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诗词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诗词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直译: 桃花坞里有一座桃花庵,桃花庵里则有一个桃花仙。 桃花仙人自然种了很多桃花树,他还把桃枝折拿去换酒来喝。 酒醒了也只是在桃花树前静坐,睡觉时也要在桃花树下安眠。 就这样花前花后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如这般酒醉又酒醒不知不觉一年又一年逝去。 只希望在赏花饮酒的日子中死去,也不想鞠躬弯腰在那些官员的车马前。 车前马后的日子是富人的兴趣所在,酒盏与花枝则是穷人命中之缘。 如果将富贵与贫穷相比,自然是一个在平地上,一个在天宇间。 如果将清贫生活与车马劳顿相比,他们得到了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人都笑看我太过于疯疯癫癫,我却嘲笑他们看不穿尘世的真相。 还记得汉代五位帝王的陵寝,如今没酒也没花都已锄做了农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505年。距离唐伯虎科场遭诬仅六年。唐伯虎早先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徐经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仕途道路被封堵。 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他逐渐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所以自由自在地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他乐于归隐、淡泊名利的思想。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的全诗是什么?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至于其诗意我不解说了。只说说其诗流露出来的唐伯虎写这首诗的内在的含义。 与其说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不如说唐伯虎是个驳命才子。他一生向往像他诗中写的那样,赏桃花,在花下醉花下睡,花下醒,花下半醉半醒,其实他没有得到,无论是功名还是家庭,都迫使他没有过上‘风流’的日子。唐伯虎点秋香,是唐伯虎看中了秋香的人品,他家室要秋香,绝不是风流.的需求。为什么说‘看不穿’呢?是无人理解他了,只是讲究了一下文字。唐伯虎追求的生活不如自己的意愿,以诗词抒以寄托,以歌藏悲而己唉? 先看全文 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给我的感觉是知音难觅,知己难求,空虚、寂寞,曾经去苏州的时候到他的墓前看过,晚景挺凄凉的,多亏他的好友祝枝山给他修的坟。 我曾亲临过桃花坞,它已没有了昔日唐寅年代的奢华,一条靠水之巷,苍凉暮淡,我即刻泪眼婆娑,惜这位江南才子当年的无助奈何?唐伯虎才华横溢,但其生不逢时,让他怀才不遇,心力不足,于是借酒消愁。隐居桃花坞,誉来斗酒诗百篇。《桃花庵歌》,便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宣泄……。茫茫然,茫茫不尽然!
桃花树下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全诗
全诗如下: 《桃花庵歌》 唐寅〔明代〕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译文】: 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 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 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注释】: 庵:屋舍也。 桃花坞:坞为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今江苏省苏州市有地名“桃花坞”。 鞠躬:恭敬谨慎的样子,表示屈从,屈服。 忒(tuī):太。 五陵豪杰墓: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附近,后人也用“五陵”指富贵人家聚居长安的地方。 无花无酒:指没有人前来祭祀,摆花祭酒是祭祀的礼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这一年距唐寅科场遭诬仅六年。唐寅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诗人作此诗即为表达其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 【赏析】: 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诗歌前四句是叙事,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真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诗人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无论酒醒酒醉,始终不离开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时光流转、花开花落而初衷不改,这种对花与酒的执著正是对生命极度珍视的表现。 下面四句直接点出自己的生活愿望:不愿低三下四追随富贵之门、宁愿老死花间,尽管富者有车尘马足的乐趣,贫者自可与酒盏和花枝结缘。通过对比,写出了贫者与富者两种不同的人生乐趣。 接下去四句是议论,通过比较富贵和贫穷优缺点,深刻地揭示贫与富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富贵和贫穷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实际上富者车马劳顿,不如贫者悠闲自得,如果以车马劳顿的富贵来换取贫者的闲适自在,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这种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观在人人追求富贵的年代无异于石破天惊,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的睿智选择,与富贵相连的必然是劳顿,钱可以买来享受却买不来闲适、诗意的人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乐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写照。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嵇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全诗是什么?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白话译文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 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们的车马前鞠躬行礼、阿谀奉承。 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这样的穷人的缘分和爱好啊。 如果将别人的富贵和我的贫贱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为权贵奔走效力,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 别人笑话我太风骚,我却笑别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见那些豪门贵族虽然也曾一时辉煌,如今他们却看不见他们的墓冢,只有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桃花庵下种桃树,桃花桃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后两句是什么?
后两句诗是: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桃花庵歌》,原文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3前。 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译文: 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 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 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扩展资料: 此诗看似表达其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做诗卖画的生活也算乐在其中,无为而舒心,虽然过得清闲,然而却超然洒脱,也算是安然自得。 但实际上《桃花庵歌》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一首消极避世的诗歌,唐伯虎是个牵涉“考试舞弊案”的落魄文人,虽然在桃花庵里过着平静安然的日子,却因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麻烦缠身,后幸运逃脱了杀身之祸,由此变得消沉起来。 再加上他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又不会持家,生活过得相当艰难,甚至于向朋友借钱度日,了此余生。真是不幸的人生,让人同情的时候又感叹不已。 要知道,唐伯虎曾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志,被革黜后,也曾漫游名山大川,平解心中不得志之情,就算筑室于桃花坞,安心于绘画,但功名利禄也没有彻底放下。虽然表面上的自得其乐,可以暂时麻痹自己,但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他却无用武之地,其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是不言而谕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花庵歌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中“桃花仙人”指的是谁?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中“桃花仙人”指的(唐寅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出自《桃花庵歌》,本诗是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唐伯虎)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 扩展资料: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乐于归隐、淡泊功名、不愿与世俗交接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桃花因与“逃”同音而具隐者之意,更体现出追求自由、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可贵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这一年距唐寅科场遭诬仅六年。唐寅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诗人作此诗即为表达其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