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乔伊斯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乔伊斯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乔伊斯,1882年2月2日生于都柏林一个穷公务员的家庭。1898年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1903年,由于母亲病危暂时回乡,开始写短篇小说。1904年结婚后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并宣布“自愿流亡”,与天主教会统治的爱尔兰彻底决裂。他先后在罗马、的里雅斯特、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英语为生,同时从事创作。1920年定居巴黎,专门写作小说。


乔伊斯认为,只有彻底摆脱爱尔兰宗教、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他才能完全客观地描绘都柏林的生活。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中下层市民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事物,揭示了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所带来的幻灭与悲哀,对爱尔兰的社会风尚表现了蔑视与反感。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是乔伊斯的一部自传体中篇小说,客观反应了当代西方文学对生活所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乔伊斯用了7年时间写成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利厄波尔·布卢姆是都柏林一家报纸的广告推销员,小说用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故事情节,实质上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的写照。乔伊斯把小说的主人公和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相比拟,把他在都柏林的游荡和尤利西斯的10年飘泊相比拟,而且全书18章一一和荷马史诗中的情节相对应,通过全面的对比渲染了现代西方社会的腐朽与堕落,突出了人的渺小与悲哀。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成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小说出版后,其中某些词句被认为“淫秽”而受到指责,因此长期被禁止在英美发行。直到美国法官沃尔西在1933年12月6日作出了解除禁令的决定后,这部巨著才公开与英美的读者见面。


乔伊斯在晚年几乎双目失明,但仍然埋头写作,经过十几年的艰巨劳动完成了最后1部长篇小说《为芬尼根守灵》(1939)。作者自称这是他的一部杰作。小说围绕着人类历史上死亡与复活的循环往复这个中心主题,描写了都柏林一家小酒馆老板伊尔威克(他代表一切人)梦中的经历,表现当代世界已进入死亡期的最后混乱。作品以多种方式使用多种语言,综合构成复杂的意义群,因而这部小说比《尤利西斯》更加隐晦。


乔伊斯的其他作品还有抒情诗集《室内乐集》(1907)和《一分钱一首的诗》(1927),剧本《流亡者》(1918)。


乔伊斯于1941年1月13日病逝。

2,路易士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路易士,1885年2月7日生于美国中西部的白索克镇,母亲原籍加拿大,父亲是个乡村医生。18岁时,路易士离开美国中西部,考进东部的耶鲁大学,因经济困难,曾中途辍学,到新泽西州和巴拿马等地从事过一些杂差,然后在纽约的“欧洲译文社”任助理编辑,后来又回到耶鲁大学,并于1908年结束全部学业。1910年以后,曾先后在旧金山、华盛顿的几家报馆和杂志社工作过。1920年,他的长篇小说《大街》出版,引起巨大的反响。接着,他又写成《巴比特》(1922)和《阿罗史密斯》(1925)。这三部小说被认为是他的最优秀之作。其中《阿罗史密斯》曾获1926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但他拒绝受奖。此后他又写了《埃尔默·甘特利》(1927)、《多兹沃思》(1929)等长篇小说。3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写作技巧也大不如前。1951年月1月10日逝世于意大利罗马。


20世纪初期,美国有一部分作家打破了把乡村生活田园诗化的传统,开始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生活。这一文学现象被称为“乡村的叛逆”,路易士是它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大多以乡村和小市镇生活为题材。


《大街》的女主人公卡罗尔与丈夫威尔·肯尼科特来到明尼苏达的戈弗草原,发现生活平庸而乏味,人们安于现状,对新鲜事物怀有固执的偏见。卡罗尔立志改造环境,为沉闷的生活带来生气和乐趣,但遭到大多数人的抵制,威尔对此颇不以为然。被路易士称为“乡村毒菌”的可怕的习惯势力扼杀了卡罗尔的热情。她在失望中只身离开戈弗草原,来到华盛顿,但两年之后又随前来找她的威尔回到戈弗草原,决心像大多数人一样地生活下去。《大街》揭示了小市镇生活的闭塞和保守,嘲讽了市民的偏狭、愚昧,也讽刺了知识分子的浅薄和软弱。由于路易士的这部作品,“大街”几乎成了美国社会保守生活的代名词。


《巴比特》中的主人公巴比特是个经营地产的掮客。他家境富有,追求享受,有一天,他突然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想方设法去开辟新的生活天地。但他的行动遭到非议,他无力摆脱外界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作者把巴比特这一人物写得惟妙惟肖,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巴比特”这个词成了庸俗的市侩的同义词。不少评论家认为这部书是路易士文学创作的顶峰。


《阿罗史密斯》反映了20年代美国医学界的状况。阿罗史密斯曾在乡间行医,也曾在城市的卫生部门工作,都因工作不顺利先后离开。最后他来到纽约的玛格克学院,希望能够专心从事有益于人类的科学研究,但那里同样存在着竞争,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使他感到压抑。后来有个地区发生传染病,他去试验他研究的噬菌体,不幸失败,妻子也死去。他回到玛格克学院,由于不能忍受第2个妻子频繁的社交活动对他的干扰,他离开纽约,来到一个农庄,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这部小说反映了两种对立的道德观念,对于医学的商业化及腐朽的社会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埃尔默·甘特利》刻画了一个灵魂丑恶、手段卑鄙、到处招摇撞骗的教士,揭露了美国宗教生活中的虚伪和欺诈。


路易士一生写过20多部长篇小说,有的还被改编成剧本在舞台上演。他的主要作品有《大街》(1920)、《巴比特》(1922)、《阿罗史密斯》(1925)、《艾尔摩·耿特里》(1927)、《格定·普兰尼希》(1943)等。《大街》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畅销书”,据说先后印行了50万册,被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广泛流行。


路易士的小说很少以情节取胜,她的特点是对细节作详尽的描绘,采取夸张的手法,达到漫画式的讽刺效果。美国当代的批评家一般认为他不是一个有独创性的艺术家,而是目光敏锐的观察家,文笔生动的新闻报道家,杰出的小说摄影师。美国中产阶级的言谈举止及精神风貌通过他那支生花妙笔跃然纸上。


1930年,路易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得奖原因是“由于其描写的刚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

3,路易士的生平简介,作品

路易士·赫 LouisJou(年代不祥) 路易士·赫(LouisJou)原籍西班牙,虽然后来长期在法国定居,可是在他的艺术作品里,仍然包含有西班牙的血液。他是十分坚持自己独特风格的人,不易接受其它艺术风格的影响。他有坚强的个性,作为一个出色的木刻插图画家,在未经他自己选择而认为的著作,是决不为它作插图的。路易士·赫乌对木刻技巧的运用是多方面的,以期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从《街头》这幅作品来看,画面明朗、构图简练,轮廓清晰,用刀流畅、精到、贺熟,是独创一格的木刻版画家。

4,欧米茄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Ω”是希腊文的第24个,也是最后一个字母。它象征着事物的伊始与终极,第一与最后,类似于亚洲哲学中“最后意味着最初,结束亦是开始”的循环。代表了“完美、极致、卓越、成就” 扩展资料 欧米茄向来以精准度而闻名,尤其在近半个世纪著名的精准度测试中的精准纪录,建立了欧米茄精准的地位与声誉。延续此一理念与传统,欧米茄于2015与瑞士联邦计量研究院(METAS)合作推出了至臻天文台表认证(METAS)。 1969年,NASA为第一次登月做准备,当时第四代超霸系列专业腕表被选用执行“阿波罗”任务。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2时56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创举。 15分钟后,巴兹·奥尔德林 (Buzz Aldrin) 也踏上月球表面,至此,在传奇的阿波罗11号任务中,超霸系列专业腕表成为第一块人类佩戴于月球上的腕表。不久之后,它便被赋予了“月球表”这个著名的称号。直至阿波罗17号的最后一次登月,欧米茄超霸系列专业腕表在每一次登月任务中都为宇航员提供了最精准的计时保障。 参考资料 欧米茄(国际著名企业)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