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格林纳达战争
格林纳达战争
提示:

格林纳达战争

格林纳达战争 格林纳达战争简介和格林纳达战争的故事,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是指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国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对格林纳达发动的海空联合作战,这是自越南战争失败以来美国的第一次军事行动 。 格林纳达独立后,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由统一工党执政。以埃利克·盖里为总理的统一工党政府奉行亲西方和亲美的政策,引起了在野党"新宝石运动"的不满。"新宝石运动"又称"争取福利、教育和解放的联合进军"运动,成立于1972年,由格林纳达亲苏联和古巴的人士组成,主张"恢复一切民主和自由",举行"自由和公正的选举",实行"经济革命化",建立"人民参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该运动于1979年3月13日发动政变,推翻了盖里政府,成立了以莫里斯·毕晓普为总理的新政府。毕晓普政府成立后,在外交上奉行向苏联和古巴"一边倒"的政策。 大量接收苏联和古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成立"人民革命军"和民兵队伍;由古巴派出工程部队在岛上修建新的"旅游机场",其主跑道长达3000米。美国总统里根认为"格林纳达已经成为苏联和古巴的殖民地,用来作为输出恐怖行动和颠覆民主的基地"。如果格林纳达被苏、古完全控制,由格林纳达、古巴和尼加拉瓜三国的机场构成的"铁三角",将使作为美国传统"后院"的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处于苏、古作战飞机的威胁之下,美国海上运输线的畅通和本土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格林纳达有成为"第二个古巴的危险"。由此,美国便不断向毕晓普政府施加压力,处心积虑地试图推翻格林纳达的亲苏古政权,将其纳入自由国家之列。随着格林纳达形势的发展,格实质上已逐渐成为美苏争霸和美古矛盾的一个斗争焦点。 至11月2日,美军顺利完成了清剿任务。残敌基本被肃清,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文件,美军完全控制了格林纳达,战争遂告结束。战争结果,美军仅19人阵亡,116人受伤,损失直升机9架。格军亡40余人,被俘15人,其余逃散。古巴人亡25人,伤59人,被俘者达638人。 经过25日1天的激战,美军夺取了两个对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机场,在圣乔治以北开辟了新的战场,从而与萨林斯机场方向的美军形成了从南北两路对格首都实施夹击的有利态势。 美军这次作战行动还受到了其它问题的困扰。陆军和海军之间无法进行无线电通信。虽然游骑兵和空降部队通过肉眼就能看到海岸线以外的军舰,但是他们需要先将火力支援的请求发到美国国内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然后再从那里通过卫星传送给军舰。 军种之间也产生了严重的隔阂。施瓦茨科普夫后来报告称,"海军上将梅特卡夫接到了华盛顿海军审计长的一份紧急电报,警告他不要为陆军直升机加油,因为资金转移协议还没有达成。"梅特卡夫将军称这份电报是胡扯(或类似的话),并告诉他的参谋长,"给他们加油"。在另一个例子中,一名海军陆战队上校拒绝运送游骑兵去执行任务,他说,"我们不能用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运送陆军的士兵"。当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威胁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时,他才勉强执行命令。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美军在战争过程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并最终以很小代价,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格林纳达的占领,达成了战略目的。究其原因,除了双方武器装备数质量差距巨大;国力对比悬殊;格林纳达国土太小,无持久作战的回旋余地;格又是个岛国,远离苏联和古巴,外援易被断绝等方面原因外,美方正确的战略指导和战术运用对美国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也起了极为重要作用。 这场战争是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美国的西欧盟国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一致反对,美国的国际形象因此而大受损害。战争刚爆发不久,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在华盛顿召开紧急会议,会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美国在格林纳达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不干涉原则",要求美国立即撤军。开战之前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尼加拉瓜提出的"美国侵略"案时,有11票赞成,以致美国不得不行使其否决权以阻止提案的通过。英国也投了弃权票,因为格林纳达是英联邦成员国,里根总统在出兵格林纳达问题上没有理会撒切尔夫人的事先劝告。

格林纳达战争是怎么回事?
提示:

格林纳达战争是怎么回事?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古巴政府介入,由于格林纳达成立新政权,居住在该岛的上千名美国人遇到了危险。”加之惧于苏、古、格“输出革命”的东加勒比组织于21日开会,要求美国出兵格林纳达,22日,美国副总统布什便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小组会议,初步决定出兵。24日,美国总统里根再次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小组会议,正式决定出兵。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其回忆录《为和平而战》中宣称,美国是为“……救出在那里(格林纳达)的美国人,使他们不致于被抓起来当作人质,避免再次出现1979年在伊朗所发生的那种事。”应加勒比各国的“紧急要求”而决定出兵的。上述情况表明,格林纳达10月政变给美国入侵提供了契机,成为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的导火索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入侵格纳达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格林纳达,甚至没听说过!所以,先简单了解一下吧!格林纳达是一个位于北美的国家,领土面积344平方公里,主要由包括格林纳达岛、卡里亚库岛和小马提尼克岛在内的岛屿组成。总人口约11万。格林纳达是英联邦成员国,因此实行君主立宪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最高元首。 但事实上,最高行政官员是英国女王任命的总督,其次是首相。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美国出兵入侵格林纳达,是美苏冷战的结果!格林纳达独立后,执政党奉行的外交战略是转向美英主导的西方。然而,反对党选择投靠与西方对立的苏联和古巴,发起了名为“新宝石”的反政府运动。 1979年,以莫里斯毕晓普为核心的“新宝石”运动推翻了以盖里为首的亲美、亲西方政权。莫里斯上任后大力发展与苏联和古巴的关系。这让美国政府极为不满,甚至怒斥格林纳达是苏联的海外殖民地。 随后,美国开始向控制格林纳达的莫里斯政府施压。在此期间,莫里斯逐渐软化,甚至访问了美国。然而,莫里斯向美国投降的态度引起了格政府强硬派的不满!他们把莫里斯软禁起来,秘密处决了他! 莫里斯的死只是给了美国一个出兵的正当借口。经过周密部署,美国于1983年10月25日拂晓前发动了进攻!虽然格林纳达地广人稀,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8天的战斗中,美军付出了19人死亡、116人受伤、9架直升机被毁的代价。 虽然距离美军入侵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而格林纳达现在也是一个亲美亲西方的国家或许是因为过去的经验,格林纳达并没有自己的军事实力,完全依靠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之战
提示: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之战

号称“低强度战争”的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之战
这是1983年10月美国利用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之机,突然对其进行的武装入侵。它是一次有限的岛屿作战,美国称之为“低强度战争”。
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南部,距美国约2000千米。它虽是一个面积只有 345平方千米、人口仅有11万的弹丸之国,却控制着加勒比海至大西洋的航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格林纳达在历史上曾是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1974年宣告独立。1979年 3月,格“新宝石运动”领导人毕晓普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原来亲西方、亲美国的政权,改而奉行同苏联、古巴发展密切关系的政策。在苏、古援助下,建立了 “人民革命军” 和民兵队伍,并在格南部萨林斯角建造一个大型现代化机场。美国担心有朝一日格林纳达会成为苏联的空军基地,因此,一直在寻找机会拔掉这颗“钉子”。
1983年,格总理毕晓普迫于严重经济困难和美国的压力、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在继续同苏、古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试图改善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毕的这一转变,遭到格政府内部亲苏强硬派的反对。 10月 13日,政府军司令官奥斯汀和副总理科尔德发动政变,19日毕晓普被处决,20日成立了以奥斯汀为首的军政权。东加勒比海国家组织于 10月 21日开会,要求美国采取行动。于是,美国总统里根便以应加勒比海各国“紧急要求”和“保护美侨”为名,于 10月 24日晚下达了代号为“暴怒”的入侵格林纳达的作战命令。美军为执行“暴怒”行动,共集结地面部队8000人,海空军 1万人,各种舰船 15艘,飞机 230架,外加 7个加勒比海国家的警察部队; 格林纳达方面,政府军和民兵各2000人,没有海、空军,也没有坦克等重武器。10月 25日5时,美军分别从巴巴多斯、格林纳达附近海域和国内 3个待运点乘直升机、运输机,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格林纳达实施突然的伞降和机降。接着,后续部队也先后登陆。经过一天战斗,美军基本形成了南、北两路对格首都实施钳形攻击的态势。在南部战斗中,美军遇到修建机场的古巴军人的猛烈抵抗。为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美国不断增兵。至26日,美军已构成了三倍于格军的优势。美军凭借优势兵力和高技术装备,逐个摧毁格军据点。至28日,南、北两路美军会师于首都圣乔治城,多国警察部队也乘直升机转移至首都担任警卫任务。岛上主要战斗告一段落后,美军又化整为零,对格、古军残部进行了“扫荡”。11月 2日,历时 8天的入侵战争结束。
此次战争,美军死伤 109人,损失直升机18架;古军和格军死伤 165人,被俘 670人。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多数拉美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谴责。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军从1983年12月13日开始撤出格林纳达,直到1985年 6月11日才撤退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