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李光地怎么死的

李光地怎么死的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李光地墓在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墓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墓碑、石翁仲、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1958年,石料被用于修渠。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草创墓型。1988年,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人。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进士第五名,官至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1681年李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三藩”、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光地

2,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

康熙王朝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 商都文化网配图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廖京生扮演的李光地非常受观众的喜爱。历史上真的 有李光地这个人吗?李光地是好是坏?他的老婆是谁?真的是蓝齐儿吗?历史上的李光地是怎么死的? 一、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清朝汉族人。出生于1642年福建泉州安溪湖头,死于1718年,享年76岁,李光地是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深受康熙帝信任,被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李光地这个人,吃亏学乖卧薪尝胆的典型例证,此等样人最为险恶,若能为善则为大善,为恶则能祸乱一方,很奇怪康熙为什么不杀他。 二、李光地一生经历: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有诗书教养的祥华富绅吴家。自幼聪颖,五岁便从师授读。青少年时期是在认真研读经史百家书中度过的。他尤其致力宋明理学的探求。康熙三年(1664年)试策论举于乡,九年中二甲二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二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十月,请求省亲归里,从此迎来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李光地原为布衣,因容妃南巡时,聚集沿海众孤儿拦驾上万民书陈迁界禁海之弊及官吏之贪腐及不作为而被康熙所知!容妃南巡完毕抵京后向康熙详述了南巡所见原禁海区百姓迁徙后生活的艰难及吏治的腐败,并建议康熙起用李光地!思虑后,康熙决定采纳容妃建议,用李光地整肃迁界禁海中的不法官吏!

3,康熙年间的李光地的生平简介?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后其祖经风水大师黄妙应指点,将李伯瑶墓迁到渡东,并按黄妙应之说定居在湖头(其中还有段故事)。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三藩”、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因荐施琅率军统台有功,被擢升为掌院学士。三年后,因同僚诬告,被革职,降为通政使。其罪名是:湖头李氏家族万人,有霸王之心;早年“出卖”朋友 陈梦雷,中年父丧,“夺情”任官;晚年娶妾生子,就是这些绝属子虚的“三案” ,使堂堂的李光地背上“假道家”的黑锅达一百多年之久。直到近年,才有人推翻强加给他的“三案”,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为直隶巡抚。就任才三个月,康熙帝就面谕李光地亲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子牙河水系包括漳河、滹沱河和滏河),并上奏治理方案。李光地得旨后迅即行动,于次年四月上呈周详的治漳河方案康览后,表示赞同,下旨迅速施行。秋后,李光地批示两岸州县官府组织民众疏浚河道,使漳、滹两河由馆阁 流入大运河,又开通单家桥处的老漳民子牙河的支流。前后只用十个月,子牙河工程告竣。康熙帝亲临巡视,十分满意,御赐李光地《子牙河诗》。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总督王新命和工部侍郎赫硕兹治理永定河,事过一年,毫无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钱粮。 李光地遵旨“确查题参”,如实上奏。康熙帝撤王、赫二人之职,授李光地负责治理永定河事宜。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为民请命,请求赦免“偷垦之罪”,允许百姓继续耕种这些田地,以体现“皇上优恤黎民之至意”。康熙准奏。清初历时数十年的“圈地”弊政,终于在李光地任直录巡抚和大学士 期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纠正。  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又派工部侍郎白硕色协助。二月,李光地奏请全面动工。 李光地严密规划组织,划界承包,专人负责。他乘船驻柳坌口,每天巡视工地,督促指挥。百姓起初不解其意,消极怠工,甚而口咄怨言。李光地即召集父老民 众,说明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功在国家,利泽百姓,从而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仍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亲自巡视工程,为表彰李光地的功绩,特颁赐诗、字,并御书“夙志澄清”匾额。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赐李光地“夹辅高风”御匾。“夹辅”,意即左右辅佐;“高风”指李光地德才兼优,风格高尚。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热河又赐李光地“谟明弼谐”御匾, 以褒扬他“计谟明智,抉弼和谐”。  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 始终如一,其光辉业绩,不胜枚举。“三藩之乱”发生后,国家处于分烈日裂的严重关头,李光地派人冒险上京,进献蜡丸密疏,献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乱。他以全家生命力荐施琅专征平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李光地为政席仁,他义设常平仓,荒年赈济饥民;减免赋税,废除自秦以来的“十家连坐法”和“凌尺”、“灭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连入狱的文学家方苞。江南知府陈鹏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时,江南总督阿山乘机向陈鹏要求供奉、馈赠,增收百姓地丁银,以讨好皇上。陈鹏不理,被阿山罢官投狱 ,以“大不敬”罪,以拟判死刑。李光地为陈奏辩伸冤,开鹏终获得 康熙帝赦免,被召入英武殿编书。康熙帝与李光地“情虽君臣,义同朋友”。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执政时期。他病逝时,康熙帝深为震悼,谕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 真,无有如朕者;知朕,变无过于光地者。“三赐御匾”,便是李光地光辉一生最高的概括。其死后被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并列清初一氏名宦,诚非过誉。

4,李光地的人物生平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间,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坚决拒绝。 康熙十四年(1674年),李光地暗中书写密折,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给皇帝。康熙皇帝看到密折后深为感动,嘉许李光地的忠诚,并下命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当时尚之信也叛乱,率军占领赣州、南安,但未能进入福建。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自衢州攻克仙霞关,收复建宁、延平,耿精忠被迫请降。康亲王的军队进驻福州,命令都统拉哈达和赉塔讨伐郑锦,并打听李光地的所在。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拉哈达。拉哈达向康亲王上疏称:“李光地矢志为国,即使颠沛流离也不曾改变志向,应当予以褒奖。”康亲王下令优待,并提拔为侍读学士。李光地行到福州,恰遇父丧归家。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同安蔡寅部起义军打着复明旗号,以万余人围攻安溪。李光地招募百余乡间勇士固守,断绝敌方粮道得以解围。不久后,郑锦派遣将领刘国轩攻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等县,进逼泉州,断万安、江东二桥,断绝了清军的南北援助。李光地派遣使者赶赴拉哈达军告急,正遇大江涨水道路阻塞。于是李光地带兵从漳平、安溪小道进入,与叔父李日煌以及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合作进攻。大军进驻泉州,击破刘国轩部。拉哈达上报其功,李光地再次得到优叙,升迁翰林学士,不久后因功官至永州总兵。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守制已满的李光地返回京城,康熙谕示其不必候缺,即任内阁学士。李光地建言推举施琅担任平台将领,皇帝采纳了推荐,得以顺利收复台湾。 陈梦雷是福建侯官人,与李光地同年考中进士,又一同担任编修官。正当陈梦雷在家闲居时,耿精忠举兵作乱。李光地派叔父李日煜暗中前往陈梦雷处打探消息,得知其真实意图后,约请他一同拟定奏疏密陈破敌之计。李光地独自将奏疏上呈,并之后大受皇上宠幸。等到耿精忠兵败之后,陈梦雷因为投附逆贼而被逮捕押往京师,关入大牢论斩。李光地就上疏述说与陈梦雷两次秘密约见的情况,陈梦雷这才得以免去死罪,被发配奉天戍守。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李光地请假送母亲返回原籍。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返回京城,被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御前讲席上值讲,并兼任日讲官和起居注官,还负责指导庶吉士。过了一年,因为母亲患病,李光地上疏请求回家探望。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李光地返回京城。当时正值孝庄文皇后丧期,礼部官员对他提出弹劾,指责他途中迟延,身为三品卿员而未能及时来京叩谒孝庄文皇后梓宫,请交吏部议处。吏部议降五级调用,被康熙降旨宽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五月,他奏进的文章令康熙皇帝十分不满意,指斥他假冒道学,不能表率翰林,将他降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当年十二月,李光地重新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李光地又担任会试副考官,并与侍郎博霁、徐廷玺以及原任河督靳辅视察黄河工程情况。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正月,李光地奉旨提督顺天学政。当年四月,李光地的母亲离世,按照礼制李光地需解职回乡丧居以尽孝道,称为丁忧守制。康熙皇帝颁下谕旨,称:“提督顺天学政关系紧要,李光地特行简用,可在任守制。”李光地接到谕旨后表示:“臣蒙荷圣恩,怎敢不以残喘自效?”不过,他还是提请康熙给予九个月假,让自己往返治丧。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李光地服丧期满,康熙命其官复原职。次年,李光地得授工部左侍郎,仍兼任顺天督学。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他又因“居官优善”、“清廉”而迁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李光地很好治理了当地水患,得到康熙的褒奖,不久被拔擢为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年(1701年),李光地主持的治理永定河的河务工程顺利竣工。他获得了康熙手书“夙志澄清”匾额及御制永定河诗、御服衣冠等赏赐物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三月,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等人合疏弹劾李光地抚绥直隶灾民不利,不将灾民逃散情形据实陈奏,请求朝廷严加处分。八月,御史吕覆恒劾奏李光地处理秋审事宜任意断决,给事中王原又颏奏李光地荐人不当。但是,这些非议大多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否决。在吏部任上,李光地对兵制、官俸、蠲免钱粮等方面屡有建言。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吏部接到康熙谕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着升为文渊阁大学士。”这样,年过花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了相位。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后,李光地数次上疏请求休致。而晚年的康熙因立储不当之事心中郁郁,身体多病,对李光地这位老臣很是眷恋。他慰留李光地道:“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 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李光地应邀出席千叟宴,得到许多赏赐。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六月,李光地再次请求休致,康熙暂准给假两年,让其处理完家中事宜即返京办事。八月,李光地陛辞之时,康熙赐其“谟明弼谐”匾额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四月,李光地返京,奉命勘阅大学士王琰等人所纂《春秋传说》及榆讨张昭等人所辑纂字。次年正月,阁臣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疏中脱漏“章皇后”三字,部议将李光地降三级调用,康熙下旨宽免。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5,《康熙王朝》中 李光地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历史上的李光地,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是康熙帝颇为倚重的大臣,一生多次被康熙帝褒奖,在康熙五十七年五月,李光地病逝京寓。辅助过之后当皇帝的胤禛,被雍正帝称为“一代之完人”,追赠太子太傅。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形象大打折扣了,剧中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本事,夹在明珠和索额图、康熙帝之间,看不到他处理这种关系的能力素质和智慧,经苏麻拉姑指点,却仍然没有处理好君臣以及大臣之间的关系,可见,剧中的李光地天资不够,悟性太差,格局太小,成不了大器。最终被康熙任命为台澎知县也算善终。

6,李光地的人物评价

康熙皇帝:“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雍正皇帝:“一代完人。” 全祖望:“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鲒琦亭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光地之学,源于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故不拘墟于门户之见。其诂经兼取汉唐之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而于其是非得失,毫厘千里之介,则辨之甚明,往往一语而决疑似。” 《清代名人传略》:李光地在其政治活动中,清廉勤政,公忠体国,秉持大义,不拘小节。早年他积极配合清廷平定福建耿精忠、郑经之兵乱,力主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中年他用治理畿辅政务,注重关心民众疾苦,大力兴修河道水利,提倡发展社会生产。晚年他竭诚辅佐康熙帝治国,极力迎合清廷的思想文化政策,曾奉敕编纂了《性理精义》、《朱子全书》、《周易折中》等彰扬程朱理学之书,经康熙帝审定以御纂、御定名义颁行于学宫,对于当时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7,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

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今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 李光地死因: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李光地墓在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墓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墓碑、石翁仲、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1958年,石料被用于修渠。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草创墓型。1988年,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李光地这一生的官场生涯很是坎坷,在康熙二十一年,他的母亲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度晚年,于是李光地就请假护送自己的母亲回老家,过了一年,家中就传开了母亲患病的消息,身为大孝子的他只好再次请假回家照顾母亲。 当他回到京城的时候,正是孝庄皇后的丧期,好多的官员都弹劾他,因为他的性格受到许多大臣的反感是非常正常的,他与那些大臣不一样,并且他也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 本应该被降职的他又得到了皇帝的赦免,在那个时候,皇上还是很欣赏他的,但是随后的一件事情让皇上非常的不开心,因为李光地向皇上上奏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皇上的不满,当即痛骂李光地,认为李光地在假冒道学,这样的人一定不能在翰林做榜样,所以当时就将李光地降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