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养花知识 > 正文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介绍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介绍
提示: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介绍

这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作文因用古体诗形式书写,因而被湖北阅卷老师评为2009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作者为湖北高考考生周海洋。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该诗歌的写作背景——2008年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作者简介
提示: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作者简介

周海洋,湖北武汉人,就读于武汉市汉南二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以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高考满分作文一鸣惊人,以文言文式的写作形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猜测周海洋的高考作文是“早有准备”,对此他表示,自己确实早有准备,但却是长年累月的积累,而不是在考试前刻意准备范文。不少人称周海洋是“90后怪才”,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所谓“术业有专攻”,他只是更擅长文言文而已。凭着高考作文获得了满分,三峡大学表示愿意破格录取周海洋,但周海洋高考分数仅370分,最终在2009年9月26日,被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录取。小学时爱上文言书籍周海洋出生在山东,在浙江温州长大,在湖北上学,上学期间辗转汉南、蔡甸。“我上小学时就喜欢看文言文。”周海洋说。《古文观止》、《战国策》、《庄子》、《韩非子》、《论语》、《中庸》、《史记》、《离骚》等古文书籍,他都仔细阅读过,不少名句都是反复阅读,直至烂熟于心。汉南区二中图书馆管理员说,周海洋是学校图书馆常客,不到三年时间,馆内万余本书,他几乎都翻遍了。“一个高中生,课桌上长年放着一本《辞海》。这样热爱古文的学生几乎没见过。”该校高三年级组长汪红兵说,周海洋超乎想象的阅读令人称奇,对于周海洋作文得满分,他并不感到意外。记者采访当晚,在汉南大道一栋民房中采访到了周海洋。没想到的是,再过两个月才满19岁的他,说起话来旁征博周海洋引、口若悬河,许多文史知识张嘴就来,积累非常深厚,而对于这篇“最牛作文”,他却非常谦虚,表示不过是自己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我相信,它会是一篇满分作文。”说起自己的文章,留着小平头、一脸质朴的周海洋神情非常自信。他不认为自己的文章“最牛”,他说,这篇文章是借鉴了2005年一位四川考生的高考作文,那位学生可算“超级牛”了。从人评说父亲:几乎每晚看书到深夜 周海洋家住在武汉市汉南区,家庭并不富有,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父亲加工棉被。 其父周吉跟介绍,海洋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平常要的零花钱,基本上都拿去买书了,还在家附近的一些书店办了卡,常常租书看。放学或放假,他也经常是窝在家里看书,很少出去玩。 “初中到现在,他几乎每晚看书都看到 11点、12点,怕他看坏了身体,我每晚都催他睡觉。”谈到儿子,周吉跟既感到欣慰,也有些担心,“老怕孩子把身体搞垮了,我们没那么多钱给他治病。” 在周吉跟眼里,儿子很懂事,“我没什么文化,平时忙于生计,也没怎么管他,但他学习很自觉,脾气也好。因为家境不好,他还特别节约,吃饭也不挑剔,有时候给他买新衣服,他都不要。”老师:超乎想象地热爱阅读 “他是图书馆的常客。”汉南二中图书馆管理员汪老师提起周海洋满脸赞誉,不到三年时间,《史记》、《离骚》等镇馆之宝他都读了数遍。 该校高三年级组长汪红兵说:“他的桌上长年放着一本《辞海》,这样热爱古文的学生从未见过,单纯、自觉,超乎想象地热爱阅读。他的作文得满分,并不意外。” 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戴新姣介绍:“他严重偏科,语文成绩好,但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就差多了。”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网络热评
提示: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网络热评

2009年6月末,两篇新奇的高考满分作文:新概念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都成为网络热点话题 。虽然这两篇高考满分作文都引热议,但二者所获得的评论是不一样的,前者据说涉嫌抄袭新概念作文——《门口那匹动物》,并附有截图为证;后者在广收赞叹之余,也有评弹——《最牛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不牛!》,理由是这篇作文不是临场发挥写出来的,捡了便宜。【评论推荐:最牛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不牛!】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显然,涉嫌抄袭作文,无论是从灵感方面来说,还是从段落中的遣词造句和语言修辞来说,都不是自己的,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而是临考前的意外收获——看到了同题作文,并把它记下来,“剽窃”在了考卷上而已。古体诗作文虽然是考生自己的灵感和作品,但是,该考生同样占了投机取巧的便宜,把自己的以前的一篇作文誊写在考卷上而已。那么,这又说明什么呢?笔者认为,不论是涉嫌抄袭作文,还是古体长诗,都说明同一个问题:这些作文都不是临场发挥写出来的作品,而是考前准备好的作文。换言之,看似非常公平的高考,实则有漏洞,有空子可钻,即存在不公平的地方。显然,涉嫌抄袭作文的考生并没有注重练作文功底和写作水平,而是为捞一张“大学入场券”,陷入了应对高考背范文的猜题泥潭。值得肯定的是,古体长诗考生的写作功底和写作水平是比较深厚的,给个高分不算什么。但这篇古体诗曾是否得到过其中文教师或其他人的指导呢?笔者认为,这一点值得拷问。再者,把事先写好的一篇文章拿来考试,给它满分又是否公平呢?话再说远一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高考的人大抵都清楚,高考猜题是很多高级中学在努力教学之余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猜中了一题,就会给一部分考生带来无限“升”机,更别说猜中了作文题目了。当然,也许古体诗并非猜中了题目,或许是一种巧合,是必然中的偶然。但是,有一种现象是值得深究细考的——抽调哪所学校的哪些教师出题,对该校的学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一个出题人会出什么题目,与其个性和教学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语境下,熟知出题人个性和教学风格的人必然要占便宜。这又触及到高考公平问题。笔者认为,现行高考和教育制度——严考进大学方式把一部分人拒于大学门外,以“宽出”方式纵容部分大学生进大学后混文凭(冒名顶替者获大学学历),这既不符合大学之大的精神,又严重影响社会公平。一方面,一部分高中生因拿不到相应的高分,无法享受大学教育;另一方面,又“鼓励”一部分人投机取巧考上大学,同时,更多地促使一部分人进了大学后偷懒,混文凭。因此,笔者认为,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所曝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大学教学与管理制度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