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公叔痤先告诉魏惠王要么杀,要么重用商鞅,可为什么又让商鞅逃跑?

公叔痤先告诉魏惠王要么杀,要么重用商鞅,可为什么又让商鞅逃跑?

公叔痤病倒了,魏惠王亲自到他家中看望,并问及身后之事。公叔痤说:“座(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即商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向魏惠王举荐自己的家臣公孙鞅,认为可以让此人主持魏国的国政。惠王不置可否。公叔痤又屏去左右的人,单独向惠王进言:“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他预感到,象公孙鞅这样的人才,若被别国起用,对魏国绝不会有好处。这样的言词,又从反面向惠王说明公孙鞅确实可以重用。惠王走后,公叔痤马上派人找来公孙鞅,告诉他这件事的原委,说明自己极力推荐他继任相国,但惠王不答允。本着“先君后臣”的原刚,才建议惠王杀他,让他赶快逃命。公叔痤要做到公私兼顾,既为魏国利益着想,又顾及私人友情,再次表现出圆通老练的政治家作风。可惜,魏惠王对他荐贤的苦心不置一顾。公孙鞅则比公叔痤见识高明,知道魏惠王既不用他,也不会杀他,所以直等公权痤死后,得知秦孝公求贤,才投奔秦国,实施他那著名的“商鞅变法”。

2,公叔痤为什么在临死前才向魏王举荐商鞅?

因为公叔痤一直存有私心,他知道商鞅的能力如何,更知道商鞅的实力在自己之上。他害怕像魏王举荐商鞅之后,魏王重用商鞅会将自己取而代之,所以才在临死前才像魏王举荐商鞅。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他曾经因为排挤有用的人才留下了不好的名声,想在死之前挽回自己的名声,便举荐了商鞅。 当然,我们知道结局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而公叔痤,却对魏王说如果不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了他。公叔痤,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知道,如果商鞅去了别的国家,反过来对抗魏国拍,一定会给魏王带来致命的打击。但是可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公叔痤说完这些之后,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商鞅,让他早做准备。 后来商鞅去了秦国,果然受到了重用,为秦王出谋划策,并主张新法,而最终秦国果然消灭了魏国。为什么说公叔痤是因为存有私心,才不举荐商鞅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想要商鞅出头, 而且他明明知道商鞅十分永才,却不重用他,只让他做了自己的中庶子。 如果不是因为心虚,就算不将商鞅引荐给魏王,而是自己多给商鞅一些机会,又何愁商鞅没有出头之日,偏偏要等到自己死了才向魏王举荐商鞅。威王对商鞅丝毫不了解,又怎么可能会因为公叔痤的一番话就重用商鞅呢?而且他还曾经嫉妒吴起的才能,将他赶走了,所以有理由怀疑公叔痤,是想要利用商鞅来挽回自己的名声。

3,商鞅和公叔痤的关系

商鞅在公叔痤府中当中庶子,也就是书房的管事,商鞅本来就是学的法家,据说是跟着鬼谷子学的,是鬼谷子的徒弟,学成后投奔到公叔痤府中当中庶子,他们两关系很好,公叔痤很欣赏商鞅,向魏王举荐商鞅好几次,最后快病死了,又一次举荐商鞅,魏王不用,认为是个中庶子没有大才,公叔痤说:商鞅大才,用之可富国强兵,不用之,即杀之,魏王不在意,果然,后来商鞅入秦,商鞅变法成功,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4,公叔痤的介绍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在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得多一些。他排挤吴起,是出于保全相位的需要,并不是不知道吴起对魏国的重要性。荐举公孙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著一笔,“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很有深意。若过早地推荐公孙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博得荐贤之名,对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影响。假如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来论魏国的成败,公叔痤是应负一定责任。

5,公叔痤的人物生平

魏武侯九年(公元前387年),公叔痤在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 当时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今陕西渭南合阳一带)郡守,威望很高,曾率军伐秦,攻取五座城池,固守西河,屏障魏国,使秦军不敢东向。公叔痤对吴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吴起。公叔痤有个仆人对他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公叔痤说:“如何下手?”仆人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重视声誉,你可以先向魏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我们魏国属于侯爵一级的小国,而且和强大的秦国接壤,臣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魏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你就乘机向魏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他如果愿意留在魏国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愿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就可以试探他的想法。’然后你再亲自把吴起邀请到你的府上,让公主故意发怒而轻谩你。吴起看见公主那样轻贱你,他想到自己也会遭到轻贱,就会辞而不受。”于是公叔痤依计行事,吴起果然看见公主轻谩公叔痤就辞谢魏武侯。魏武侯因而对吴起有所怀疑而不信任他。吴起害怕魏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而到楚国。从此,公叔痤稳踞相位,多年执掌魏国权柄。 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公叔痤担任将领,率军与韩、赵两国联军在浍水北岸交战,大败联军,擒获赵国将领乐祚。魏惠王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亲自到城郊迎接公叔痤,并宣布赐田地一百万亩作为公叔痤的食禄。公叔痤倒退几步,然后拜了两拜辞谢,不敢领赏。他反复说明,军队英勇善战,具有一往无前的斗志,不避艰险,百折不挠,全赖吴起当年训练有方,是吴起的功劳;在战场上,察看地形,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提供决策方案,使得三军将士心明眼亮,目标明确,是部下巴宁、爨襄的功劳。再说还有魏惠王制定的军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而他自己只是看准进攻敌人的时机,便击鼓进军不敢懈怠,这算什么功劳。公叔痤的谦逊受到魏惠王的嘉许,于是赏赐给吴起的后人二十万亩土地,巴宁、爨襄每人各十万亩土地。 魏惠王说:“公叔痤难道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吗!已经替我战胜强大的敌人,还不遗忘贤者的后代,不掩盖能士的功劳,公叔痤怎么能不得到好处呢?”所以再赏赐给公叔痤土地四十万亩,加上起初赏赐的土地一百万亩,使他拥有土地一百四十万亩。 当时,公叔痤任用卫国公族公孙鞅担任其中庶子。公孙鞅喜欢研究刑名之学,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但还未来得及向魏惠王推荐。恰逢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去探望公叔痤,说:“您的病如有不测,江山社稷将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有奇特的才能,希望大王将全部国事交给他,听任他去治理。”魏惠王默不作声。魏惠王刚要离去,公叔痤屏退左右说:“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那就一定要杀死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没有答应,出来后对左右大臣说,“难道不可悲吗!凭公叔痤的贤能,却对我说在国事上一定要听从公孙鞅,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召来公孙鞅向他道歉说:“今天大王询问可以做相国的人,我推荐你,看大王的表情是没有答应我。我应当先尽忠君之礼,后尽人臣之责,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应当杀死他。大王同意我的建议。你可赶快离开,不然将被捉拿。”公孙鞅说:“魏王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能听您的话杀死我呢?”公孙鞅始终不愿离开。 不久,公叔痤去世。当时公孙鞅得知秦孝公求贤,于是在埋葬完公叔痤后,向西投奔秦国,并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实施其著名的商鞅变法。

6,商鞅奔向秦国的原因,给我讲讲魏国方面的事吧,只记得公叔痤临死之前推荐了商鞅,魏王不相信,然后不知为

公叔痤重病之时,向魏王魏莹推荐公孙鞅,说他的才能十倍于自己,请魏王任命他当宰相,如果不能用他,就把他杀掉。魏莹觉得不可思议。公叔痤随后把这件事讲给了公孙鞅听,向他道歉,说自己是公事为重,要他赶快逃走,公孙鞅不走,说魏王如果不能听你的话重用我,那也不会听你的杀掉我。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到秦国,用能够快速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说服了秦王,秦王任命他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事务。变法中最核心的内容只有两条:一是树立君王的绝对权威,二是奖励耕战。具体措施有 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命权归中央 招徕流民,大力垦荒 依军功封爵 民间有争端由官府处理,禁止民间私斗 还有一些其他措施,比如成年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强制分家以增加税收收入等。由于他功绩出众,秦国封他为商君,他后来的称呼遂改为商鞅

7,同学 在帮我一下吧 为什么魏国丞相公叔痤要向威望推荐商鞅?为什么又建议魏王如不用此人就杀死之?

我个人的理解吧 向魏王推荐商鞅 是唯才是举,为魏国举荐人才,同时也是他的惜才之心!
而建议魏王杀他,可能是因为他(公孙)很了解商鞅这个人的学识,也深知他能够对一个国家产生怎样的贡献!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我既然得不到,那么便也不能够让别人得到。。。因为以商鞅的学识,如果成为其他国家的臣子,那么极有可能会让那个国家称霸!
其实,虽然那时候各国变法兴起,但是商鞅。。呵呵。。。不是每个君主都能够像孝公一样能够让这么信任他!商鞅得秦宫,幸矣;秦公得商鞅,霸矣!

8,公叔痤极力举荐,为何魏惠王还是不用商鞅?

说句老实话,如果我们任何人是魏惠王,遇到公叔座这样的推荐,都不会用商鞅。我们来看公叔座对商鞅的态度。史书记载,商鞅原本也是姬姓的贵族分支,在公叔座手下做中庶子。中庶子是掌管公族事物,还有贵族教育的官员。这个官员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 公叔座作为魏国的相国,他任命商鞅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随意的。这个职务的官员,有很多的机会能够和贵族阶层接触,能够建立自己的人际网。也可以有很多和国君接触的机会。 而且,商鞅应该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一段时间,也有过不少的表现机会。可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 在历史上有句话,“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这句话颇有含义。我认为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公叔座太忙,没有时间或者恰当的机会去向魏惠王推荐商鞅。 这个理由我们看,是不成立的。有句话叫做思贤如渴。当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见了贤才连饭都来不及吃完就去见。而公叔座知道商鞅是贤才,却让他长期担任中庶子这样重要的职务,而不向魏惠王推荐,这不会是时间和机会的问题。 那么,公叔座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的原因就剩下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根本不想推荐他,甚至在一些场合还要压制他。这是为什么呢?这很简单,公叔座知道商鞅比自己强的多,如果推荐了商鞅,商鞅得到重用,那么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因此,公叔座一方面为商鞅创造将来的从政条件,这个我们可以从后来商鞅诈取河西,骗俘公子卬就可以知道他和公族的关系良好。另一方面,公叔座又控制使用商鞅,让他在自己的手下做事,好将来做自己的接班人。 到了公叔座病重的时候,当魏惠王问到公叔座的后事的时候,公叔座才举荐了商鞅,而且举荐还是用着一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方式举荐的。我们看《史记》中是如何记载的: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先是举荐商鞅,让魏惠王举国听之。我们看这件事不要说魏惠王,任何人都不可能答应。 商鞅不是一个魏惠王不认识的人,而且又从来没有发现这个人有什么出众的才华。只是因为一个垂死的公叔座的一句话,就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他,可能吗? 如果交给商鞅,天下治理不好,谁能够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反正公叔座是已经死了。而如果天下治理好了,岂不是在说明自己有眼无珠?如此贤才就天天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居然看不出贤才,还需要公叔座举荐,这不是自己打脸吗? 因此,魏惠王是根本不可能任用商鞅的。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商鞅不是贤才。而公叔座的杀商鞅的话,更是坚定了魏惠王的判断,公叔座病糊涂了。 公叔座一看由于自己的私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为了弥补这一切,公叔座又劝商鞅逃走。而看透这一切的商鞅,轻蔑的拒绝了公叔座的建议。 商鞅在公叔座死后,又继续在魏国呆了一段时间。看魏惠王没有用自己的意思,就另谋高就,去了秦国。 在秦国,商鞅施行了变法。变法图强的秦国实力大增,立刻扭转了过去的颓势,打败魏国,走入战国的强国的行列。这个时候魏惠王想起公叔座的话,后悔已经晚了。

9,结合文意 简要说说公叔座是个怎样的人 商鞅事魏

  一开始是公叔座推荐他,和魏王说如果不任用他就杀了他,但商鞅认为如果魏王不能听之而用,必不能听之而杀,“卒不去”,体现了商鞅足智多谋,自信胆大的特点。
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10,痤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起名叫公叔痤呢?

  痤
  cuó
  〔~疮〕一种皮肤病,俗称“粉剌”。 2.痈:~疽(即“痈疽”)。
  
  痈 [carbuncle]
  痤,小肿也。从疒,坐声。——《说文》
  金星之山多天婴,可以已痤。——《山海经·中山经》
  又如:痤疽(犹痈疽,毒疮);痤人(患痈疮的人);痤然(像痈疽似的);痤睢(痤疽)
  疖子 [acne]
  郁乃痤。——《素问·生桉通天论》。注:“色赤瞋愤,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枣,或如气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
  如:痤赘(小疖。比喻小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