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李贽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李贽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抄袭了一点

李贽(以异端的形式而发端),黄、顾、王(三大进步思想家)

这里要说明的是,李贽可能侧重于以战斗的姿态批孔孟、理学,但实际上明清之际所批判的内容他都已涉及,而在当时把这些批判系统化、理论化、集大成者则是后三人了。

主要思想:
(1)经世致用思潮的出现:这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学术思想,核心便是:做学问的目的是什么?理学空谈已走进死胡同,而明清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学,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对天文、地理、河漕、山岳、风俗、兵革、田赋、典礼、制度等,皆在探究问学之列,显然,这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有前途、有活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思想观念,因而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新的实学精神。其实重提经世致用只不过是以复古的形式出现,有些类似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把孔孟的“入世”拿出来批判宋明理学的务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术文化的发展同其他文化的发展一样,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变革和延续、创新和继承的辩证统一。

(2)对专制主义的批判:思想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改朝换代的“亡国”与民族沦丧的“亡天下”的不同,所以,思想家们已经把批判的焦点从一家一姓之兴亡转向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深层反思。晚明时期以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到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则把斗争矛头直接转向了对现实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反思和批判,他们认识到了专制体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在对封建君主进行猛烈抨击的同时,还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变革君主制、限制君主权力的主张,这些思想已超越孟子“君贵民轻”思想,深含民主气息,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重要思想构成。

(3)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思想家们依据经世致用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4)对儒家学说本身的进一步批判:如黄宗羲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王夫之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等。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经世致用的主要思想: 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3.影响: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食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怎么了解历史?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了解历史的方法有: 1、联想比较记忆法: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2、规律记忆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 3、学会阅读:尤其是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方面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取得课堂上的主动权。在课堂上,要知道老师,讲的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是启发大家,什么内容需要详细的读,反复的思考。在做历史笔记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给历史名词概念人物,所做的补充,要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重点知识部分要重点记录。

4,中国历史上记录历史的人叫什么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5,姓王的历史名人

1、王诩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2、王翦 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3、王陵 王陵(?-前181年),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西汉初年大臣。 王陵为沛县豪族,汉高祖刘邦微时,对王陵兄事之。刘邦起兵攻陷咸阳,王陵集合数千兵占据南阳,不愿跟随刘邦。 刘邦与项羽作战,王陵的母亲在项羽营中,她为了王陵归顺汉王,伏剑自杀。项羽大怒将王陵之母烹煮。王陵于是归顺刘邦。高祖六年(前201年)八月,封为安国侯。以其初不欲从刘邦,且与刘邦仇人雍齿交厚,故晚封。 4、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古。 5、王莽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为汉朝皇帝刘家后代,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6,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1、王羲之 (东晋时期书法家)编辑讨论2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3、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4、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5、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7,王姓的历史名人?

在中国百家姓中,“王姓”是第二大姓,仅次于李性,据人口普查结果,王姓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大约7.41%,大概8900万人。王姓的历史名人,比如说,"书圣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8,历史上王姓的名人

近代有王若飞,王稼祥,王首道,
现代有王蒙,王小丫,王刚,
古代有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文献”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谥“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著名医学家。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著名数学家,著作《缉古算经》。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将领。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官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诜 :(公元1036~1093年),字晋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约:(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工文辞,精蒙语,世称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 条定《大元通制》,著有《潜丘稿》《史论》《高丽志》。
王实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戏曲伟大戏剧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王祯:(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朝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号翼宇。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匡,陕西蒲城西街达仁巷人。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9,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2、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4、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5、王首道 王首道(1906年4月-1996年9月13日),原名王芳林,湖南省浏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昭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首道

10,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姓王的名人?

1、王诩 鬼谷子名王诩、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修炼,深谙道法,神妙莫测。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鬼谷子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天髓灵文》等。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2、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 。 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3、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4、王莽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西汉权臣,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5、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昭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11,作为一名学者,他人对王康的评价是怎样的?

很多人将王康称之为是当代民间思想家,认为他有着极其高贵的灵魂和简单质朴的思维。提到王康想必很多人并不熟悉,可是对于他的一些想法,想必大家还是曾经有所了解的。作为传统文学坚定的拥护者,王康的一生都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着努力。 王康有着独特的才华和逻辑,在面对很多国际问题时,他总是能够发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传统文化不断转型的当代社会,王康他一直关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能够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进行发扬,于是有学者称他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人格象征。这一个称赞可谓是极高,每一个学者他的思想总是能够影响到一部分人,而王康对于很多青年人的思想是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的。 他独特的境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存在的问题,王康在发表作品是他有着自己的宗旨他认为文学一定要高举人性和民主的旗帜,将历史和未来进行联系。不能单纯的只讲历史不讲未来,也不能够只注重未来而抛弃历史,将传统文化和未来社会进行联系是王康一生的努力。作为当时中国一流的先驱,王康曾被寄予很多的希望。 了解王康的文学家曾评论将他称之为是具有独特浪漫气息的中国人,王康个人的性格十分有吸引力,他既热情又内敛,似乎永远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养育着自己的独特灵魂。或许看到他的照片,你会感觉他不过是万千普通人之中的一个,可是他的灵魂以及他身上的浩然之气却是不可多得的。始终坚定自我坚持理想的王康受到很多人的尊重,也有无数的学者歌颂他,赞扬他,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