》是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剧情电影 由妮基·卡罗执导、刘亦菲、甄子丹领衔主演,巩俐、李连杰特别出演,李截、安柚鑫主演,于2020年9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因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地区上线迪士尼+付费观看。 该片根据迪士尼1998年出品的同名动画片改编,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勇战柔然的故事。 中国的皇帝颁布法令,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服兵役,抵御北方侵略者。作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的长女,花木兰(刘亦菲饰)站出来替生病的父亲应征入伍。她女扮男装、化名为花军,经历了种种考验,同时必须利用内在的力量,接纳自己真正的潜能。 这是一场史诗般的旅程,让木兰蜕变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也赢得来自国家与骄傲的父亲的尊重。
花木兰的上映日期
美国USA1998年6月5日 ...... (premiere) 以色列Israel1998年6月19日 加拿大Canada1998年6月19日 智利Chile1998年6月25日 巴西Brazil1998年7月1日 墨西哥Mexico1998年7月3日 阿根廷Argentina1998年7月9日 菲律宾Philippines1998年7月15日 ...... (Manila) 韩国South Korea1998年7月17日 瑞士Switzerland1998年8月5日 ...... (Locarno Film Festival) 菲律宾Philippines1998年8月18日 ...... (Davao) 澳大利亚Australia1998年9月3日 日本Japan1998年9月26日 泰国Thailand1998年10月9日 英国UK1998年10月16日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1998年10月23日 ...... (Jakarta) 葡萄牙Portugal1998年11月11日 ...... (Forum Lisboa) (premiere) 瑞典Sweden1998年11月13日 丹麦Denmark1998年11月13日 德国Germany1998年11月19日 波兰Poland1998年11月20日 西班牙Spain1998年11月20日 奥地利Austria1998年11月20日 芬兰Finland1998年11月20日 法国France1998年11月25日 比利时Belgium1998年11月25日 匈牙利Hungary1998年11月26日 葡萄牙Portugal1998年11月27日 瑞士Switzerland1998年11月27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挪威Norway1998年11月27日 爱沙尼亚Estonia1998年11月27日 冰岛Iceland1998年11月27日 科威特Kuwait1998年12月2日 斯洛伐克Slovakia1998年12月3日 荷兰Netherlands1998年12月3日 斯洛文尼亚Slovenia1998年12月10日 俄罗斯Russia1998年12月25日 土耳其Turkey1999年1月15日 英国UK1999年7月23日 马耳他Malta1999年9月1日 ...... (re-release) [以上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