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和硕和惠公主资料
和硕和惠公主资料
提示:

和硕和惠公主资料

和硕和惠公主资料 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爱新觉罗氏,雍正帝胤禛养女。生父为雍正帝十三弟怡亲王允祥第四女,生母为允祥嫡福晋兆佳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月初十日生。雍正初年抚养宫中。   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日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的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1731)十月初三日去世,时年18岁。 和惠公主册文:   鸾书光贲,彰淑范以扬徽;象服宠膺,笃懿亲而衍庆。聿稽茂典,用涣恩纶。咨尔和惠公主,乃和硕怡亲王之女也。银潢毓秀,玉叶分辉。因其聪慧,特垂抚育。佩宫帏之箴训,度协柔嘉;习图史之规型,性成婉顺。宜登显秩,以表令仪。是用封尔为和惠和硕公主,锡之金册。誉传雍肃,荷车服之殊荣;德懋敬勤,修藩垣之内职。受兹锡命,永迓鸿厘。钦哉!

和硕和惠公主的父亲是谁?她的儿子是谁?
提示:

和硕和惠公主的父亲是谁?她的儿子是谁?

  和硕和惠公主,为清朝雍正时期的公主。她出生于公元1714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三年。这位公主一共有两个父亲,一个是生父,一个是养父,两个都是当时国家的顶梁柱,两个都是现在极受编剧喜爱的历史人物。和硕和惠公主的生父是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她的养父是雍正帝爱新觉罗·胤。   爱新觉罗·胤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人称十三阿哥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不同于电视剧里的桥段,康熙帝对于自己这个十三子,实际上极为喜爱的。在废太子事件发生前,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现代的清宫剧中,对于他因废太子事件而被圈禁,给了一个解读,那便是替罪。实际上当时牵扯进去的人,并不是胤祥,而是后来的雍正帝胤。不过胤祥自幼与胤交好,诸皇子中,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最深,当时胤已经到了争夺皇位的关键时期,如果因此而被圈禁,那就功亏一篑,所以胤祥代替了胤,将所有罪责背到了自己身上,保住了胤。因为这件事情,胤与胤祥的感情更为深厚,到了他继位之后,胤祥可谓荣宠至极。   弟康熙帝去世,下诏由皇四子胤继位。胤刚刚继位,便将胤祥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后来因为胤祥在朝政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尽心辅佐雍正,所以雍正帝特赐其为铁帽子王,爵位能够世袭罔替。去世之后,雍正帝允许他享太庙香火,特赐谥号为“贤”,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很多时候,雍正对和硕和惠公主的宠爱,都是因为她父亲的原因。   爱新觉罗·胤生于公元1678年,为康熙帝四子,人称四阿哥。康熙帝去世之后,遵循遗命,继位为皇,成为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更是康乾盛世完美的过渡者,因为他的治理,去除了康熙末年积弊的朝政,为乾隆的大繁华打下极为结实的基础。   胤是一位谋略极深的皇帝,传说他因为易怒而被康熙斥责,从此潜心佛学,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造就了他心机深沉的性格。正是因为善于隐藏自己,他才能在太子被废后,迅速的崛起,破空而出,夺取储君之位。   有人对他的继位提出异议,但我想说的是,不管他继位到底存不存在疑虑,但他做出的贡献却不能抹灭。?他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长大成人的女儿只有一个,所以他就收养了三位亲王之女,封为皇家公主。在三位公主中,和硕和惠公主是最得雍正宠爱的公主。   因为父亲的原因,和硕和惠公主颇受雍正宠爱,就连出嫁也不同于其他公主。虽然一样是被指婚给蒙古贵族,却不像其他公主一样远嫁,而是被雍正留在了京城。此前,只有乾隆帝爱女,固伦和敬公主有这样的待遇。所以总体来说,和硕和惠公主生前的日子,是极为顺畅的。她受到怡贤亲王和雍正帝双重宠爱,可惜的是她红颜薄命,只活了十八岁,便香消玉殒了。   和硕和惠公主去世前,留下了一个儿子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和硕和惠公主和额驸都早逝,因此桑斋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母,无所依靠了。后来还是乾隆帝开恩,将其接近内廷教养。乾隆九年娶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为嫡王妃,乾隆二十八年因军功封喀尔喀扎萨克和硕亲王,后因为与俄罗斯私自买卖交易获罪,革掉亲王爵,降为扎萨克多罗郡王。也许是因为母亲的原因,乾隆对他的罪责是高高吊起,轻轻放下。

和硕和惠公主的出嫁 和硕和惠公主丈夫家族
提示:

和硕和惠公主的出嫁 和硕和惠公主丈夫家族

  和硕和惠公主,是雍正朝的公主,虽然名为公主,实际上和惠并不是胤的亲生女儿。和硕和惠公主的生父,是胤弟弟怡亲王允祥的第四个女儿。允祥是雍正皇帝胤最亲近的兄弟,两人从小交情就很好,胤登上皇位之后,对允祥极为优待看重。而允祥也为雍正朝的发展和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以说绝对对得起雍正的看重。   公元1714年,以清历来说,康熙五十三年十月初十,十三皇子允祥的嫡福晋姚佳氏临盆,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为允祥生下了他的第四女,也就是后来的和硕和惠公主。和惠公主,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公主,因为她从出生开始就获得了别人两倍的父爱。   众所周知,雍正朝公主很少。胤自己的女儿,只有一位活到了成年。也许放在现在来看,只有一个女儿并不是什么值得稀奇的事,但若是放在清朝皇室,那就会出现问题了。公主的多寡,与满蒙的关系有着直接联系。满洲从努尔哈好吃时期,就一直用和亲的方式,与蒙古各部落保持着联系。发展到了后来,甚至可以称之为国策。从清朝开始,到清朝结束,一共有一百五十多位公主嫁进蒙古,作为满蒙亲密关系的桥梁而存在。   每一朝,都会下嫁几位公主入蒙古。到了雍正朝,只有一位皇家公主活到了成年,这显然是不够的。思来想去,雍正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虽然他自己只有一个女儿,但是他可以从宗室过继,记在自己名下,作公主抚养,那些女儿将来以公主的身份嫁去蒙古,也是一样可以的。和惠公主,就是雍正过继的三位公主中的一位。与其他两位有所不同的是,和惠绝对是受到万千宠爱的那一个。   雍正对自己的这位养女,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疼宠,她出生不久就已经被雍正接到了自己的府上悉心照顾。受到自己生父和养父双倍疼爱的和惠,度过了自己无忧而快乐的童年,终于迈步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关键时刻。   雍正七年,雍正封她为和硕和惠公主,为其指婚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不同于其他公主在与自己的额驸成亲之后,便远去草原,离开自己的家乡。和惠嫁给多尔济塞布腾后并没有归牧,而是留在了京城。   如果说远嫁蒙古,是清朝每一位公主的使命,那么能留在京城的姑娘,绝对是帝王宠爱的闺女。雍正帝从小看着和惠长大,这个姑娘是自己最亲近兄弟的骨血,自然与旁人不同。而怡亲王也舍不得自己的女儿,离开自己去到千里之外的蒙古。就这样,在两个父亲的不舍之下,和惠最终留在了京城。不仅她没有回蒙古,她的夫婿多尔济塞布腾也是常年住在北京。   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和惠公主下嫁时,雍正赐予的公主府。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和惠最后没有归牧,除了雍正和怡亲王的疼爱之外,应该还有蒙古部落爆发局部战争,此时并不适合去蒙古。后来不久,和惠又怀孕了,则更不能前去了。因为没有想到这两点原因,所以雍正并没有赐下公主府邸。和惠公主当时住的地方,很可能是她的生父送给她的大宅院。   和硕和惠公主的额驸多尔济塞布腾,为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属丹津多尔济家族。这个家族,还有一个别称就是九尾狐家族。为什么要叫九尾狐家族呢?因为它运气好,几次濒临灭亡,又奇迹般的恢复了过来,就像九尾狐一样,有九条命并不容易死。   和惠公主的儿子桑斋,在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后,他的父亲和母亲就相继去世。虽然小小年纪就承袭了自己父亲的爵位,但实际上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孤儿。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原因,长大后的桑斋养成了极为贪婪的性子。他对权利和欲望,有极强的渴望。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权利,登上高位,时常干下出格之事。比如冒领军功等。   尽管桑斋时常犯错,但也许是因为从小长在乾隆身边的缘故。乾隆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很是宽容,每每犯了错,都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处罚他最多是用军功拿下的亲王爵降为郡王,再不然就面壁思过,面壁过后就是乾隆发话:“小子,回来,继续用你”,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打击。   根据《清史稿》记载,不仅仅是桑斋本人,他的儿子、孙子、曾孙子等都有至少一次不等的的获罪记录,每次处罚都由最初的削王爵到最后只是罚俸和面壁,然后不久又官复原职。生命力之顽强,堪比传说中的妖兽九尾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