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在哪场战役中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
白起在长平之战役中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 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了赵国降卒40多万,导致赵国元气大伤,也为秦国后来的统一立下了不世之功。 长平之战影响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近20万,即双方伤亡超过60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民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白起在哪场战役坑杀40万赵军
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发生了一场著名战役——长平之战。这场战役持续了足足三年之久,因为上党这一重要地区。由于上党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胁迫韩国签订割让条约。然而令秦国没有想到的是上党人民以非常坚定态度拒绝归属秦国管理,并且上党人民经过多方考量选择加入赵国,赵国也欣然接受了。这对于秦国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侮辱和挑衅。恼羞成怒的秦王选择征讨赵国,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上党地理位置 当时赵军的廉颇采取防守策略,与秦军进行消耗战。由于上党远离秦国国土,运输非常困难,三年之久的消耗战,秦国已经无法保证后勤补给。随即秦国换上了秦国著名将领白起,白起通过在赵国散播廉颇的谣言,重金收买赵国权臣。多方面施压,最终赵国用赵括换下廉颇。赵括年轻且没有作战经验,上任之后一改防守策略与秦军开战。最终导致赵国陷入秦军长达10天的包围,弹尽粮绝,最终选择投降。 白起画像 赵国投降之后,白起下令坑杀40万赵军,只留下14岁以下的孩童。这对赵国无疑是难以弥补的伤害,也让各国看到了秦国的残暴和与秦国做对的下场。赵国的全部军人只有50万左右,如果秦国坑杀40万军人,那么之后的赵国又是如何打败齐燕联军的呢?经过历史学家的多方调查,认为坑杀的40余万人,不一定都是赵国军人,很有可能是上党的平民。
白起在哪场战役中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
白起在长平之战战役中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了赵国降卒40多万,导致赵国元气大伤,也为秦国后来的统一立下了不世之功。对于赵国而言,这沉重的一击,就足以让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是对于秦赵两国都具有重要影响的战役。 白起人物说明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白起为什么坑杀40万赵军
白起为什么坑杀40万赵军3种说法如下: 1、史记中记载,白起怕赵军士卒复叛给秦国制造灾祸,于是将他们杀害。这些士兵的家人都在赵国,他们的心也属于赵国,将他们留在秦国充军,会影响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也会成为秦国的隐患,若这40万军队一旦发生叛乱,会给秦国制造很大的麻烦。 2、秦国缺少粮食养活40万赵军,当时赵秦两国都出现了自然灾害,秦国连自己的士兵都供养不起,再加上这40万士兵,更难以养活。若将这40万降卒放回赵国,无异于是增长赵国的实力,送给对手一支强大的军队,也不利于秦国的利益,于是权衡利弊之下,白起选择将他们杀掉。 3、为了让士兵获得战功。秦国推行军功制,人人为了争功而会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奖励军功有个重要前提,秦国的军队的伤亡人数少于敌军才会奖励,否则不但没有奖励,还可能会受罚。所以这时候秦军选择了坑杀40万赵军。 白起,出生日期不详,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