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养花知识 > 正文
药品名词解释
药品名词解释
提示:

药品名词解释

药品名词解释:(名)药物和化学试剂的总称。 特性介绍: 从使用对象上说:它是以人为使用对象,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有规定的适用症、用法和用量要求;从使用方法上说:除外观,患者无法辨认其内在质量,许多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不由患者选择决定。 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误用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1、种类复杂性:具体品种,全世界大约有20000余种,我国中药制剂约5000多种,西药制剂约4000多种,由此可见,药品的种类复杂、品种繁多。 2、药品的医用专属性:药品不是一种独立的商品,它与医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患者只有通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并在医生与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防止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3、药品质量的严格性:药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因此,其质量不得有半点马虎。我们必须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另外,药品的质量还有显著的特点:它不像其他商品一样,有质量等级之分: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等等,都可以销售,而药品只有符合规定与不符合规定之分,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允许销售,否则不得销售。

“药物”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提示:

“药物”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药物是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也包括避孕药。 依照法律药物及国际上分类管理分为两类:处方药物及非处方药物(OTC)。处方药物指那些考虑到医疗安全只能在医疗监护下使用的药物,必须由执业医师出具书面处方(例如内科医生、牙科医生或兽医)。非处方药物指那些不用医疗监护即具相当安全性的药物,可在无处方情况下由药店直接出售。 扩展资料: 药物,无论是药品还是娱乐性药物,都可以有许多的给药方法或途径。许多药物的给药方式不止一种。 1、快速推注是给药方式的一种,使药物或其他化合物在血液内达到有效的浓度水平。推注可以在静脉内,肌内,鞘内或皮下进行。 2、吸入(通过呼吸进入肺部),通常为气雾剂或干粉末(也包括吸入物质)。 3、注射悬浮液或乳液,方式有肌内注射(肌注)、静脉注射(静注,又分为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腹腔内注射、骨内注射。 4、喷雾,也可以喷入鼻腔内。 5、口服液体或固体,通过肠道吸收。 6、直肠栓剂,通过直肠或结肠吸收。 7、舌下含服,通过舌下组织扩散到血液中。 8、外用,通常为乳膏或软膏,可以局部也可以全身给药。 9、阴道栓剂,主要用来治疗阴道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物

中药材有哪些
提示:

中药材有哪些

1、植物药按药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归纳为:
全草类,如柴胡,车前草,紫苏,益母草等。
叶类:如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
花类:如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
果实、种子:如莲子,菟丝子,银杏、茴香等。
根、根茎:如天麻,葛根,桔梗等。
树皮、根皮类:如黄柏,杜仲,厚朴等。
2、动物昆虫类药材包括全蝎,地龙,土鳖虫,蟋蟀等。
3、矿物类药材包括贝壳、珍珠、磁石等。

常见的中草药有哪些?
提示:

常见的中草药有哪些?

1、板蓝根 板蓝根属寒凉药性的蔬菜,可清热解毒,适用于上呼吸道有炎症的人,如果家里有人经常患咽喉炎、口腔炎、牙龈炎,可买点回家凉拌着吃,但像消化不良的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虚寒、长期腹泻的病人,要慎用板蓝根。 2、蒲公英 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解腹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样,可生吃、炒食、做汤,还可焯水后凉拌。但脸色苍白、无力怕冷、受风易感冒及脾胃虚弱者最好不要吃。 3、马齿苋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其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晒制成干菜。马齿苋可以用来炒鸡蛋,还可凉拌。但其含草酸较多,烹调前最好焯水。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受凉易腹泻的人及孕妇忌食。 4、穿心莲 穿心莲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毒蛇咬伤等。穿心莲能够清热解毒,凉拌吃更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但穿心莲性凉,体虚、容易腹泻和体寒的人最好少吃。 5、茨菇 茨菇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口感细腻、绵实,略显甘甜,味道与山药略微相似。其作为蔬菜,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可作蔬菜食用,还有解毒功能。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中药也能当菜吃?7种中草药美味又养生

中国三十大紧缺药材
提示:

中国三十大紧缺药材

中国紧缺药材有很多,如党参、黄芩、黄精、重楼、远志等,如下: 1、党参 党参是生活中的常见植物药材,它来源于植物党参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党参不单能治疗人类的多种常见病,还能当养生食材供人们食用,党参是所有中药材中效果较好的存在。2018我国党参需求量达到5.22万吨,而年产量大约却只在2万吨-2.1万吨。 2、黄芩 黄芩别名山茶根又叫土金茶根,原产地是在东北地区。黄芩的药用价值主要集中在它的根部,2015年黄芩“烂市”的影响,已将黄芩推向紧缺药材的一方。2015年产量约2.1万吨上下,2016年下降到1.6万吨左右,2017年下降到9000吨左右。黄芩目前的年需求量应在1.85~2.2万吨之间。 3、黄精 黄精是一种植物药材,有抗衰老的作用。黄精在医药界用途十分广泛,可作为中药使用,也能在临床上用药。有医学者表明,当下黄精的医学价值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了,未来需求还会日益增加。 国内需求量约在4000吨左右,每年国内的黄精是供不应求,需要进口黄精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全国黄精产量在3000吨,进口量1000吨左右。 4、重楼 重楼主要产于中国贵州、云南江西等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中药材,它源于百合科植物,植物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全国每年需求重楼干品超过3000吨,其中云南白药集团还是最大的用户,大概需求量在1000吨左右,其他药厂、中医院及民间需求2000吨以上。我国年产仅600吨,市场缺口主要依赖缅甸、尼泊尔、越南进口。在入药以后味甘性寒且略带毒性,勿过量食用。 5、远志 远志也叫葽绕,线儿茶等,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广阔,但却一直都是一种非常紧缺的药材,野生的资源经过大力的开采挖掘之后,日渐枯竭,市场上远志出现货物短缺的现象。 尽管这这几年来不断地增加种植规模,但市场上远志的供需矛盾还是非常的激烈,尤其是出口的远志极其少见。远志全国产量为1000吨左右,市场需求3000吨左右。 6、苦地丁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苦地丁属于地方区域性品种,以前药厂用量并不大,但近年来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其药用量明显增加,在地产品种中,苦地丁属于销量增加明显品种之一。苦地丁全国产量1800吨,年需求量3000吨,严格的供需矛盾。 7、猫爪草 猫爪草在市场上面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这是因为它的产量一直都不高,目前广西、浙江、湖北、浙江、华南、台湾等地四季主要分布猫爪草的地方,猫爪草的根茎是主要入药的部分。 猫爪草年需求量估计在400-500吨,但是我国年产量不足100吨,市场供求关系非常紧张,这导致猫爪草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8、猪苓 猪苓为多年生真菌,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而且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猪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因糖尿病人群增多、癌症病人增多,促使其需求量逐年增多,猪苓年需2000-3000吨左右,货源主要来自野生,野生猪苓产量大约400-600吨。 9、柴胡 柴胡又称山菜、茹草,是一种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我国每年对柴胡市场需求在500吨左右,产量却不及400吨,所以现在急需增产来满足市场,柴胡吃多了会导致身体倦怠、白天爱打嗜睡、反应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会降低、严重影响食欲等不良现象,因此,一定要适量的服用柴胡。 10、紫苏 紫苏,相信很多爱吃炒螺的朋友们都了解,炒田螺的时候加点紫苏叶子下去,不但可以去腥还可以增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搭配食材,紫苏也是我们常见的中药材,我国中药材市场及食品市场年需紫苏约120吨左右,但我国产量只有60吨上下。 扩展资料 属于短缺药品 目前,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都属于短缺药品范畴。 一般认为成本高、利润低、生产厂家少是“救命药”短缺的直接原因。

国内紧缺的中药材有哪些
提示:

国内紧缺的中药材有哪些

人参、杜仲、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 《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到了42%。以野生植物为主的300多味常用中药中,有100多种资源量急剧下降,人参、杜仲、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 市场监管不力,导致我国成为中药材廉价资源供应国。我国大量稀缺、优质的中药材及提取物用于供应国际市场,但占有国际市场份额却不足5%。“一些原料出口后经过加工以高价返销国内,其中很多是以采挖难以再生的野生资源为代价。” 扩展资料: 濒危中药材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中药材资源保护方面,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在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方面,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2、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3、加强中药材生产流通监管方面,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现在中药材市场太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