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明朝开国功臣最后结局,大部分都很惨!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结局?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结局,大部分都很惨!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结局?

34位开国功臣只留3人活命 1.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将他比作萧何,后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的名义,将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余口全部处死。 2.宋国公冯胜:朱元璋诰词中称他“胜兄弟亲同骨肉”,蓝玉案发两年后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3.颖国公傅友德:先在陈友谅麾下不受用,投奔朱元璋后平巴蜀、征西塞、伐云南,战功显赫。后因蓝玉案而被猜忌。 在朱元璋宴请百官的宴会上,奉皇命砍下二儿子首级后当众自尽,全家男女老少被发配辽东、云南。 4.凉国公蓝玉:常遇春妻弟,有胆有谋但恃功骄纵,曾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后因意图谋反被剥皮填草并传示各地,抄家灭三族,此案牵连致死的各级官员达1.5万人。 5.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南征北战立下不朽功勋。他曾劝言皇帝对待官员不能太苛刻,朱元璋一怒之下便要杀他,却被马皇后劝阻。 李文忠病死后,朱元璋将他身边的医生、奴婢60多人全部灭族。 6.永嘉侯朱亮祖:元朝猛将,被明军俘虏而拒不投降,因此被朱元璋欣赏并委以重任。他镇守广东时鞭打官员,接受贿赂,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 番禺知县道同向朱元璋揭发其罪行,朱亮祖反而污蔑道同傲慢无礼,并请求将道同处死。朱元璋得知真相后,将朱亮祖父子召到南京用鞭子活活打死。 7.定远侯王弼:号称“双刀王”,曾随沐英讨伐西番,又在捕鱼儿海力挫北元骑兵。蓝玉被杀后,王弼私下说了句:“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我辈当合纵连横”,被锦衣卫侦知上告朱元璋,便被赐死。 8.淮安侯华云龙:早年为匪,归顺朱元璋后驱逐北元。被派去增筑北平城时,有人举报他“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朱元璋将其召回时,在途中离奇死去。有推测是被朱元璋赐死,但存疑。 9.临川侯胡美:原在陈友谅麾下,陈友谅失势后归顺朱元璋,曾独当一面攻下福建。后来查处胡惟庸党时,因其长女是贵妃,偕同其子婿扰乱宫禁,胡美被赐自尽。 10.德庆侯廖永忠:第一个拥有免死铁券还被杀掉的功臣。他淹死小明王,清除朱元璋称帝的障碍,还被赞:“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后以私下穿龙凤图案的衣服,有篡国夺权野心的名义被杀。 11.吉安侯陆仲亨:17岁参加义军。朱元璋常对人说“此(陆仲亨)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后惩治胡惟庸党时,陆仲亨被家奴举报参与同谋,便被处死。 12.延安侯唐胜宗:18岁加入朱元璋的义军,因胡惟庸党连坐而被处死。 13.靖江王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儿,看似不务正业的天才将领。坚守小小洪都85天,阻挡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是朱元璋鄱阳湖大决战取胜的头功。 因未被封爵而心有怨恨,后来抢夺妇女,卖官赚钱,气的朱元璋要下旨处死朱文正,被马皇后劝阻后只是幽禁了他。 14.江夏侯周德兴:朱元璋发小,但不如汤和低调。营建宅第超越规制,恃宠而骄。后来有人揭发他儿子周骥和宫女乱搞关系,父子两连坐诛死。 15.平凉侯费聚:参与平定云南之战被封侯。为了把他列入胡惟庸党,朱元璋甚至找了个20多年前的借口,“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后被处死。 16.南雄侯赵庸:早年巢湖上的水贼,归顺朱元璋后功勋卓著。本应封为公爵,但他在行军途中私自纳妾,最终只封了侯爵。随朱棣出塞征讨乃儿不花,班师归来后,被当做胡惟庸党处死。 17.荥阳侯郑遇春:早年与兄长郑遇霖投奔朱元璋,后被列入胡党案里处斩。 18.宜春侯黄彬:先在徐寿辉手下,后投奔陈友谅,不满陈友谅后投靠朱元璋,在剿灭陈友谅战役中立下大功。后被论入胡惟庸党处死。 19.河南侯陆聚:元末官员,陆聚带着徐、宿二州归降朱元璋,被列入胡惟庸党而处死。 20.靖宁侯叶升:元朝将领,后来投朱元璋。先列入胡惟庸党被处死,之后又被列入蓝玉党。 22.永平侯谢成、崇山侯李新:人是被杀了,罪名却不详。 23.信国公汤和:带领朱元璋加入义军,并救过朱元璋的命。告老还乡后,因中风病逝于在安徽凤阳。 24.诚意伯刘伯温: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受风寒后,派胡惟庸带上御医去为他看病。刘伯温服过御医的药房后病情反倒严重,肚子中好像有了硬块,十分痛苦。 朱元璋对此不以为然,只劝他安心养病,于是刘伯温便告老还乡,不久就死了。 25.长兴侯耿炳文:躲过了朱元璋,却死在朱棣手上。朱棣篡位时,65岁的耿炳文率军征缴,遇挫后被建文帝撤职。朱棣称帝后,有人弹劾耿炳文的衣服上有龙凤图案,是要谋反。 耿炳文知道这是朱棣在秋后算账,便自杀了。 26.武定侯郭英:善终。 27.蓝玉党:共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还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人,全部被杀。 仅胡蓝两案,株连被杀的人高达4.5万,共持续了14年。开国功臣里,武将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保全身名,但别忘了徐、常、李、邓四人都是死在胡蓝案以前! 更有被杀的王公贵族几十家,真是历朝开国皇帝之最! 扩展资料: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善长

2,明朝的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全部功臣

明朝开国一共二十五位主要功臣只活了三个。 明代的开国的主要功臣中,也就是公爵中,除了汤和、徐达、郭英辞官回家得到了善终,其他的全部被杀。 具体如下: 明朝开国公爵: 1、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2、郑国公常茂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3、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4、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5、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6、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7、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8、颍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9、越国公胡大海 壬寅二月,金华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谥武庄。 10、泗国公耿再成 壬寅二月,处州死事。初封高阳郡公,谥武壮。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11、蔡国公张德胜 龙江战殁。癸卯十月追封,谥忠毅。 12、梁国公赵德胜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谥武桓。 13、济阳郡公丁普郎 鄱阳湖战殁。 14、河间郡公俞廷玉 甲辰十一月追封。 15、郧国公廖永安 乙巳十月以使吴不屈,遥封楚国公。丙午七月卒于吴。谥武闵。洪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16、东海郡公茅成 丙午十一月伐吴战殁。 17、虢国公俞通海 廷玉子。吴元年四月卒于平江军。追封豫国公。洪武三年改封,谥忠烈。 18、济国公丁德兴 吴元年卒于平江军。洪武元年追封。 19、天水郡公严德 吴元年九月讨方国珍战殁。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20、姑孰郡公陶安 洪武元年追封。 21、乐浪公濮英 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庚申战殁金山。追封金山侯,谥忠襄。二十一年七月进封公。 22、凉国公蓝玉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侯,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23、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24、康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25、魏国公徐达(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扩展资料: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 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国号: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 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初功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3,明朝李文忠是什么人 明朝李文忠是怎么死的

明朝李文忠是什么人
首先,要分析李文忠和朱元璋的关系。李文忠在14岁之前都是朱元璋的外甥,在14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养子,同时改李姓朱。而且李文忠和朱元璋的关系一直都很好,直到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性情大变,李文忠依然喜欢自己的舅舅兼养父,但是朱元璋却开始猜忌李文忠。
其次,要讲述李文忠的功绩。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其作出的贡献在开国功臣中排名第三。多次讨伐元军,攻克城池,战功赫赫。要知道李文忠还是所有开国功臣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而且他的文化水平已经堪比谋臣,虽然没有郭嘉、诸葛亮那般厉害,但是鲁肃那样的才智还是有的。因此,李文忠不仅是武将,还是朱元璋的谋臣。
也因此,让朱元璋对他的顾忌越来越深,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功臣若要反,必定会威胁到自己,威胁到自己的子孙。朱元璋对李文忠渐渐疏远,也导致了李文忠的病情。那么,明朝李文忠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明朝李文忠是怎么死的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流传的李文忠死因有不少版本,现归结版本如下:
版本一:正史病死版
按照《明史·李文忠传》中记载,李文忠是病死的。公元1383年冬天的时候,李文忠得了病,到了公元1384年4月份的时候,李文忠死了。
版本二:正史华中毒害版
同样是在明史中,1384年4月份的时候,朱元璋去看望李文忠,李文忠的病情因此而有所好转,奈何在三天后,他突然就死了。于是在明面上,朱元璋说怀疑是一直给李文忠看病的华中毒害李文忠,就削了华中的爵位,将其赶至现在的四川西昌市,其他一干医生及家属都被砍头。
版本三:朱元璋毒害版
此版本中,李文忠之所以会得病就是因为朱元璋在作祟,是被朱元璋吓出来的,而最后明明病情有所好转,却在3天后突然暴毙,也是朱元璋搞的鬼,是朱元璋暗中授意某位医者下毒,除了能够让李文忠死去,不危机自己以及朱家后代的皇位,还可以让淮安侯华中的地位也削弱,更进一步巩固皇权,何乐而不为。最后再来一个杀人灭口、死无对证,就更安心了~

4,李文忠怎么样啊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师事金华范祖乾、胡翰,通晓经义、能诗善歌,恂恂若儒者。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池州市),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人。

  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顺帝孙及后妃公主,缴获宋,元、玉玺、金宝、珊、锁圭等,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初三日随征虏大将军徐达远征漠北,攻克兴和,兵至察罕脑儿,五月,攻克应昌(今内蒙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生擒元帝之子买的-(里)-八剌。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下令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分三路北征,李文忠掌东路军,率师追至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南,哈腊湖西),洪武七年(1374年),率军攻克大宁、高州(今赤峰市东南部地区),斩故元宗壬朵朵失里等,至毡帽山斩鲁王,获其妃蒙哥秃,八月,率军至丰州,生擒元大臣12人。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与西平侯沐英进兵洮州(今甘肃临潭东),平定起事番民,兼领国子监事。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十七年病卒。他器量深沉,变化莫测,临战意气风发,遇大敌胆气益壮。为人忠直,尝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又劝朱元璋少杀人,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洪武十七年(1384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次第三。赐葬钟山之阴。子李景隆嗣曹国公爵位。


  李文忠-出身


  明史有《李文忠传》:“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这就是说,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孩子,外甥也。后被朱元璋收为养子。据说,当年李文忠在战乱之中浪迹两年,终于在滁阳见到了舅舅,悲喜交加,曾痛哭一场。从此之后,李文忠随朱元璋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其地位,恐怕只在徐达、常遇春之下。

  元至正十七年(1357),率亲兵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破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部。继引兵东向,连挫元军,于十八年克旌德(今属安徽)、淳安(今浙江淳安西北)等地,升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继与广兴翼元帅邓愈会师,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击败元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使元水军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率军救援新城(今诸暨南),乘雾进攻,俘斩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数万。次年秋,克杭州,获张军降兵3万,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克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回师途中常遇春卒,李文忠率部援大同,屡败北元军。三年,以征虏左副将军率步骑10万,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至应昌(在今达来诺尔湖西岸)获元兵5万,升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后又数次北征,屡胜。十二年,与西平侯沐英进兵洮州(今甘肃临潭东),平定起事番民。还军掌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后因劝朱元璋少诛戮而受责。不久病卒。


  李文忠-史评


  关于李文忠其人,史书口碑极好。称其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明史说:“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还说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最为突出的是,李文忠可能是朱元璋手下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说他文武双全,恐不为过。李文忠还是一位忠厚儒雅之人。也许,他是朱元璋外甥兼养子,身份特殊,因此是敢于向皇帝老爸直言的。史书说,他曾劝过朱元璋几件事。比如,朱元璋功占应天(南京)之后,曾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李文忠曾“请之”,最后“得减额”。


  李文忠-家乡


  李文忠应为哪里人?李文忠的留守支---李芳英的后代现居住在安徽省明光市区南,李文忠的出生地应在此。现在资料大都认为李文忠现在属江苏盱眙人,其实不妥。现在的明光市原为嘉山县,汉代始置县,为盱眙、淮陵二县地,属临淮郡。南朝时,宋侨置睢陵县。北魏改睢陵为济阳,北齐改为池南县,南陈复名睢陵县,北周初改为招义县,后又改为化明县,属钟离郡。唐朝时复名招义,属濠州,宋朝改为招信县,元朝并招信县入盱眙,明朝属凤阳府,清朝直隶泗州。可见,出生于元末的李文忠,当时是盱眙招信县人,今天应属安徽省明光市。


  李文忠-子嗣


  李文忠死后,被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他的大儿子李景隆继承爵位。对李景隆其人,明史有一段话,甚有意思:“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显然,这是一个白面书生,外表甚为英俊潇洒,连朱元璋见了,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李景隆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正式袭爵,官至左军都督府事、太子太傅。然而,此人实际是一个大草包。李文忠二儿子李增枝,约生于1370-1448年前后,前军左都督,永乐初,往荆州整肃兵备,抚安军民。他“于各处多立庄田,每庄蓄佃仆无虑千百户”。1404年12月,周藩以前隙劾告图谋不轨,与兄李景隆禁锢私第,计43年。后迁居现合肥肥东县白龙镇李大户(原合肥梁北乡金城村),更名李焕,生子三,即李宪、李睿、李旭,配郝氏。夫妇合葬墓在肥东县白龙镇沈塘埂村南,2008年被列为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李增枝的后世子孙繁衍至今,大都居于肥东县周边。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李家发是李增枝的21世孙。明万历帝于万历20年7月13日钦赐20字辈为:宗邦弘祖德、延世承天泽、大国永亨嘉、公辅懋伟绩。


  李文忠-横枪立马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对故元的第二次大规模作战。就在中路徐达军失败的同时,李文忠的军事行动也充分体现了祸不单行这句俗语的准确性,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率领军队抵达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元军败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达的传染,也开始轻敌冒进,他将辎重留在后方,亲自率领大军轻装追击元军。李文忠并不是毫无战略考虑的,他的用兵特点就在一个快字,如果把徐达比作谋略周详的长跑选手,李文忠就是百米赛跑的能手,在应昌,他创造了一日破城的纪录,这次,他认准了元军没有防备,所以大胆追击,以图一举歼灭元军。当他追击到阿鲁浑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北)时,终于找到了败退的元军,只不过似乎和他想象中有点不同。这支部队并没有逃跑的狼狈和疲态,相反个个都龙精虎猛,跃跃欲试。

  统率这支军队的是元将蛮子哈刺章,这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将领,他采取了和王保保相同的战略,吸引明军主力进攻,然后寻找时机决战。此时的李文忠军已经连续追记了数日,十分疲劳,而元军利用小股兵力引诱,大部队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他们已经在此等待李文忠很久了。到这份上了,啥也别说了,开打吧。李文忠确实厉害,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亲自率领部队与元军交锋,激战数日,居然打垮了元军,歼敌上万人,但明军死伤也不少。按说打到这个地步,面子也有了,就该回去了。可李文忠实在不是好惹的。他力排众议,以惊人的意志力和指挥才能率军队追到了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一定要把元兵赶尽杀绝,元将蛮子哈刺章自知惹了大麻烦,招惹了这个煞星,他已经命令军队后撤,以躲避李文忠,打不起还躲不起吗?没有想到,李文忠欺人太甚,一点面子也不给,一路追过来,不要自己老命誓不罢休。俗话说狗急还跳墙,何况是人!元军随即以决战架势布阵,意欲与明军决一死战。李文忠虽然勇猛,却并不笨,看见元军要拼老命了,便收兵修建营垒,据险自守与元军对抗,元军十分惊讶,不明白这个追了他们几百里地的家伙为什么突然不打了,但这个人太可怕,他们畏惧明军设有诡计,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就此僵持下来。不久之后,李文中发现粮食不够了,便如同游行一般,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撤走,元军看他如此嚣张,认定必有伏兵,不敢追击,李文忠就此班师而还。


  李文忠-经历


  朱元璋是他的舅舅,见到他很喜欢,说:“外甥见舅,如见母也。”说罢,便收他为子,改姓朱,请老师教他读书。五年以后,他十九岁,充任朱元璋的亲军指挥,一出马就立了功,击败在池州的赵普胜的兵,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次年,至正十八年,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军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坐镇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不久,邓愈移军江西,李文忠便帮助胡大海拿下诸暨与金华,诸暨改称诸全,由谢再兴守,金华由胡大海守。李文忠的官职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这仍是因袭自元朝的制度,元朝在中央有枢密院,在地方上于必要时设“行枢密院”,有“知院”、“同知”、“佥院”、“同佥”等官。朱元璋是韩林儿的江南行省平章政事,可能也兼了所谓行枢密院的知院。)苗兵在至正二十二年叛朱,杀了守金华的胡大海。李文忠转危为安,夺回金华。朱元璋“拜”他为“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严是建德,衢是金华,信是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处是处州,今天的浙江丽水。次年,守诸全的谢再兴叛朱,投降张士诚,带了张士诚的兵来打东阳,李文忠在义乌迎战,大胜,但收复不了诸全,在离开诸全五十里的地方另筑一个“诸全新城”。张士诚派他的司徒李伯升.以十六万人来攻,李文忠守这个新城,守得很好。至正二十五年,李伯升带了二十万人再来,被李文忠少数兵力杀得大败,俘虏了敌方将校六百,甲士三千。次年,李文忠进攻杭州,杭州的张士诚守将谢五与潘元明不战而降。

  朱元璋升李文忠为“浙江行省平章政事”,加衔“荣禄大夫”,叫他不必再姓朱,复姓李氏。这一年,他的年龄仅有二十八岁。

  洪武二年,他奉命随同常遇春出塞,打到上都(多伦),回军之时,常遇春暴卒,由他代作主帅,率军西向,帮徐达攻庆阳,走到太原,听说大同危急,而且庆阳已被徐达攻下,便当机立断转军北向,解了大同之围,活捉元军的将领脱列伯。洪武三年,李文忠实授征虏左副将军,与征虏大将军徐达分途北进。他带了十万人,再度到达开平,听说元朝的新皇帝爱猷识理达腊驻跸应昌,他就兼程突袭,几乎把爱猷识理达腊捉住。爱的儿子买的立八剌和几个后妃、宫人、王公、武将、文臣,都成了他的俘虏。宋元两朝的玉玺金印,也被他拿到了十五颗之多。回军经过兴州与红罗山,收降了元军五万以上。朱元璋封他为曹国公,任命他为“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洪武五年,朱元璋大举征讨北元,出兵三路,李文忠与徐达冯胜各任一路。他这一路由居庸关深入蒙古,到达和林,追击元军渡过土拉河与阿鲁浑河,大战获胜,但也损失了不少将士,继续向东追.追到骋海(呼伦池)回军。在洪武六年与洪武七年,他奉命巡边,在长城外沿着长城巡逻,和元军发生了若干次的小接触,都获得胜利。洪武十年以后,他与李善长二人受任“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重事”,作了实际上的宰相,但是作了不到两年,胡惟庸谋反伏诛,中书省被取消,大都督分为中左右前后五个都督府,御史台也在十三年五月被取消,他和李善长失去了所“总”的对象。在此以前,他曾经在十二年上半年督率沐英等人,削平洮州十八个番族的叛乱,在七月间回京,掌理大都督府的事。(最早的一任大都督,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掌理到十三年正月大都督府被分为五个都督府,也就算了。国子监,从十二年七月起,也是由他兼领的,兼领到什么时候,史无明文,好在那是一个闲差,又是一个文职,领不领均无多大关系。他在十六年冬得病,十七年三月去世。病中,朱元璋自己来看过他,又吩咐华云龙的儿子淮安侯华中负责料理他的医药。他死了以后,朱元璋怀疑华中料理得不周到,把华中的侯爵贬了,把华中的家属流放到建昌(酉昌),而且也怀疑医生用了毒药,把所有的诊视过李文忠的医生一齐砍头,连他们的妻与子也砍。朱元璋如此作为,可能是由于一时气愤,即也容易引起当时与后代的批评家认为这是“欲盖弥彰”。事实上,朱元璋确无毒杀李文忠的必要。李文忠是朱一生所最亲最信的人,而且罢兵家居之时“恂恂若儒者”,与世无争。虽则他有时也因为劝朱元璋不必杀人太多,不必派船出海征倭,不必多蓄宦官,而受过朱的呵斥。他死的时候,年纪才有四十六岁,朱追封他为岐阳王,谥以“武靖”二字,亲自写了一篇祭文祭他。


  李文忠-李文忠(明岐阳王)陵

  岐阳王陵园,是明代开国第三功臣岐阳王李文忠的陵寝,位于钟山之阴蒋王庙街6号。洪武十七年病故,追封岐阳王,谥武靖,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岐阳王陵园坐西面东,正对钟山。茔冢位于一山包之巅,封土高耸,风景殊异。茔冢前列神道石刻,有神道碑一、石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刻武将、文臣各二,其中一件石马尚为半成品,宛然成趣。该墓石刻是目前南京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早期开国功臣墓神道雕刻艺术品,造型健硕,形神凝重逼真,是研究明代初年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中山王陵园、岐阳王陵园和明孝陵一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南京文化、文博界工作和能力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