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战国策中苏代用什么方法说服惠王的!

战国策中苏代用什么方法说服惠王的!

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地名),韩国向西周调兵征粮,周天子感到十分苦恼,跟苏代(战国洛阳人,苏秦弟)商量。苏代说:“王不必烦恼,臣能替大代王解决这个难题,臣不但能使韩国不向西周调兵征粮,还能让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又作郜都,在今河南省洛阳县西南)。”周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的说:“如果贤卿能为寡人解难,那么以后寡人的国事都听从贤卿的意见。”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说:“难道相国没有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争战,兵疲马困,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城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而楚王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现在相国竟然向西调兵征粮,这不是明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昭应知道以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雍氏,雍氏就守不住了。” 公仲侈说:“先生的见解很高明,可是我派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说:“相国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很生气的说:“我不向西周调兵征粮已经够好了,凭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 苏代说:“假如相国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一定会与韩国邦交笃厚,秦国知道后,必然大为震怒,而焚毁西周的符节(在春秋战国时代,使者出使都要带符节,以便核对验证,所以焚烧符节,就代表两国断绝邦交),断绝使臣的往来。换句话说,相国只要用一个贫困的高都,就可以换一个完整的西周,相国为什么不愿意呢?” 公仲侈说:“先生的确高明。” 于是公仲侈决定不但不向西周调兵征粮,并且把高都送给西周,楚国也就退兵而去。 魏相田需死了,楚相昭鱼(即昭奚恤)对苏代说:“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薛公(战国赵人,曾隐居于卖桨人家,为魏公子无忌所敬重)、公孙衍等人中有一人出任魏相。” 苏代说:“那么你认为由谁作魏相,对你比较有利呢?” 昭鱼说:“我希望由太子(即后来的魏昭王)自己出任宰相。” 苏代说:“我为你北走见魏王,必能使太子出任宰相。” 昭鱼说:“先生要怎么说呢?” 苏代说:“你当魏王,我来说服你。” 昭鱼说:“那我们现在就试试。” 苏代说:“臣这次由楚国来时,楚相昭鱼非常担忧,臣问他:‘相国担心什么?’昭鱼说:‘魏相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薛公、犀首(原为古官名,因公孙衍曾任此官,后为公孙衍别称)等人中必有一人出任宰相。’臣说:‘相国不用担心,魏王是位明君,一定不会任用张仪为相,因为张仪出任魏相,就会亲秦而远魏;薛公为魏相,必会亲齐而远魏;犀首为魏相,必会亲韩而远魏。魏王是明君,一定不会任命他们为相。’臣又说:‘最好由太子自己出任宰相,因为他们三人知道太子早晚会登基为王,出任宰相只是暂时性的,为想得到宰相的宝座,他们必会极力拉拢与自己亲近的国家与魏结交,凭魏国强大的国势,再加上三个万乘之国的盟邦极力靠拢,魏国必然安全稳固,所以说不如由太子出任宰相。’ ” 于是苏代北去见魏王,惠王果然任命太子为宰相。

2,《苏代讽谏》的翻译是什么?

《苏代讽谏》的翻译是: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苏代讽谏》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1.原文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2.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3,《史记.穰侯列传》翻译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就立武王的弟弟为昭王。武王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力量能够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平定了季君的叛乱,并且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而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昭王七年,魏冉担任秦国丞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荐白起,使他代替向寿率领军队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打败了他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邑和叶邑。魏冉托病请求免去丞相的职务,秦国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此后的第二年,寿烛被免职,再次起用魏冉担任丞相,于是就在穰邑赐封魏冉,后来又加封陶邑,号为穰侯。这时,穰侯富有的程度,超过了王室。

秦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邑、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而且随即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增援赵国兵力,让它去攻打齐国。齐襄王很害怕,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一封信,苏代对穰侯说:“我听到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说‘秦国将要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 三国相互交往,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打败齐国来壮大赵国,这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我因此说秦王英明且熟悉计谋,穰侯机智且精通事务,肯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的。”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为张禄先生,讥讽穰侯讨伐齐国,是越过三晋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昭王于是重用了范睢。范睢说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诸侯间专权。这时秦昭王醒悟,就免去穰侯的丞相职务。穰侯迁出关外的时候,运载货物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后来死在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又收回陶邑改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而且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增多领土,削弱诸侯,使各国诸侯都向西叩头朝拜,这是穰侯的功劳。等到他尊贵达到极点、富足超过限度的时候,由于一个普通的人跟秦昭王陈说利害,便身受挫折,权势被削夺,以至于忧愤而死,何况那些客居在秦国的大臣呢!

4,《史记·穰候列传》翻译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就立武王的弟弟为昭王。武王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力量能够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平定了季君的叛乱,并且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而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昭王七年,魏冉担任秦国丞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荐白起,使他代替向寿率领军队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打败了他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邑和叶邑。魏冉托病请求免去丞相的职务,秦国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此后的第二年,寿烛被免职,再次起用魏冉担任丞相,于是就在穰邑赐封魏冉,后来又加封陶邑,号为穰侯。这时,穰侯富有的程度,超过了王室。 秦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邑、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而且随即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增援赵国兵力,让它去攻打齐国。齐襄王很害怕,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一封信,苏代对穰侯说:“我听到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说‘秦国将要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 三国相互交往,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打败齐国来壮大赵国,这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我因此说秦王英明且熟悉计谋,穰侯机智且精通事务,肯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的。”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为张禄先生,讥讽穰侯讨伐齐国,是越过三晋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昭王于是重用了范睢。范睢说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诸侯间专权。这时秦昭王醒悟,就免去穰侯的丞相职务。穰侯迁出关外的时候,运载货物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后来死在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又收回陶邑改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而且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增多领土,削弱诸侯,使各国诸侯都向西叩头朝拜,这是穰侯的功劳。等到他尊贵达到极点、富足超过限度的时候,由于一个普通的人跟秦昭王陈说利害,便身受挫折,权势被削夺,以至于忧愤而死,何况那些客居在秦国的大臣呢!

5,文言文翻译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

【原文】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 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译文】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6,在文言文《鹬蚌相争》中,苏代是用什么方法说服惠王的?文中苏代讲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用比喻的方法说服了惠王
说明如果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