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古代名人思乡故事

古代名人思乡故事

纳兰性德《长相思》(高中语文自学课本里面有这个)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家乡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再给个当代的:
席慕容《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父亲讲故乡的风光。冬天的晚上,几个人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的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所述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很惊喜地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一片一块地拼凑起来,我的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儿时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节选自席慕容《没有见过的故乡》)

2,思念家乡的故事

思念家乡的故事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时年26岁的诗人李白,离家远游到扬州,宿在一个偏辟的小旅馆中。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名人思念家乡的小故事有哪些?

一、苏武的故事: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 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流放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渴饮雪,饥吞毡,依旧手持汉朝符节,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但单于却慌称苏武已死去。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还活着。单于只好把苏武送还。苏武在匈奴里的前前后后的19年里 苏武用他的浩然正气,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他用他的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二、崔颢的故事: 崔颢黄昏登上黄鹤楼,由孤独产生浓烈思乡情,作出千古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旅美画家杨令弗87岁时写下两封信,要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我国领导人,要求将骨灰故乡太湖,并将保存的文物字画悉数送回组国以报祖国哺育之恩。 三、陈嘉庚的故事: 爱国华侨陈嘉庚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陈嘉庚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他在家乡集美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四、周恩来的故事: “现在,我们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他的讲话最后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淹没。 7年后,他在西花厅接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时又说: “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时,有一回梦见自己又在文渠里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这些年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有时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饭都顾不上吃,觉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爬爬鼓楼(即今镇淮楼),放放风筝……” 王汝祥虽然能体会周恩来的话,但仍不忘临来时县委常委们的嘱托:您老也要注意休息,工作再忙,有时间也要回家看看啊!” 周恩来微笑着回答说:“老王,你是‘父母官’,我心里话对你不隐瞒,我讲个故事你听听,你给裁判裁判:有这么一个摆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划到河中心,这时,他感到很疲劳,而对岸是旅客很向往的地方,你说,这个摆渡的该怎么办?” 是的,在周恩来的心目中,他只是个摆渡的艄公,他要拚命“摇橹”,把全国人民载向富裕的“彼岸”,那么,他也就只能舍“小家”而顾“大家”了。 周恩来思念家乡,多次说过自己要回家看看。为此,淮安县领导曾悄悄修缮了他的故居,并拓宽了南门大街等城区主要几条街道,维修了他放过鸽子的镇淮楼、攀登过的文峰塔,还疏浚了他划过小船的文渠。然而,这样的准备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没有回来。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淮安人传起了周恩来曾在飞机上看过淮安的故事。 一说是1956年,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去世时,周恩来为报答老人家当年的抚育与监护之恩,在无法回家奔丧的情况下,曾专门乘坐飞机飞临淮安上空,在淮安师范的那段城墙上扔下一封祭婶母的信。为此,当年的淮师学生还被学校领导组织起来去寻找这封信。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因为根本没有这回事。 一说是1958年大跃进时,淮安的林集公社联盟大队获得全国农业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加之那年夏天王汝祥副县长进京当面请他,所以周恩来专门乘飞机飞临淮安上空,在飞机上向家乡人民挥手。

4,关于思乡的故事

席慕容《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父亲讲故乡的风光。冬天的晚上,几个人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的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所述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很惊喜地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一片一块地拼凑起来,我的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儿时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节选自席慕容《没有见过的故乡》)

5,古今名人思乡故事,50字左右两篇。不要诗歌。

周~恩~来思乡的故事-------
1.
1956年周~恩~来在西花厅接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时又说:
“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时,有一回梦见自己又在文渠里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这些年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有时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饭都顾不上吃,觉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爬爬鼓楼(即今镇淮楼),放放风筝……”

2.说是1956年,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去世时,周恩来为报答老人家当年的抚育与监护之恩,在无法回家奔丧的情况下,曾专门乘坐飞机飞临淮安上空,在淮安师范的那段城墙上扔下一封祭婶母的信。为此,当年的淮师学生还被学校领导组织起来去寻找这封信。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因为根本没有这回事。

6,名人感恩的故事3则,每则不多于50字要精简,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元代,有个叫孙抑的人,家住山西洪洞县.武宗年间,考上了进士,官为刑部郎中.但因对朝廷不满,所以辞去官,回去尽力孝奉父母.这时家乡兵荒马乱,强盗四起,就想带双亲往南阳逃避.途中遇贼兵拦路.因势单力弱,很难保护二亲,于是就毅然决定先护送母亲脱险.父亲在后面被擒.孙抑誓死要救出父亲,安顿好母亲后,不顾艰难险阻,只身进入土匪巢中,但终因寡不敌众,反被捉拿.孙抑涕泣哀求,释放他的父亲.匪首看他是个孝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把他的父亲释放了.  有诗赞曰:  文人遇贼似临渊,求释老亲泣涕连. 贼感孝诚遂许放,全家安返乐团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赛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