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浚县的泥沽沽来历,代表意义

浚县的泥沽沽来历,代表意义

  简介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浚县古称"黎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远古的遗存、遗风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社火和泥咕咕就是民间文化中的瑰宝。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溯源
  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
  工艺特点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主要有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狮子、大象和燕子、斑鸠、孔雀等形象的动物和飞禽。古老朴素、逗人喜爱的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描绘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条纹,大都用原彩色,很少用调和过的中间色。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能使色彩起明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美感顿生。
  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
  浚县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小丫鬟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马、小猴、猪八戒;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有骑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钢丝、弹簧,有活头马、活头狮子等。艺人们用的泥料和工具都非常简单。就地取材,把村边的黄胶泥挖回家,加水和成泥巴,用木棍捶打几遍,使其变得柔软细腻,如面团一般。
  浚县泥咕咕现在还是以小手工作坊生产为主。农闲时节,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制作、边说笑,气氛热烈,和泥、造型各司其职,技艺娴熟,制作出来的泥咕咕晾干透后,再在自家的小土窑进行烧制。一到那个时节,每家每户的窗台上、墙头上、灶台上,到处都摆满他们精心制作的泥咕咕。
  传承意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
  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浚县泥咕咕的传承意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汉族文化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 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3,小学作文《我最喜欢的民间玩具——泥咕咕》

小树长高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春季来到了。随着我们年龄与能力的增长,老师说要带我们去参观泥咕咕的家乡——浚县的杨玘屯游玩,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我们在车上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目的地——浚县杨玘屯泥咕咕博物馆。为什么叫泥咕咕呢?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听导游讲,原来,当年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打仗时牺牲了很多人,后来人们为纪念他们,就用黄胶泥做成了泥咕咕,以此来寄托对他们的思念。我们走进博物馆,刚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展厅,哇!这里有很多泥咕咕呀!有红色的,上面还涂着很多白色、绿色、粉色……花花绿绿的条纹;还有的外形是可爱的小动物,五彩缤纷的颜色把它们装扮得更加吸引人了。还有一对大咕咕,我试着吹了一下,它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这么多的泥咕咕,数不胜数,我看得眼花缭乱,真是太有趣了。我们接着往前走,来到了一位专捏泥咕咕的老师傅家,老师傅给我们演示了制做过程。只见老师傅熟练地拿出一块黄胶泥,在中间用手指挖了一个洞,套在中指上,用另一只手搓成鸡蛋形状,做法有点像做窝窝头。接着,他又搓出了一个扁片从中间分开当尾巴,然后又用手挟了四个小尖,做成腿,再用木棍在泥上点了一个小洞做眼睛,这时,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鸽子便出现在眼前了。最后他又用小木棍在尾巴上钻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吹一吹,便发出了很好听的“咕咕”声音。时间真快啊,参观就要结束了。我买了两个泥咕咕做纪念,看着手里的泥咕咕,我不仅想,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参考资料: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14007244200576645.html

4,泥叫叫的简介(要具体)

泥叫叫又叫娃娃哨,是鱼化寨的特产。鱼化寨位于西安西郊,这个巨大的城中村里,黑压压地住了不下二十万人。然而,这个村落却是一个有着仰韶文化遗址的古村寨,历经十几个朝代的沧桑变迁,给这个村寨留下了独具的名字和独特的文化遗产:“鱼化寨”与“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种模印捏制成形、经低温焙烧而成,兼有声响的儿童泥玩具。相传,在清末的时候,鱼化寨有个东围墙村,村里有一个“娘娘庙”,里面住着两位从外地流落至此的老汉,以做泥叫叫为生。

因其乐善好施,村上小孩都有泥叫叫玩耍吹唱。两个老汉的举动启发了鱼化寨人的灵性,后来村民们相继投入泥叫叫的生产,因此,东围墙村后来被誉为“泥叫叫村”。

在过去,每逢农闲时节,村子里家家户户取土做泥叫叫,送到古城西安城隍庙、八仙庵等地,由挑担小贩穿街走巷叫卖,十分畅销。泥叫叫亦成为当时孩童们心中不可多得的玩具。

泥叫叫从清末至今,经历了起起伏伏。如今,鱼化寨当地的村民早已经不再制作泥叫叫,甚至一些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泥叫叫为何物。全西安现在仅存两位泥叫叫手艺的传承人,一位是生活在白鹿原狄寨街道办的徐文岳老人,另一位就是鱼化寨的杨云峰,他们二位都已年过古稀。

5,浚县泥咕咕的由来是什么?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密曾与隋军会战黎阳,并驻军于今浚县境内,双方战斗激烈,将士们伤亡惨重。义军中有会做泥人的艺人,用泥捏“骑马人”,以悼念阵亡的将士。浚县泥咕咕之乡杨玘屯的能人巧匠们,据说就是那些艺人们的传人。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到二月初五,浚县庙会热闹非凡,大小泥货摊上,各色泥玩具招人眼目,凡赶会的百姓,没有不捎带几个回家给孩子作玩具或是作摆设的。那些斑鸠儿,小燕儿在孩子们口中吹得呜呜直响,此起彼伏。这也正是浚县“泥咕咕”得名的由来。而当地一首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泥咕咕的功用与品种: 浚县泥咕咕一兵马人 咕咕叽叽杨圮屯儿, 小猴八戒骑马人儿。 狮子双响大小燕儿, 能看能玩真有神儿。

6,泥咕咕的简介

浚县泥咕咕已有三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有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狮子、大象和燕子、斑鸠、孔雀等形象的动物和飞禽。古老朴素、逗人喜爱的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描绘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条纹,大都用原彩色,很少用调和过的中间色。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能使色彩起明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汉族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美感顿生。浚县泥咕咕还是以小手工作坊生产为主。农闲时节,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制作边说笑,气氛热烈,和泥、造型各司其职,技艺娴熟,制作出来的泥咕咕晾干透后,再在自家的小土窑进行烧制。一到那个时节,每家每户的窗台上、墙头上、灶台上,到处都摆满他们精心制作的泥咕咕。

7,传统工艺的分类

根据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开展的“传统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工作相关规定,传统工艺共包含以下14大类工艺: 玉石雕类 玉石雕塑:玉雕、翡翠雕刻,水晶,玛瑙雕工艺等 石雕类 文房石雕:砚台,印章,把玩件等大型石雕:青田石雕、曲阳石雕、寿山石雕、惠安石雕、徽州三雕、彩绘石刻等石刻:碑刻,摩崖石刻,墓志铭 砖雕类  砖雕 木雕类 朱金器木雕、黄杨木雕、潮州木雕、东阳木雕、湘东傩面具、木偶制作等工艺,印章,木模具。 竹刻类 嘉定竹刻、宝庆竹刻工艺 面塑面塑技艺,主要有面人,花馍泥塑类 大型泥塑:石窟塑像,庙宇塑像民间泥塑:天津泥人、惠山泥人、泥咕咕、凤翔泥塑等制作工艺 造纸类 宣纸、皮纸、连四纸、桑皮纸、竹纸等制作工艺制墨类 徽墨、墨汁、印泥制作工艺制砚类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等制笔类 毛笔颜料类 矿物颜料,植物色素 包括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文物修复、其他传统技艺。

8,河南有什么特色礼品啊

1、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泥咕咕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作为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3、洛阳牡丹瓷 洛阳牡丹瓷是一种将悠久的洛阳牡丹文化与中国古老的陶瓷工艺有机融合后诞生的新派艺术陶瓷,它以优质高岭土为原料,以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原型,以具有牡丹纹饰的瓷器为样本,继承以唐代白瓷烧制技艺为基础、兼具唐三彩等唐代陶瓷生产传统技艺,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众家陶瓷传统技艺之所长,采用全手工制作而成。 4、汴绣 汴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钧瓷 钧瓷,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 2003年07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仙镇木版年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咕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瓷(洛阳牡丹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汴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