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陈子昂感遇其二翻译
陈子昂感遇其二翻译
提示:

陈子昂感遇其二翻译

翻译 兰花和杜若生于春夏,枝叶多么茂盛。 幽雅清秀,空绝林中群芳的秀丽色彩,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花茎。 渐渐地白天渐短,秋风也慢慢的吹拂起来。 时光流逝,花儿凋零,美好的心愿到底如何实现? 原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扩展资料一、赏析 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芳华易失、时不我待的感慨。 前四句赞美在幽静孤独的环境中,香兰和杜若的秀丽风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秀丽芬芳的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天与夏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它们蓊蓊郁郁地,生长得非常茂盛。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在空无人迹的山林之中,有这么幽雅清秀、空绝群芳的色彩:朱红色的花冠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 后四句感叹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朱蕤紫茎的憔悴、凋零:“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天上这个光辉明亮的太阳,一天从早到晚,就慢慢地夕阳西下了,春夏一过,丝丝缕缕的秋风就吹起来了。“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一年一度,草木荣枯,到了秋天所有的花朵都要枯萎凋零了,尽管你是芳香四溢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与其它花一样,随着时令的变化,会很快地枯萎凋谢了。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遇·其二 (唐朝陈子昂所写的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子昂

《感遇》其二 陈子昂的翻译在线等谢谢了
提示:

《感遇》其二 陈子昂的翻译在线等谢谢了

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芳华易失、时不我待的感慨。

前四句赞美在幽静孤独的环境中,香兰和杜若的秀丽风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秀丽芬芳的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天与夏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它们蓊蓊郁郁地,生长得非常茂盛。“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在空无人迹的山林之中,有这么幽雅清秀、空绝群芳的色彩:朱红色的花冠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

后四句感叹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朱蕤紫茎的憔悴、凋零:“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天上这个光辉明亮的太阳,一天从早到晚,就慢慢地夕阳西下了,春夏一过,丝丝缕缕的秋风就吹起来了。“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一年一度,草木荣枯,到了秋天所有的花朵都要枯萎凋零了,尽管你是芳香四溢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与其它花一样,随着时令的变化,会很快地枯萎凋谢了。

【其实唐诗会说事儿】陈子昂:兰若生春夏
提示:

【其实唐诗会说事儿】陈子昂:兰若生春夏

武则天的时代,是唐诗的天空中耀眼的明星一天比一天多的时代。从上官仪到“初唐四杰”再到沈、宋,都寻求新变而各有所长,致力于时髦格律的完善,讲究字句的锤炼。陈子昂也有着变革文风的高度自觉,也反对纤巧绮靡,但陈子昂和他们走的路完全不同。所以我没有把他和前面的诗人们并列讲,而是把他放在了这里,作为我们盛唐的开篇。

一提起诗歌盛唐,我们立刻就会想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陈子昂和宋之问都是武则天时期的进士,都曾因文才出众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没有什么铺垫回旋,没有写景叙事,没有修饰雕琢,一开口就是无限的宇宙空间无限的时间里,小小的一个人。这个人是孤独的。他的孤独不在灯前月下,不在田边地头,不是那种局促的,狭窄的,私己的孤独。他置身于悠悠天地之间,四顾苍茫,他的孤独是一种开阔的、伟大的、生命的孤独。

这种境界宏阔,格调雄浑的直抒胸臆,是不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建安诗人的的气势?“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怆。我们之所以说《登幽州台歌》堪为陈子昂的代表作,就是因为他追踪汉魏风骨和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也就是说,当宋之问他们在“创新”的时候,陈子昂同样站在引领时代风气的行列,却在“复古”。而宋子问他们是大多数,是文坛政坛主流,陈子昂是“少数”,表面上看起来与主流背道而驰的极少数,所以他起初并不为人赏识。

首句“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这一首,是陈子昂《感遇诗》系列的第一首。这一句的诗意是从古诗“兰若生春阳”借来的,兰、若都是花儿,兰花和杜若。这两种花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空山深谷,都清秀而且都有香。后面用比兴的手法聚焦兰若,用色彩、形态把花朵的秀丽从山深林密的周围环境中提出来,又有孤芳自赏的味道。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可是,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白昼慢慢过去,秋风渐渐吹起,这些花草的芳华也会摇落,它们究竟是为了要成就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