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雀草又叫什么名字
采雀草,又叫飞燕草,学名 Consolida ajacis,英文名 Larkspur,别名千鸟草、小鸟草、彩雀草、翠雀。
毛莨科,飞燕草属,一年生草本,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南部。株高 30-60 公分,疏被反曲的短柔毛,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叶有长柄,开花时多枯萎;中部以上叶具短柄;叶片卵形,长 2-3 公分,宽 1.5-2.5 公分,掌状 3 深裂或全裂,再 2-3 回细裂,狭线形小裂片宽约 0.1 公分,两面疏生短柔毛。
总状花序生於主茎或分枝顶端,长 7-15 公分,被反曲的短柔毛,具 8-12 朵花;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小,线形,不分裂;花梗长 0.7-2.8 公分;小苞片生於花梗中部附近,线形;萼片 5 枚,花瓣状,宽卵形,长约 1.2 公分,蓝色、紫色、白色或粉红色,上萼片狭倒卵形,外面中央疏被短柔毛,有弯曲的距,钻形,长约 1.6 公分,侧萼片 2 枚,宽卵形,下萼片 2 枚,狭椭圆形,侧萼片与下萼片无距;花瓣 2 枚,合生,与萼片同色,瓣片 3 裂,中裂片长约 0.5 公分,先端 2 浅裂,侧裂片卵形,与中裂片成直角展出;雄蕊多数,无退化雄蕊,花丝披针状线形,有 1 脉,花药椭圆球形,长约 0.1 公分;心皮 1 枚,子房有多数胚珠。
蓇葖果长达 1.8 公分,密被短柔毛,网脉稍隆起,不甚明显;种子多少四面体形,长约 0.2 公分,有膜质鳞状横翅。花期六至九月。
采雀草属于什么植物?
飞燕草,学名
Consolida
ajacis,英文名
Larkspur,别名千鸟草、小鸟草、彩雀草、翠雀。毛莨科,飞燕草属,一年生草本,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南部。株高
30-60
公分,疏被反曲的短柔毛,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叶有长柄,开花时多枯萎;中部以上叶具短柄;叶片卵形,长
2-3
公分,宽
1.5-2.5
公分,掌状
3
深裂或全裂,再
2-3
回细裂,狭线形小裂片宽约
0.1
公分,两面疏生短柔毛。总状花序生於主茎或分枝顶端,长
7-15
公分,被反曲的短柔毛,具
8-12
朵花;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小,线形,不分裂;花梗长
0.7-2.8
公分;小苞片生於花梗中部附近,线形;萼片
5
枚,花瓣状,宽卵形,长约
1.2
公分,蓝色、紫色、白色或粉红色,上萼片狭倒卵形,外面中央疏被短柔毛,有弯曲的距,钻形,长约
1.6
公分,侧萼片
2
枚,宽卵形,下萼片
2
枚,狭椭圆形,侧萼片与下萼片无距;花瓣
2
枚,合生,与萼片同色,瓣片
3
裂,中裂片长约
0.5
公分,先端
2
浅裂,侧裂片卵形,与中裂片成直角展出;雄蕊多数,无退化雄蕊,花丝披针状线形,有
1
脉,花药椭圆球形,长约
0.1
公分;心皮
1
枚,子房有多数胚珠。蓇葖果长达
1.8
公分,密被短柔毛,网脉稍隆起,不甚明显;种子多少四面体形,长约
0.2
公分,有膜质鳞状横翅。花期六至九月。
飞燕草属(Consolida)约
40
余种,分布於欧洲南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较乾旱的地区,今全球亚热带至温带广泛栽培。飞燕草长而直立的穗状花序由下往上绽放,有蓝、紫、白、粉红等色,花朵形似飞燕,盛开时宛若群鸟飞舞,因此得名。飞燕草为欧洲常见栽培的庭园花卉,因极受大众欢迎,品种不断杂交选育,目前已有矮茎、高茎、单瓣、重瓣,及各种繁复多彩的花形、花色,常见者如美丽飞燕草、大花飞燕草、裸茎翠雀等。飞燕草植株挺然卓立,叶片纤细清秀,花序繁密成串,花色鲜明艳丽,极具观赏效果,适合盆栽或庭园丛植、列植美化,也是高级切花素材。种子含油量约
30%,可供制工业用油,根、茎亦可入药。
繁殖可用播种法,春、秋季为适期,以秋播最适。种子发芽适温摄氏
15-22
度,播种后保持适湿,不可过湿,约经
14-18
天发芽,若温度过高,出苗较不整齐。属直根性花卉,须根少,以直播为佳,不耐移植,如需移植,小苗移植应在
2
片真叶时带土球移植,否则不利成活。栽培土质以肥沃富含腐植质之壤土为佳,黏质土壤更适,排水务求良好,最忌渍水,雨季期间需注意排水防涝。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日照
60-80%
最理想,耐半阴,荫蔽处生育开花不良。浇水要掌握间乾间湿,花期要酌量多浇水,保持土壤适润可延长观花期,不可放任乾旱。生长期间每
2
周追肥一次,各种有机肥料或三要素均理想,比例提高磷、钾肥可促进花多色艳。蓇葖果熟后开裂,须及时采收种子以免散落。性喜温暖至冷凉,耐寒、耐旱,忌高温、忌涝,生育适温摄氏
13-25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