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养花知识 > 正文
杏雨代表什么意义
杏雨代表什么意义
提示:

杏雨代表什么意义

“杏雨”即“杏花雨”,拼音是:xìngyǔ,是清明时节所降之雨,时值杏花盛开,代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指春天来临。出自元·张可久《金字经·偕李溉之泛湖》曲:“杏雨沾罗袖,柳云迷画船。”
“杏雨”的例句:宋·苏轼《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杏花雨”出自于:
1、宋·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元·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提要録》:杏花开时,正值清明前后,必有雨也,谓之杏花雨。”
3、白桦《春潮在望》:“迎着江南绵绵的杏花雨,迎着受尽苦难人民破涕的笑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
提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一、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三、出处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老树。阴,树荫。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
提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

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出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作者】志南 【朝代】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 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