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用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体现了什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
古诗中的对比手法
动静的结合是写景的主要手法,在诗中把景物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以形成相互对比,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如李白在《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后两句两岸相对的青山和驶来的一片孤帆形成动静对比,一静一动,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二、...
关于动静对比的诗句
王维还有一首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写景诗,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
写景的古诗词4首,写景的现代诗两首
1、《春游湖》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译文: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2、《初秋行圃》宋代:杨万里 落日无情...
对比修辞手法的诗句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这个诗人入选唐诗300首的唯一作品,整首古诗最后两句流传甚广。正是因为其把对比手法用到了极致,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才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名气。“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本来已经是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化成的白骨,而在家乡亲人的梦境之中,他还活生生地...
写景的古诗词及赏析【三篇】
【篇一】写景的古诗词及赏析 南浦·旅怀 原文: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
古诗词中的写景方法
3、声与色的结合(绘形绘色)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
意境不同但景物相同的写景古诗?
莲,多少风雨若等闲?新春到,只把美名传。莲,多少爱心洒人间?阳光下,无人可争艳。莲,为谁一生送缠绵?想起你,夜半犹凭栏。莲,为谁流芳到永远?只有我,等你一万年。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有如下:1、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