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谁知道太原市“迎泽”的由来?

谁知道太原市“迎泽”的由来?

明万历〈太原府志〉里有当时的太原城平面图,南面有个城门叫迎泽门,大约就是现在的迎泽公园一带

“迎泽”这两个字,虽然和任何汉字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在太原的大地上,在太原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说它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绝非溢美过誉之词,因为,它与太原的许多之最联系在一起,似乎和这些之最,结下了不解之缘。 太原最大最美的公园是什么公园?是“迎泽公园”。太原最豪华的宾馆是什么宾馆?是“迎泽宾馆”。太原最长最宽最壮观的街道叫什么名?叫做“迎泽大街”。别的尚且不说,仅从上述这几个之最中,就可窥测出一些“迎泽”两字为何传名遐迩了。 迎泽宾馆、迎泽公园,甚至迎泽湖,它们的得名,无疑是因其位居于迎泽大街两畔,由街名引得。那么,迎泽大街是何故而名呢?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有这样一个传闻: 解放初期的50年代中叶,迎泽大街刚刚问世于晋阳大地之时,不少人中间传说,毛泽东主席要来太原视察了。为了迎接毛主席的莅临,所以才修筑了这条大街,并取名迎泽大街。毛主席是否曾准备来太原视察,这条大街是否因毛主席准备来并而创建,笔者当时尚属年幼无知,无从得知。反正有一个事实,毛主席一生没有涉足太原,直至他临终。 逮至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又传出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彭真为了篡党夺权,与罗瑞卿阴谋兵变,他们以山西为其大本营,命令山西的代言人修建一条可以同时升降两架战斗机的大街。为隐蔽其反革命目的,把这条街叫做迎泽大街。危言耸听,煞有介事,似乎所谓“兵变”,即在眉睫。然而,“四人帮”的跨台,正本清源的结果,彭真同志的复出,证明了这不过是一个陷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谣言。 那么,为什么要修筑这条大街,又怎样给这条街取得“迎泽”的名字呢?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建国之后的50年代初期,太原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大规模的发展时期。为了使这座古城的发展有一个科学的合理方向,遂制定了为期20年的太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这个规划针对太原千百年来,城市街巷封闭不畅,气脉不舒,观瞻不雅,充斥“丁”字,东西不贯,南北不通,没有通衢大道的闭塞格局,提出了大胆的、科学的旧城改造方向,制定了太原城市道路建设由城内向城外扩展的原则。迎泽大街,便作为扩建太原城市街巷中的主轴线,纳入了这个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当时的太原市市长岳维藩,高瞻远瞩,力排众议,以博大的气魄,将迎泽大街的宽度规划为70米。使不少专家、领导和同志们瞠目结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太难为大家了,因为在当时的太原街巷中,最宽者莫过于六七米,这与70米相比,无大量者,确实有些莫名奇妙。 至于,迎泽大街的得名,准确点说那是因为,当时这条街由原太原城垣的承恩门,即后来的首义门起始,经由迎泽门、直至西南城角达汾河东坝。而这两座故城的城门以迎泽门规模最大,为纪念于斯,从迎泽门引得迎泽大街之名。 今日十里通行的迎泽大街,是在原太原城垣南城外的一条古道上拓宽、城直、铺石、洒油而创建的。那条千百年来沿南城墙、沟通城外两门间交通的古道,原本是一条高低不平的泥泞土路。这条土路连通着两条起始太原、南下河东、东出娘子关的著名的古代交通要道“东官道”和“西官道”。 东官道,出首义门后逶迤向南连通榆次,岔往娘子关与子洪口;西官道,出迎泽门入南关城,经小店、徐沟直达汾州(今汾阳)、平阳(今临汾)。 就是这条沿城的古道,曾是明末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打太原的古代战场。曾几何时,农民军兵临太原城下,智取南关城,强攻迎泽门,利用东南角楼守军的仓慌失火,一举突破承恩门和迎泽门,攻占太原城。曾几何时,李自成率军退出北京途经太原时,又委其爱将陈永福踞守太原,抵御清兵。永福为固守太原,亲守迎泽门,拆毁构成迎泽门威胁的南关城。 这些往事,都曾一幕幕地在今迎泽大街的故址上,声色颇壮地绎演。连那脍炙人口的“女起解”玉堂春,据说也是由西官道人南关城,经迎泽门到太原府按察司署三堂会审的。 1955年,筑建迎泽大街的第一期工程打响。历时一年,从五一广场至迎泽大桥,一条长近10华里的坦途,来到了人间。之后的十余年间,迎泽宾馆、并州饭店、财贸大楼、电信大楼、工人文化宫……紧步迎泽大街的问世,陆续嵌镶在大街的两畔。 1976年,伴随着太原新火车站的诞生,迎泽大街的第二期工程动土。两年之后,迎泽大街二期工程告竣,五一广场之东直达东山脚下,又出现一条坦途,原称迎泽东大街,后并入迎泽大街。之后,又是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矗立于大街两侧:邮电大厦、交通大厦、三晋大厦、云山饭店、电力大厦、友谊大厦、唐明饭店……时至今日,宽阔笔直的迎泽大街两边,基本了太原市最高的大厦群,最美的大厦群,最繁华的大厦群。成为太原人民最愿意涉足的地方。 当然,说迎泽大街上荟萃了太原的高层大厦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最美的街头游园:广场小游园、珠林园、墨艺园、滨秀园……,不也分别点缀在迎泽大街的两侧吗。还有最美的街心花池,花坛、广场草坪、车站花坛、大南门花坛,以及沿街的城市雕塑,把个迎泽大街装点得绚丽多彩,雍容雅致。 迎泽大街跨迎泽大桥到河西之后,被称为迎泽西大街,原来的迎泽西大街,到千峰附近后,向西北弯曲而去。1986年,迎泽西大街延升取直工程开工,到1987年,形成了东起迎泽桥头,西至下元丁字路口的迎泽西大街。1996年,迎泽西大街打通工程开工,工程人下元路口一直通向西山脚下。1996年国庆节,全长十公里的迎泽大街历经四十载之后终于全线贯通。1997年国庆节,宽达50米的新迎泽大桥建成通车,为太原人的十里长街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前进,人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敦促着迎泽大街旧貌换新颜,它必将随着太原古城的再腾飞迈进新的境界。

2,谁能帮我找一下太原 迎泽大街 南内环街 亲贤街 长风大街 新建路 街名的来历 ?急啊 悬赏20分

  给你些参考资料,看看能不能帮的上什么忙~


  太原街道得名,追本溯源,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以古建筑得名。钟楼街在明朝建有一座钟楼,楼内按时敲钟报时辰,故称钟楼街;纯阳宫系吕祖庙名,纯阳即唐吕洞宾之号,世以为“八仙”之一,亦称吕祖,元朝封为纯阳帝君。因该街建有吕祖庙,故街以庙得名。迎泽大街是袭用明建太原城的“迎泽门”之名。“泽”古汉语释为“思泽”、“恩惠”,今寓迎福。东华门、南华门、西华门均因明“晋王府”宫门方位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其三子朱木冈为晋王。朱木冈受封后,在今“精营”一带修筑晋王府宫城。王府座北朝南,开三门,按方位称东,南、西华门,后将门名袭用为街名。晋王府的宫城外筑有萧墙(萧即肃,墙谓之屏,原指古代君王宫室前边的屏风,大臣到此肃然起敬)。与晋王府萧墙有关的街巷有东、南、西,北、上肖墙。“肖”明代作“萧’,今简之为“肖’。
  二是以古代驻扎兵营而名。校尉营是明代晋王府的禁卫校尉驻地,后袭用为街名。今有东、南、西、中校尉营。清雍正、乾隆年间,在晋王府宫城的废墟上营建房舍,驻扎绿营兵,在太原的叫“精骑营”,久而久之简称“精营”。后宅住居民,形成街道,遂名精营。今冠以精营的街道有精营东、西边街,精营中、南横街,精营东二、西二道街。
  三是以嘉言而名。东来巷,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取吉祥之意而称巷名。起凤街,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滕蛟起凤”之句,意为文章作得好。街又靠近清代考取举人的贡院,取其意而称街名。静安里,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中,有“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之句,“静”、“安”两字并通,取其“安静”之意。
  四是与古代手工作坊、集市贸易有关的街巷。如帽儿巷、大小剪子巷,大小铁匠巷、靴巷等则是古代太原手工作坊的所在地。南北牛肉巷、豆芽巷,棉花巷,柴市巷等是过去太原肉、菜、柴与日用品的集市。
  五是反映太原地理地形特征的街巷。今海子边一带,地势低洼,过去下雨常积水,曰“海子”(唐诗有“北方有水皆名海,积水成潭强号湖”之句)。以此称街名的还有海子边东、西街。明朝太原城西筑有阜城、振武两门。振武门地形低,汾河水患常由振武门流入城内,造成水害,故振武门又名水西门。而皋城门地形较高,不宜被淹,故又名旱西门。水西门街,旱西门街,水西关街,旱西关街均以此而得名。“杏花岭”,在明朝时为晋王朱木冈的花园,多植杏树,因地形呈斜坡状,时叫杏花坡,后易名为杏花岭。清末,始建宅居民,形成道路,称杏花岭街。
  六是反映历史悠久的街巷名称。传说尧舜时天下分为十二州,以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今沿用古代区域名称而冠以并州的街路有并州东、西街,并州南、北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因唐地临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建城于晋水之北(古以水北为阳),故名晋阳。晋阳街、晋阳西街则是这一历史名称的沿用。
  七是以中国革命史而得名。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由于新民运动在全国兴起,“新民”一词在社会上颇为盛行,冠以“新民’的街道即始于此。今太原有新民北街、新民东街,新民中街。解放路、五一路、胜利街的得名亦属这一类型。
  八是为纪念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名的街巷。迎新街、迎新路,是解放初期拓建而成的,寓“迎新废旧”之意。建设南、北路,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内兴建竣工的,故以建设时期之意而名。新建路即以新建道路为名。

  红市街

  旧名“红四牌楼”,原是明晋王府前四座红色牌楼所在地,故名。红市街旧有育生医院、晋阳日报社等。《晋阳日报》前身为山西同盟会创办的《晋阳公报》,该报当时用通俗流畅的文笔介绍新思想,巧妙地揭露满清政府的黑暗腐败,极受群众欢迎。

  钟楼街

  因街内钟楼得名。地处今解放路中段东侧,西与按司街相连。路南侧原有钟楼一座,楼高3层,楼内铁钟高3米,直径1.5米。解放后将钟楼街、按司街、东羊市街合并,统一称钟楼街。其街旧有可达、开明、美光3家像馆以及广凝堂药房、大宁堂药房、兴隆药房,还有今聚合、义元升、明利华、亨得利、广盛德、复聚兴等多家买卖字号。

  鼓楼街

  因明建鼓楼得名。明代巡抚署衙前建成鼓楼一座,其高10余丈,东西长百余步,南北宽80余步,甚是壮观,解放以后拆毁。鼓楼街东至唱经楼、楼儿底,西至估衣街。清代鼓楼街称鼓楼前街,亦称鼓楼大街,民国以后改称鼓楼街。今将估衣街、鼓楼街、唱经楼、楼儿底等街道合并,统称鼓楼街。鼓楼街旧为山西金融中心,清代有大清银行山西分行,民国以来有中国银行山西分行、山西省银行、太原金店等机构。

  桥头街

  因位处宋“朝曦门”外护城河之吊桥遗址而得名。街名始见于清。道光《阳曲县志》云:“桥头街,相传关帝香亭下为桥眼,水入文瀛湖。”其街东至红市街,西连钟楼街。1958年,将原桥头街和红市街合并为一。

  大中寺

  因打钟寺而得名。宋大中祥符年间建寿宁寺,金正隆年增建钟楼,俗称打钟寺。辛亥太原起义时,兵火相接,打钟寺除佛殿外尽遭毁圮。民国2年(1913年),阳曲县人刘占元集股盖楼,辟建市场,打钟寺易名大中寺,沿用至今。其街旧有义和永、华信号、同德兴、协力公、天吉盛等买卖字号。

  柳巷

  据说巷内旧有水池,池旁多植柳树,故名。又据《永乐大典》所载,太原城原有大柳巷、小柳巷。明初建晋王府时将大柳巷扩入府内,小柳巷直呼柳巷。柳巷地处闹市,是太原的商业中心。旧有中华大戏院、绥西垦业银行、中华医院、中德医院、乐仁堂药店、同仁书店、世界书局、正大饭馆及其它许多买卖字号。解放后,拓宽柳巷北口至府东街,又打通柳巷南口至迎泽大街,分别称为柳巷北路、柳巷南路。

  通顺巷

  位于解放路、帽儿巷之间,南北通钟楼街、鼓楼街。其巷原名鸡鹅巷,为买卖鸡、鹅的集市。清代相继开设商号、钱庄,为求生意兴隆通达,改称通顺巷。该巷旧有江康布庄、美克油行、元新工厂及同泰祥、义顺成、庆和诚等十数家银行、钱庄。

  帽儿巷

  因巷内多帽子作坊,又是商家集中地而得名。相传,宋代时这里已是太原的商业中心。帽儿巷旧有晋绥地方铁路银行、和合生银号、长春楼珠宝店、天庆丰津货店、文宝斋书社、香积圆饭店以及永顺帽庄等。解放后帽儿巷并入都督北街,上世纪80年代拓建为经营地方风味的街巷——食品街。

  麻市街

  因街内旧为买卖麻及麻制品的市场得名。南接活牛市街,北接府门前。旧有太原市布业同业公会、太原市药材同业公会及利和银行、蔚成德药房等。1955年麻市街并入解放路。

  府西街

  金代天会中,阳曲县治徙入太原城。明初扩建太原城,县衙移至今府西街67号药材公司院,县衙前的街称县衙街。明洪武年太原知府胡维建府署于今省级机关幼儿园一带,府衙门前的街叫府门口。清代县前街东改称灰市街,有太原府署、阳曲县署、府学、县学及黑虎庙等。民国20年(1931),灰市街改为府西街。
  通过西米市、东米市、柴市巷、酱园巷、馒头巷、牛肉巷、剪刀巷、铁匠巷、羊市街、牛村街、靴巷、纸巷等等的旧名称,大致可了解老太原的地域特征,也可猜晓昔日的繁华程度。这些街巷名乍听上去不免有些俚俗,细究则充满市井生活的乐趣,是这座城市古老传统、浓厚习俗的一部分。

3,求迎泽大街的宽度 和 长度在全国的排名

1955年,这条宽度仅次于首都长安街的大道开始修建,迎泽大街的第一期工程启动,从五一广场至迎泽大桥的大道历时一年修筑完成;1958年9月,太原市人民委员会正式命名其为迎泽大街;1976年,太原新火车站建成,两年之后,五一广场至火车站的道路修通,称为迎泽东大街,后并入迎泽大街;1986年,迎泽西大街延长工程开工,到1987年,东起迎泽桥头,西至下元路口的迎泽西大街建成;1996年,迎泽西大街打通工程开工,工程从下元路口一直通向西山;1996年10月1日,全长十公里的迎泽大街全线贯通。2008年,西大街扩宽改造工程,下元至南寒段加宽至77米。迎泽大街70米宽,10公里长。

4,为什么太原市迎泽大街中国第二街

建国之后 太原的迎泽大街1955年开建的时候据说是为了迎接毛主席。。没有想到毛爷爷木有来过太原。。。开建的时候设计的就是70米宽 全中国除了长安街以外没有比这个更宽的了 所以当时是中国第二街 现在迎泽大街道路规划红线宽为70米、66米。现状道路为三块板断面,其中机动车道宽20米、26米、28米、31米。 始建于1956年,分五期历时40年于1996年全线建成,全长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