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曹志的人物生平

曹志的人物生平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登基为帝,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司马炎下诏说:“过去在前代,虽然国运交迭兴盛,对于先代的后裔,继承不废,或者九服之内都位列藩王,充任官职。选众任职,惟给有德的人,这是最为公平的途径。魏氏诸位王公培养道德胸怀才器,壅塞不用时间已久,以前虽然下过诏书,应当选择任用他们,但近来各部门缺少官员,未能起用他们。前任济北王曹志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喜欢他。现任曹志为乐平太守。”曹志在乐平太守任上上书,认为应当尊崇儒学重视道家,请求给博士设置吏卒。历任章武、赵郡太守。虽然多次担任太守的职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 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司马炎下诏太常讨论给他赏赐文物。当时博士秦秀等人认为齐王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朝时不得志,于是怆然长叹说:“哪有这样的高才,这样的亲族,不让他稳固根本辅助教化,而让他远去海隅呢?晋朝的兴盛,大概危险啦!”就上奏议说:“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做好。自羲皇以来,天下难道是一姓所独有的吗!想争取人心的人,应当先有如盘石般的基业;想享有万代利益的人,应当和天下人共同讨论国政。秦朝、魏朝想独擅自己的权威,贪得财物导致了灭亡;周朝、汉朝能够分享天下的好处,不论亲近疏远的都受其利用。这是圣明的君主应该仔细考虑的事情。事情即使浅显,也应当深入谋划;言语即使轻微,也应该慎重考虑。我位列儒官,如果言语无礼,那是我的过错。知而不言,我所不敢我认为应当按博士等讨论的去做。”奏议写成要去上奏,见到了他堂弟高邑公曹嘉。曹嘉看后说:“兄长写的奏议很恳切,将来一定会写入晋史,但现在将受到责罚。”司马炎看了奏议,大怒说:“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况天下人呢!”于是有关官员上书拘捕曹志等,治他们结党的罪,诏书只免除了曹志的官,让他回到府第,其他人都交给廷尉治罪。 不久,曹志又任散骑常侍。遭母死,服丧过分超礼,因此得了重病,喜怒无常。太康九年(288年),曹志去世,太常上奏给予不好的谥号。崔褒感叹说:“魏颗不从乱,但因病为乱受牵累。现在给曹志加谥而谥他的病,难道不是说他的病为乱吗!”于是谥为定。

2,说文解字对历史一词的解释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史,记事者也”意味着记载历史,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从又持中,中,正也”表明要客观公正。 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汗青 读音:hàn qīng。 解释: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烤时竹子上冒出的水像汗一样,所以古人称竹简为汗青。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引证: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史册 读音:shǐ cè。 解释:指记录历史人物的过去的书。 引证:郭小川《忆延安》:“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 3、史籍 读音:shǐ jí。 解释:历史典籍,史书。 引证: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几世纪几千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刹那间已现重重的噩梦。” 4、史乘 读音:shǐ shèng。 解释:正史,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事的真实历史事件。 引证: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翻译: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这三本官方史书都是记载齐桓公、晋文公时的事情,都属于历史。

3,司马炎那么聪明,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位给一个弱智儿子

因为嫡长子优先,废嫡社会舆论压力太大。 司马炎虽然是司马昭的长子,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次子司马攸继承大权,一个是更喜欢自己这个幼子,另外一个是这个幼子从小过继给了自己的哥哥司马师(司马师只有女儿)。而司马昭的地位就是从哥哥司马师那里继承的,所以他想再还给哥哥的接班人。但是所有下属极力反对,认为随意改立将来会发生动乱。最后司马昭只好让自己的长子继位。所以司马炎明白,只要自己一死,自己的弟弟司马攸极有可能继承自己的皇位。 而司马炎的长子就是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个白痴路人皆知。但是他是长子,在当时的封建伦理下,他便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司马炎曾经想过要废掉司马衷,但是皇后极力反对。 这个时候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遹展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司马炎觉得自己这个孙子可堪大用。于是司马炎开始实行自己完美的计划,首先让开始逼迫自己的弟弟,赶出京城的时候吐血病死。并立杨骏为辅政大臣来平衡各方的势力。司马炎希望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早点死去,然后顺顺利利地传位给自己聪明的孙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司马炎死后,贾南风不但杀死杨俊也害死了司马遹。司马衷也成为各个势力的傀儡。此后便发生了八王之乱,而胡人也趁机进攻中原,造成生灵涂炭。司马炎的私心害死了无数人。

4,司马炎为何会让痴傻的司马衷继位?

因为有三个人在直接和间接的帮助司马衷,他们分别是司马衷的母亲、皇后和儿子。他们是如何帮助司马衷坐上皇位的呢?先来说说司马衷的母亲。司马衷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一个皇后——杨皇后,因为司马衷有些愚钝,所以杨皇后特别疼爱这个孩子。原本在司马衷之前有过一个太子,但那人去世的比较早,按照年龄便顺延到了司马衷这里。 司马衷的父亲是晋武帝司马炎,他曾不只一次想要换掉司马衷这个太子,但杨皇后不同意。在司马衷小的时候,她会说等长大可能就聪明了,等到司马衷长大之后,杨皇后说立太子就是要立长不立贤,偏偏司马炎还特别听杨皇后的话,于是换太子的事就这么搁置了。杨皇后去世比较早,在临死前,她把守护儿子这个任务交给了堂妹,也就是下一任皇后。 司马衷的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悍妇贾南风,她对司马衷最大的帮助是帮他做了一次弊。因为司马衷的年龄越来越大,朝堂上关于他的传闻也越来越多,为了堵住这些人的嘴,司马炎就准备对司马衷进行一次测试。贾南风知道单靠司马衷自己肯定是不行的,她就从外边找人写好了答案,又让司马衷抄了一遍,最后顺利过关。 司马衷虽然痴傻,但他却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能保下这个孩子其实很不容易,因为贾南风善妒,所以怀孕的妃子在确诊之后就跑到了司马炎那寻求庇护。这个孩子很得司马炎的喜爱,他的打算是多活几年,即便司马衷不行,不是还有个孙子吗?所以他更坚定了让司马衷即位的决心,可司马炎却忘了,世事是多变的。

5,司马炎给司马懿上庙号高祖,司马昭上太祖,为何给司马师上世宗呢?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晋武帝,他是司马昭的长子。司马家族的江山,是司马懿打来下的基础,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继承,司马师死后,交棒给了其弟司马昭。 司马昭长子是司马炎,就是后来的晋武帝,次子是司马攸,当然,司马昭不止这两个儿子,还有很多。司马昭曾经不想让长子司马炎继承王位,而想让次子司马攸继承王位,因为司马师无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也就是说,在继承问题上,司马攸更具有合法性,虽然说司马炎和司马攸都是司马昭的儿子,可是司马攸毕竟名义上是司马师的儿子。 但是,后来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昭改变了主意,在咸熙二年(265年),还是册封长子司马炎为晋国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司马昭的王位。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司马炎即位为皇帝 ,定国号晋,改元泰始。曹魏的江山,从此彻底改名换姓,变成司马氏的了。 司马炎称帝之后,给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上谥号和追尊,还分别上了庙号。 司马炎追尊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上庙号高祖。 《晋书 宣帝纪》: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 司马炎追尊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上庙号世宗。 《晋书 景帝纪》:晋国既建,追尊曰景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 司马炎给父亲司马昭上谥号为文王,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上庙号太祖。 《晋书 文帝纪》:谥曰文王。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 那么,什么叫谥号呢?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地位很高的人,在其死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的所作所为,给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用来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也就是说“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