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宋史.李迪传》古文翻译

《宋史.李迪传》古文翻译

  原文: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是辅佐的人才。”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全部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李迪)曾经回家沐浴,(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年度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当初,皇上将要册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出任事中。周怀政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罚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于是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对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地步,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去县通过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一定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人凭着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允许,但却很是赞扬他的想法。

  李迪是贤相。正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要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从这可以看出。

2,李迪贤相也 。。。。。。。于斯见之 翻译

【完整翻译如下。楼主所需翻译在最后。已经框起来了。】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 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 "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 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 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 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 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 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 "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 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 "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 下的恩德,何必说借. "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 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 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 "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上恍然大 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 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 "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 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 "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 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高兴. "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 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 李迪愿意漱守边疆,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 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 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3,北宋宰相李迪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迪

李迪(971年-1047年11月1日),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
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历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文定”,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4,北宋宰相张知白生平简介张知白是怎么死的

张知白(?-1028),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端拱二年(989)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
张知白幼年好学,端拱二年(989年)登进士第,经屡次升迁担任河南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说当今要务,真宗认为他与众不同,召他在舍人院考试,代理右正言。张知白献上《凤扆箴》,出任剑州知州。一年后,召试中书,加直史馆,真宗面赐他五品服,掌管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灾,张知白与李防分路安抚。回来后,代管勾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出现,司天按祥瑞事上奏真宗,群臣都恭敬地祝贺。张知白认为国君应当修养德行顺应天意,而周伯星的隐现没有什么关联,借此陈说治理国家政策的关键。皇帝对宰相说:“知白可以说是对朝廷尽心尽力了。”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升知白为右司谏。
陕西饥荒,真宗命张知白巡视陕西。不久掌管邓州。恰逢关西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到邓州境内,张知白打开粮仓,又招募百姓拿出来赈济他们。提升为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提升做尚书工部郎中,出使契丹。张知白认为朝廷设置官员,重朝内轻朝外,为了援引唐代李峤的建议调动台阁之臣主持藩郡事务,于是自请补任外官,真宗不应允,就命他纠察在京城的刑狱之事,张知白坚持请求,执掌青州。回到京师,请求领国子监。真宗说:“张知白难道是在处理艰巨繁杂事务上筋疲力尽了吗?”宰相回答说:“张知白任职于朝内朝外,未曾为自身考虑过。”于是升做右谏议大夫、代任御史中丞、授给事中、参知政事。
郊坛奏告礼成,升任尚书工部侍郎。当时王钦若为相,张知白与他论议朝政多,于是称说有病辞掉官位,被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等到王钦若分管南京,宰相丁谓向来憎恶王钦若,调张知白做南京留守,希望他能报复怨恨。到任以后,张知白对待王钦若更为优厚。丁谓恼怒,又调张知白任职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升任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同领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
张知白在宰相位上,慎用车服爵号,没有一点儿私心。常常以骄盛自满为戒,虽然显贵,他清廉节俭如出身低微的读书人。然而他身体一向羸弱,忧虑畏怯日日侵身,在中书省忽感风眩,用车拉到府上。宋仁宗亲自去询问病情,张知白已不能言语,去世。为此,仁宗停了上巳节游宴,赠他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建议赠他谥号文节,御史王嘉言说:“张知白遵守道义尽忠于国家,做官不屈于困难与权贵,可以说是正直了,当谥号文正。”王曾说:“文节,是褒美的谥号啊。”便不改谥号。
历史评价
脱脱等《宋史》: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知白、衍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幸,凛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尊之为“大贤”,中国古代廉吏中著名的代表。

5,李迪的底蕴画格

因读书多,先生字画的笔墨里,流淌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而且立意高,意境美,不同流俗。吟白的书画,以大美为格,无论山水画还是动物画,都由诗魂、书骨统领影响。先生创作的《月下饮辉图》,集先生的诗词、书法与绘画为一体,画面上,月辉如水、荷莲幽馨,一头爱干净的猫科动物——老虎,静静地蹲于塘边,怡然自得,悠然而饮。如果细心的读者注意读画上题写的水调歌头,就能心领神会:不肯同流、运离污浊、情怀高洁如月色、如莲花,正是先生感情、人格的相挽处,还是先生画虎格调不同流俗的精神所在。虎画的传统画法,大都为上山虎或下山虎两种,造型上以张牙舞爪、穷凶极恶为能事,表现所谓的“虎威”;配景上一般不外乎高山、苍松或芦荡、草泽。由于先生要表达诗人的高洁情怀,故能一反大众画法。首先是造型上,先生的所有虎画无一幅张牙露爪,无一幅张口狂啸。所以如此,这其中是有先生自己独到见解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他认为:大英雄、大自信、大无畏,故力量内在无需张狂,不动声色、不怒而威才妙也,才真王者之风也。自近现代张善子、胡爽庵以来直到今人虎画,哪个虎画家画的虎不是张牙露爪的,即使翻开一些所谓的画虎名家的画集,也还有张着血盆大口或露着尖牙锐爪的,先生以为这些皆因读书少、格调低,审美情趣上不去,乃至犯恶俗病也。有位研究虎文化和虎画的收藏家王先生评得好:“考诸画史,还没有画家将虎画于荷塘,将虎置身于月色莲荷之境,表达虎我化一、清越高洁之情怀的,吟白先生确是第一人。后有同者,必自白始。”而审视当代虎画家,画上题字象点样的或有几人,但工诗词(懂平仄格律,有文学韵味与意境的)几乎没有,从这几方面讲,能集诗书画之大成,审视当代诗书画俱佳的虎画家,唯李吟白一人而己。由此,我们说吟白先生是集诗书画之大成的虎画大家,读者诸君走进他的诗、他的书、他的画,当知此言不谬也。因立意不凡,意境幽美,吟白的《月下饮辉图》,被识者认为是先生虎画的代表作,早在2005年,即被国家邮政管理部门监制印成邮政明信片,广为发行。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让白骨陷污淖。作为诗人,先生情怀高洁,不肯同流。先生曾系中国法书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美术教授协会、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政务腐败化、艺术学术商业化时代,先生自持高洁,不愿同流,于不惑之年,将上述协会(除诗词协会保留会藉外)皆自辞去,亦不以此为炒作,集中精力于著书立说及传道授业,以读书作画、携门生弟子旅游写生、对诗行吟为大乐。艺术创作上,不屑与今之人比一时之高,只愿向古贤人作一世看齐,立志向书画史上经典大师学习,只屑与书画史上经典大师争一席地位。先生常说:书画家的生前炒作只能是过眼云烟,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艺术史的淘汰是无情的,在艺术史上“立住五百年才算数”。作为读书人,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具有真正的收藏价值。吟白书画的主要收藏家、吟白书画藏友会会长文龙先生说得好:“文物文物,首先在于它的文化底蕴和史料价值,李吟白先生与其他只忙于弄画不重视读书的画工们不同,他遵循恩师陆俨少的治学方法,十分功夫,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四分读书写作,诗追李杜,文宗韩柳。正因为如此,吟白其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画具有真正的文物意义上的收藏价值。”1998年以来,先生的作品不仅被国内众多藏友收藏,还远被国外(俄、法、德、日、美、韩、新等国)单位和个人收藏。在我们吟白书画藏友会的国内数位藏家,也是李吟白诗书画的主要研究者看来:豪无疑问,诗人书画家李吟白先生是以殉道精神对待艺术,如此耕耘下去,必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林散之、陆俨少、范曾以后,又一位难得的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书画大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研究人士的介入,吟白艺术的内蕴,会为更多知音所识。历史将证明价值。吟白书画藏友会整理供稿 2011年11月27日-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