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裴炎因“青鹅”二字被武则天赐死,武则天为什么要杀他?
裴炎,唐高宗病重时拜相,受遗诏辅佐中宗,是当时的元老顾命大臣,对唐王朝忠心不贰。中宗即位初,重用韦后家族,欲以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反对,引起中宗不满。 裴炎惧,乃与武则天密谋,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旦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裴炎与她的矛盾日益突出,光宅元年(684)遭到了杀身之祸,被处斩于洛阳都亭,朝廷上下震惊不已。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裴炎呢?武则天杀裴炎时冠以谋反罪,一些人认为这确有其事。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说:“豫王为帝后,不管天下政事,大权全部握在武太后手里。裴炎想在武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把她抓起来,还政于天子。恰巧当时天一直下雨,太后不出门。 其事也就没有做成。”动用军队抓太后,日后说他谋反的确应该是可以成立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武则天下毒手杀裴炎的?有人指出,睿宗即位后,武则天仍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裴炎效忠李唐王室的行为势必和武则天发生矛盾。先是裴炎反对武则天追王自己的祖先。 立武氏七庙,后是徐敬业起兵反武后,武承嗣、武三思屡请武则天找借口杀掉韩王元嘉和鲁王灵夔,以断绝叛军宗室之望,执政者都不敢表态,只有裴炎力争不可,引起了武则天对他的嫌恶。徐敬业起兵最紧张的时候,裴炎向武则天进言说:“皇帝你年纪已经很大了,没有必要凡事都亲政,使得徐敬业之类的猾竖之人有话可说。 如果太后返政,像这样的乱贼不讨伐也可以破灭。”听了这样的话,武则天不被激怒才怪了。在武则天要改朝换代之际,身边却有着这样一个唐室忠臣,这就是裴炎真正的死因。 也有人认为裴炎确是没有谋反,但并不因为他是唐室忠臣就遭到武则天的憎恨。主要原因是裴炎两次得罪武则天后。
2,裴炎因“青鹅”二字被武则天赐死,武则天为什么非要杀他?
在武则天专制朝政、篡唐建周期间,曾遭遇过忠于唐室的宗室、大臣们的激烈反对,而做过三朝宰相的裴炎便是其中的代表。不过裴炎在事败入狱时,朝廷并没有说明他犯下何罪,所以其他大臣便为其诉冤,但当武则天拿出裴炎写给叛军的密信,并就其中的两个字进行解读后,群臣们便哑口无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特殊的女皇帝,没错就是武则天。她一开始只是唐太宗的一个小妃子,后来她俘虏了李治的心,成了李治最疼爱的妻子。后来武则天便想称帝,裴炎终于看清她的野心,于是想阻止,但是他跟别人密谋的书信却被武则天拦截,后来被以谋逆罪处斩。虽然裴炎起初帮助武则天,但后来事情发展得就不愉快了。因为裴炎对李唐的忠心耿耿,武则天呢却另怀他意,两人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冲突,且矛盾日渐突出。 一次,武则天欲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李姓宗室,武则天不好直接下手,得师出有名,便询问当朝的几位宰相有何意见,其他几位都一言不发,裴炎倒是“踊跃发言”,而且还当场表达极力反对。你说说,这样和领导对着干还不给领导留面子的人,谁会留啊。裴炎一看自己的劝诫没起到什么作用,于是就改变了原来的计划,裴炎还是要决定和武则天斗到底。裴炎曾经两次想要刺杀武则天。第一个是想趁着武则天外出游玩的时候杀死武则天,他在武则天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了杀手,为的就是杀死武则天来弥补自己所犯的过错。不巧的是,那个时候一连下了许多天的大雨,所以裴炎的计划也就没有成功。 青鹅故事虽正史无载,仅见于野史,但其趣味性文学性,却令人赞叹,话说徐敬业扬州起兵讨武,骆宾王起草檄文,有“伪临朝武氏者,地实寒微,性非和顺”、“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等佳句,武则天看了非常震动,其时徐敬业的内应就是宰相裴炎,徐派人送来密信,裴炎只回了二个字“青鹅”,便打发来人回报徐敬业,送信人被截获,推官见字不解其意,便禀告武则天,武则天说,这是拆字谜,二个字拆开便是“十二月我自与”。按照小说中的记载,早有谋反之心的裴炎在得知徐敬业起兵后,便给徐写了一封信,结果被人截获,结果信中只有“青鹅”两字。 群臣不解,武则天却用拆字法破解了迷信,“‘青’字可拆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这乃是裴炎表示要在十二月于都城为内应,相应徐敬业叛军的证据,于是裴炎因谋反罪被杀。裴炎是受高宗遗命辅佐中宗(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两即帝位)的宰相,他反对李显任人唯亲,无功食禄(中宗欲以岳父韦玄贞为宰相),联手武后废黜中宗,另立睿宗(唐睿宗李旦,初名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两即帝位)。但当武后一手遮天、大权独揽,睿宗沦落傀儡时,裴炎又不顾安危、挺身而出、极力谏阻,力主武后还政天子。因是“受遗老臣,倔强难制”,终被诬以“谋反罪”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