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派谁招降的乃儿不花?](http://www.xlxhua.com/uploads/img1/299de4dd8a278411322494e89a9a7a6c910480.jpg)
朱棣派谁招降的乃儿不花?
朱元璋不但对儿子们的管教非常严,还对他们寄予了“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厚望。为了避免皇族孱弱,明初的藩王们虽然贵为皇子,却自幼就接受兵事训练,朱元璋还时常在凤阳家乡等地针对皇子们“讲武”“练兵”,给他们上军事课。当时的明王朝并不能算真正平安,元顺帝北逃之后,元皇族在北方建立了北元政权,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因此明初皇子们多数封往边塞重地,太原、北平、西安、开封、大同、宁夏、平凉、桂林、云南、大宁……遍布在明王朝的整个边防线上(亏煞老朱儿子多)。亲王们在各自的封国中屯田筑城练兵,被称为“塞王”。(如十七子宁王朱权藩大宁,其地在河北遵化喜峰口外,乃是千百年皆然的军事重镇,六百余年后还是抗日“大刀队”发生地。朱权在此重镇治藩属护卫兵,竟达甲士八万、兵车六千)。亲王们既有了这样的实力,当然就要在国家发生战事时,亲带各自的兵将奔赴战场,渐有取代开国元勋之势。
在一系列的战事中,燕王朱棣很快就崭露头角。洪武二十三年,他应命与晋王朱棡出征元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开国元勋傅友德冯胜也要受他们的节制。
三月,北方大雪封山,晋王朱棡畏惧元兵掌握的天时地利,不敢追击,只有朱棣不惮劳苦,冒雪行军,出奇制胜地堵住了乃儿不花,迫使其投降。乃儿不花投降后,朱棣对其非常优待,乃儿不花被朱棣打动,主动去劝降咬住。最终,朱棣满载而归,成功地取得了这次重大战事的胜利。
三十岁的朱棣在这次战役中不但辉煌亮相,而且得到了真正的军伍锻炼。对于儿子智勇双全的表现,朱元璋大喜,颇有“此儿象我”之感,此后朱棣越发受到重用,和晋王一起得到了直接向皇帝本人禀报军事要务的权力。
“乃儿不花”是什么意思啊?
乃儿不花是蒙古族(元)的一个头领。这个人被燕王朱棣率军征讨,朱棣树立了名威。
.历史记载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因为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多次骚扰明边境,诏命晋王朱、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北征。
注释:
乃:
〈代〉此,这个
〈动〉是,就是,乃是,却是
儿:儿子,男儿
不花:蒙语音译。牛的别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蔡中郎》:“胡语以牛为不花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物类,如不花者牯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