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乌蒙山打了个什么战役?
乌蒙山回旋战
乌蒙山区位于贵州西北和云南东北地区,这里群山起伏,谷深山陡,道路崎岖,人烟稀少。1936年2月底,红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时,正值阴雨季节,寒风瑟瑟,道路泥泞,更增加了行军的困难。
此时,以顾祝同为总指挥的“追剿”部队纷纷涌来,以10个师的兵力尾追和侧击。3月4日,红军西行至妈姑地域,原定向南进入南北盘江地区,但由于敌人重兵围堵,贺龙等红二、六军团领导果断决定,部队向奎香、彝良速进。红军的这一行动,造成了敌人的错觉,认为红军意图是从盐津北渡金沙江,急忙赶往沿江拦阻。3月8日,为了打击敌人,红军两个师折道50里设伏,痛歼敌两个先头连。敌人急忙收缩部队,构筑工事,就地设防。红军乘机迅速撤出战场,返回奎香地区。随后,红军挥师镇雄,进入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红军转入条件恶劣的大山之中后,顾祝同狂妄地认为,红军已疲惫不堪,走投无路,妄想乘此机会,将红军歼灭于大山之中。他急令各纵队向镇雄疾进,并切断了红军去往安顺的道路。为了打开南进之路,12日,红军在镇雄西南的得章坝设伏,歼万耀煌纵队200余人,敌师长险些被活捉。但由于敌人3个纵队迅速增援,封锁了主要的路口,红军被围困在纵横30里的狭小区域内。在这紧要关头,贺龙等经过仔细侦察,决定采取疑兵战术,布置草人于阵地前,并在树丛中插红旗,让敌人认为红军主力还在这一带。然后,果断从敌郭汝栋、樊崧甫两纵队之间穿插出去,绕到敌人纵队外侧,第三次进入奎香地区。红军突围两天后,敌人占领红二、六军团留下的阵地,才知道中了空城计。
突出重围后,红二、六军团立即挥戈南下,3月23日,在宣威以北的来宾铺地区击退滇军两个旅的阻击。28日,红军进占黔西南的盘县县城。至此,乌蒙山回旋战胜利结束。3个方面军会师之后,毛泽东与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人见面时,曾十分高兴地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
乌蒙山的有关战役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至3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2、第6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著名机动作战。红2军团(总指挥贺龙、政委关向英)、红6军团(总指挥肖克、政委王震)鉴于继续在贵州省黔西、大定、毕节活动不利的情况,决定首先转移到黔南的安顺地区创建苏区。2月27日,红2、红6军团退出毕节,西进乌蒙山区。贵州山区的2月,天寒地冻,许多地区渺无人烟,几乎买不到粮食。一万多人的红军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艰难困苦足很难形容的。这时,国民党军以10个师又1个旅尾追和从南面侧击。因为敌军遮断了通往黔西南的道路,红2、红6军团不能直接从毕节去安顺,为了摆脱敌军的反复合围,遂沿毕节、威宁大道向西前进,以吸引国民党军向西,使其疲惫和造成错觉,尔后选择有利时机,再突然折向东南去安顺地区。1936年3月2日,红2、红6军团进到赫章以东的野马川地区。这时,国民党军李觉,郭汝栋、郝梦龄3个纵队都已转到东南,截断了红军去安顺的道路。红军便向西进,拟经贵州省威宁以东的妈姑(今妈姑镇)地区折向南行,赶到李、郭两纵队前头,再进入滇东的南北盘江之间地区。4日,红2、红6军团到达妈姑、回水塘地区时,李纵队已经进到水城、威宁之间,南进道路又被截断。国民党万耀煌、樊嵩甫和郝梦龄3个纵队的追击也接近丁红军的后卫,其中,樊纵队的先头部队竟前出到红2、红6军团左前方的朱歪地区。红军立即改变路线,向云南省奎香、彝良方向急进,造成北渡金沙江假象,以调动追击和截击的国民党军向西北方向行动,使其敞开南面或东面的道路。不出所料,追剿军判断红军要经彝良、盐津北渡金沙江,樊、万、郝3个纵队急忙转向西北追击,国民党川军也派第123师南出川滇边之白水江岸牛街地区堵住红2、红6军团的去路。8日,红2、红6军团由奎香突然南返,在威宁以北的以则河对国民党樊纵队发起反击,歼其两个连;接着,又向北,经乌沙寨向东急进,拟从镇雄以南突出追剿军包围,突然南下去安顺地区。12日,红2、红6军团在镇雄西南得章坝地区歼国民党万耀煌纵队两个多连,便向西南疾进,14日,进到赫章以北的财神塘地区,国民党军以5个纵队又来围攻。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中辗转回旋,转了差不多1个月。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可以回旋的地区越来越小。红二、六军团陷入了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以来最艰险的境地。在四面受威胁的紧急关头,红2军团总指挥贺龙召开军委分会会议研究部队行动。他说:“我们的情况不妙,敌人100多个团的情况更不妙。他们从湖南、湖北、四川让我们拖起跑,比我们更受罪。敌人各个纵队只受顾祝同指挥,行动不大一致。包围圈虽然缩小,漏洞还是有的。再有,敌人对我们永远估计不足。这一个月转来转去,敌人会以为我们垮得差不多了,也增加他们的骄气。现在,我认为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隐蔽地从敌人的接合部钻出去,兼程进入云南,捅捅龙云这个马蜂窝。”大家赞成贺龙的主张。贺龙召集两个军团各师和部分团的干部, 下达了秘密突围的命令。要求部队行动一定要十分隐蔽,不准点火,不准喧叫,马蹄裹布,不准发出声音;凌晨从敌夹缝中通过,即使被小股敌人发现也不准打枪,不准捡歼灭小股敌人的便宜,要极迅速地摆脱敌人。根据贺龙的命令,红二、六军团果断地选择从国民党郭汝栋、樊嵩甫两个纵队之间突围出来,第3次进入奎香地区,接着急速掉头南下,19日,在昭通、威宁间突破滇军孙渡纵队防线,直趋滇东,尔后继续南进,分别于28日、29日进占黔西南盘县、亦资孔地区。至此,红2、红6军团在乌蒙山辗转近1个月,完成了回旋作战任务,打破了国民党军重兵围歼的计划。
山东抗日重要战斗:鲁北战斗
沿津浦线南下的日军,连陷沧州、东光、连镇,9月底进迫鲁境。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宋哲元部,沿铁路败退至德县(今德州市)以东地区。负责津浦线战事的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急调韩复榘部增援鲁北。 9月底,韩部第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率部到达德县、禹城, 第二十九师师长曹福林部防守惠民、齐东一带。展部以主力在德县布防,以部分兵力攻袭日军占领之桑园车站,阻击日军南下。10月3日,日军出动步兵3000余人,在飞机、坦克、 大炮掩护下,集中兵力向德县城进攻。第八十一师官兵拼死抵抗,苦战两昼夜,终至不守,德县于5日沦入敌手。 韩部第二十师孙桐萱部之第六十旅,第七十四师李汉章部之第四四三团在老黄河右岸设防。中、日两国军队隔河对峙一周后,复至徒骇河沿线对峙。时值河水漫涨,日军渡河不成,遂由盐山和庆云、惠民、济阳方向进攻。11月10日陷庆云,11日占惠民,13日占济阳,迂回到中国守军背后。中国军队腹背受敌,曹、李、展等师伤亡过半,韩复榘在济阳几被日军俘虏,遂将部队尽撤黄河南岸,以第二十师守济南地区,第二十二师防周村以北地区。旋将泺口铁桥炸毁,与日军隔河对峙。
山东抗日重要战斗攻势作战
山东抗日重要战斗攻势作战 1939年春,于学忠、沈鸿烈等部国民党军控制了山东战略腹地沂鲁山区和五莲山区。日军对该两大山区虎视眈眈,蓄谋侵占。自国民党军新编第四师吴化文部、游击第二纵队厉文礼部投敌后,鲁山山区大部、沂山山区一部被日伪军控制。1943年夏,蒋介石令李仙洲部入鲁接替于学忠部防务。7月初,于不待李部接防即先期西撤皖北;位于五莲山区(诸日莒山区)的国民党保安第二师张步云部再次投敌,这些山区面临全部沦丧敌手危险。 先敌控制沂蒙山区和五莲山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先机,对于改变鲁中、滨海、胶东、清河被分割、被封锁的状态,改善山东八路军的斗争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山东军区遂决心与日伪军抢夺这两大山区。 滨海区主力第十三团及第六团一部,于7月5日越过日(照)莒(县)公路,至14日,控制了于学忠部之一一一师放弃的诸(城)日(照)边区。16日,日军1500人在伪军张步云部配合下,企图阻止滨海部队继续发展,驱使张步云部进占五莲山区。第十三团18日拂晓发起反击,奔袭驻三关(今五莲县属)的张伪第五旅,给以歼灭性打击。7月中旬,滨海支队也由甲子山区进入五莲山区。经反复争夺,滨海军区控制了街头、洪凝、石场、松柏林、老君堂等要点。胶东军区第十四团1个营,于8月2日跨过胶济路,进入藏马山区(今胶南县境),开辟了诸(城)胶(县)边游击区,首次打通了滨海与胶东的联系。 7月12日,鲁中军区第一团及第二、第三军分区部队,控制了于学忠部一一四师放弃的蒙阴东北坡里一带阵地。第一团继续向青(州)沂(水)公路以东挺进,控制了于学忠部一一三师弃守的莒(县)沂(水)安(丘)边山区;鲁中军区第四团及第二军分区各一部控制了沂山,并依托沂山向北发展,与由北向南发展的第十二团一部,共同打通了沂、鲁两大山区的联系。7月28日,伪军厉文礼部在日军独立混成第五旅团一部配合下,由安丘南犯,伪军吴化文部1个团也由沂水大庄坡北上,策应厉伪夹击城顶山、大安山一带的八路军。8月6日,鲁中军区第一团迂回至厉部后方夏坡、辉渠、辛庄等据点,将厉伪特务团大部歼灭。鲁中部队控制了沂山山区全部和鲁山山区一部,计225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 从此,山东腹心地区的战略要地悉为八路军控制,打通了鲁中与清河、滨海、胶东几个战略区的联系,极大地改善了山东八路军的地位,为攻势作战奠定了基础。 1944年2月,日军将山东战场之第三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调往华南,山东只留第五十九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新编独立步兵第一旅团共2.5万人。山东日军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变,大量扩充伪军,收缩战线,由分散配置转而采取“重点主义”政策,重兵守备主要城镇、交通干线及工矿资源区,以巩固其战略支撑点,加强对资源基地的控制。 山东军区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发起攻势作战,以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打通各战略区的联系,夺取有利的反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