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依然含苞;两个相爱的人身处异地,都因春风拂起了内心的离别愁闷。 出处: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原诗: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 黄昏时分,一名女子登上高楼,想要眺望远方,却又怕苍茫暮色触动愁绪。玉梯横断,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依然含苞;两个相爱的人身处异地,都因春风拂起了内心的离别愁闷。 扩展资料: “诗缘情”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诗学主张,古典诗歌多偏重情感渲泄,晚唐李商隐也不例外。他的爱情诗构思精致、深情绵缈。《代赠》一诗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将闺妇的相思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楼上黄昏欲望休”短短七字极写女子矛盾心理。这里,女子的相思之愁已见端倪。 二、三句写景,景无情,人却有情,故景中托情,“玉梯横绝,新月如钩,未展的芭蕉和含苞的丁香也和自己一样满含忧愁啊!”忧愁本无形,诗人将之定形,借芭蕉不展和丁香丛结形象地写出妇人的满腹愁肠。末句“同向春风各自愁”更是直接点明主旨,将思妇不可抑制的万缕愁思和盘托出,一股浓浓的感伤愁绪扑面而来。
芭蕉不展丁香结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依然含苞;两个相爱的人身处异地,都因春风拂起了内心的离别愁闷。 出处: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原诗: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 黄昏时分,一名女子登上高楼,想要眺望远方,却又怕苍茫暮色触动愁绪。玉梯横断,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依然含苞;两个相爱的人身处异地,都因春风拂起了内心的离别愁闷。  扩展资料: “诗缘情”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诗学主张,古典诗歌多偏重情感渲泄,晚唐李商隐也不例外。他的爱情诗构思精致、深情绵缈。《代赠》一诗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将闺妇的相思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楼上黄昏欲望休”短短七字极写女子矛盾心理。这里,女子的相思之愁已见端倪。 二、三句写景,景无情,人却有情,故景中托情,“玉梯横绝,新月如钩,未展的芭蕉和含苞的丁香也和自己一样满含忧愁啊!”忧愁本无形,诗人将之定形,借芭蕉不展和丁香丛结形象地写出妇人的满腹愁肠。末句“同向春风各自愁”更是直接点明主旨,将思妇不可抑制的万缕愁思和盘托出,一股浓浓的感伤愁绪扑面而来。
芭蕉不展丁香结下一句是什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代赠》。 全诗是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因百般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 李商隐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的重要技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商隐
“芭蕉不展丁香结”下一句是什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意思为: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诗句出处: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全诗为: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截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白秘。 全诗意思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注释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表达的情感: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赏析 诗的开头“楼上黄昏”,便点明了时间是在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表达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能与对方相见而觉得愁苦。诗的后两句借景写情,意境优美。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