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等级如何评定?
从企业的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进行评定。 企业信用状况标准如下: 优秀级:(AAA)90分及以上。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很好,经营管理状况好,经济效益很好,有很强的清偿与支付能力,市场竞争力强,企业信誉度高。 良好级:(AA)80-89分。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良好,经营管理状况较好,经济效益良好,有较强的清偿与支付能力,企业信誉度良好。 较好级:(A)70-79分。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营管理状况尚可,经济效益稳定,有一定的清偿与支付能力,企业信誉度尚可。 一般级:(BBB)60-69分。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一般,经营管理状况一般,清偿与支付有一定难度,存在风险。 较差级:(BB)50-59分。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较差,经营管理状况较差,清偿与支付有较大难度,存在较高风险。 差级:(B)49分及以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差,经营管理状况差,清偿与支付有很大难度,存在高风险。 扩展资料: 评级机构: 1、ZCl级:企业在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信誉度很高,享有很好的社会信誉,有着突出的经营业绩,企业财务状况好,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信用风险低。 2、ZC2级:企业在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信誉度较高,享有较好的社会信誉,有较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财务状况较好,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企业的信用风险较低。 3、ZC3级:企业在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信誉良好,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有着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行业中处于一般地位。企业的信用风险一般。 4、ZC4级:企业在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信誉度一般,社会信誉一般,经营业绩一般,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企业的信用风险较高。 5、ZC5级:企业在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存在不良记录,社会信誉差,经营业绩较差,企业财务状况差,企业的信用风险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等级怎么评定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详情如下:企业信用等级在中国,不同的管理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特性及目的,采取了不同的信用等级划分标准。较为流行的是三级十等信用等级标准,被大多银行和评级机构所认可。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级七级。行业信用等级用预警信号表示,分为绿信号、黄信号、红信号三种。地区信用等级用风险程度表示,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五类。【法律法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的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省税务机关制定。第十条 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