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是如何看待外地人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来慢慢的说一说。首先我是一个外地人,我也曾经去北京住过几年。北京人是怎么看待外地人的,我深有感受。其实怎么说呢,北京人也有好的有坏的。不是所有北京人都看不起我们外地人,也有一部分和我们成为了特别好的朋友。从我父母那一辈说起,我父母01年就去了北京,差不多在那边已经待了十几年了吧,他们特别了解北京人,什么人什么性子能不能打交道她,他们一眼就看出来了。他们在那边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些人就一副我是首都的,我是北京户口,就感觉比我们外地人要高人一等的样子。反正话里话外都离不开他那尊贵的户口,再怎么尊贵,也没有住到一环二环去啊。还不是和我们一起住在郊区,住的老四合院,吃的也是馒头蘸大葱,其实我们还看不上他们的吃法呢。 我父母在那边也认识了一个特别不错的朋友,特别仗义,反正有什么事说一声他马上就到。以前他家有鱼池,我爸想吃鱼随时去抓就好了,从来没有说看不起的样子。再说说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吧。我们在北京读书零几年的时候是还要交二百的借读费,校服那些本地人是免费的,我们还要掏一两百自己买校服。我觉得这样的政策首先就是不公平的。同样都是中国人,同样都是读书的,也没多获得了什么,凭什么就要比他们多交钱,得到不公平的待遇,仅因为我们没有北京户口吗?上了初中以后,在我们班上,还是有很多外地人的,这个时候面临考高中,成绩好的老师肯定会有很多奖金啊。老师就对那些成绩好的特别关照,可是唯独对外地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班有个女生,成绩特别好,而且自学画画也超级棒,反正好好培养一定会有个好前途。可是我们都能感受到,我们班主任一点也不看重她,平时也不会像对其他人一样对她。可能我们班主任知道我们最终都是要回到自己的老家读高中吧,把心思花在我们身上就是浪费吧。 在教育上都是如此,在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了。还有北方的一些老人,他们没事干啊就特别喜欢坐在自家门口聊天,爱说这家说那家。其实他们觉得我们外地的小孩子比他们那边的孩子懂事听话多了。我记得有个老爷爷,特别慈祥,每次冬天一下大雪,别人都是各扫门前雪,他是把整条街都扫干净,这么好的人挺少见的。其实北京人对我们有偏见,我们也就对他们产生了偏见。这个偏见可以是没有的,只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大家的心理差异太大!
为什么感觉绝大多数北京人不愿意找外地人?
确实有不少北京人不愿意找外地人。但是,不能算绝大多数,现在变化了好多。
原因也是能理解的。
首先,北京人找北京人,文化认同感比较强,很多时候,大家的想法一样,不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
其次,房子,工作,上学,毕竟很多事情都和户口有关系的,所以,找个北京人没有户口问题,大家生活简单一点,当然,很多新北京人是有北京户口,只不过祖籍不是北京而已,这种被北京人的接受程度已经很好了。
再次,外地配偶,可能会担心以后有来自老家的迎来送往的负担,毕竟北京人对于亲缘关系不是太看重,对于地缘关系很看重,所以北京人的“发小儿”文化非常有趣的,多数是同学,邻居,从小一起长大的,不是亲戚胜似亲戚呢,相反,亲戚之间反而可能因为地域原因来往的少了一些。
总之,北京人整体来说是非常包容的,特别是真正的老北京人,非常的包容热情,有生活情趣的,上大学的时候,我总是在假期去各种博物馆,有些在二环内的,走着走着,在小胡同里,就有大爷大妈坐在四合院的门口乘凉,喝茶,下棋,问路的时候,特别耐心,还爱聊天,我就曾经和他们在门口喝茶聊天过,大爷还用自行车带过我去博物馆呢。北京人和北京郊区的人是有区别的,新北京人和老北京人是有区别的,没有鄙视和歧视哈,是大家的文化和习惯真的比一样,非常不一样。
只能说你朋友遇到了一个渣。
北京是个宽容的城市,北京人也很宽容。
北京人喜欢找同城人不是看不起外地人,而是结婚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据我观察,我周围的北京大妞有很多找的外地人,凤凰男,混得还都不错。夫妻也还算恩爱。但有时真的会有很多烦恼。
1.春节必定出远门探亲。实际上大多数北京人都很宅,不喜欢走动,串门也就几家。可如果和外地人结婚,春节势必要回去探亲,而且还要挨家挨户串门。本来就不是很熟络,还要装作亲热,这不烦吗?
2.红白喜事规矩多。有个朋友婆婆去世了,她作为媳妇必须回去参加丧礼。那阵势她终身难忘,脸上涂彩,一路跪一路磕头不知多少次,回来大病一场。在北京就没有这些,除非是边远郊区,不过也没这么夸张。外地还有更多稀奇的规矩,自己可以查查就不一一说了。
3.亲戚借钱。买房借,做生意借,上学借,就好像在北京生活的人都发了财,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谁比谁也富裕不了哪去。
4.看病投奔。得了病不在当地医院非要来北京,还要借宿在你家里,你出钱出力托人找好大夫,谁遇到都会烦啊。
5.对方父母生活习惯你不适应。很多人结婚有了孩子后老人都回来帮忙带,平白多了一两个人在你身边转来转去,像眼前花似的,再加上习惯不同,更甚者是三观不同,你烦不烦?
……
还有很多事情就不再这里说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希望每个家庭都幸福。
确实是绝大多数北京人不愿找外地人,曾经看到过一个北京家长给孩子相亲,条件之一:必须是老北京人,即北京土著,新北京人都不行。歧不歧视不说,主要是以后麻烦事太多,列举几项:
1、户口不好解决。在北京,上学、住房、医疗等都需要户口,没有户口,很多事情无法解决,若有户口,可以买廉租房;孩子上学上公立,质量又好又便宜;医疗有报销,一个北京户口带来的隐性福利达几百万。若要等积分落户,需要慢长的时间,以前孩子上户口,是随女方户口落地的,若女方是外地人,就上不了北京户口,现在改了,可以随意落双方所在地,北京人可不愿找这个麻烦。
2、外地亲戚多,来北京喜欢住家里。若对方是外地人,七大姑八大姨无论是到北京玩,还是看病等,都要住家里,到外面开酒店,还不高兴,说没有人情味。要招待还要陪游玩,费钱费精力还不讨好。其次小舅子小姨子若在北京上学,放假了,不着急回家,先在你家住几天。
曾看到过一个北京人吐槽,他老婆娘家亲戚爱到北京玩,一来就住他们家,关键是他们都要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外地人能亲自看到升国旗觉得无比自豪),看升旗可是要大半夜就起床开车送他们过去的,他说一年去了几十次看升旗,不管吧,说你不热情,管吧,精力有限,折腾不起,费力还不讨好。
3、探亲问题。外地的过年总得回老家吧,你不能不跟着回吧,春节期间,那个拥挤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总共7天假,来来回回路上就占了几天,若当地风俗多,天天走家串户拜年,来回奔波,身心疲惫。
4、以后看孩子问题。若有小孩,本地父母看护、接送,就少操很多心,把孩子放父母家,父母甚至把饭都做好了,根本不用操心。若把外地父母接过来看小孩,得在自己家住,生活习惯可能不同,长期生活在一起会出现矛盾,小学一直到4年级一般都要接送的,还有,外地老人会开车吗?若会,得再买一个接孩子的车?若不会,这孩子都没法接送了,麻烦太多。所以,北京人不愿这么麻烦。
那要看找什么样的外地人了,找个官二代(正厅以上)或富二代(家财上亿),你看找不找。
投资要考虑投到合适的地方,婚姻同样考虑资源配制,但有些资源是靠自己创造,有些资源是要生对地方。没什么解释不了,没有虚妄心,也不会羡慕那些面子工程,不管在哪里,活好自己最重要。
很正常啊,人之常情而已,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北京北漂,你见过多少北京人去外地漂泊[机智]北漂找个北京人,可以回老家吹牛逼。北京人找个外地人呢,在亲戚圈里都是反面教材[黑线]
你一个朋友的经历就下定一个结论,何况这玩意儿根北京不北京有啥关系,任何一个城市的绝大数都找当地的多(学你)
别说不愿意找外地的了,远郊区的都不愿意找。远郊区也是河北转过来的,即使是郊区城里的,也是老家都是农村人多,朴实善良是优点,但接触久了不轻易间发现格格不入的矛盾出现了,鉴于明白后的好多道理,一代代的北京人宁肯不找,也不要麻烦,活着几十年很快,不愿意的事别勉强自己。没有目的的相聚太少了。
应该没有明确不找外地人吧?只是本地的优先考虑,外地的也不拒绝,不优先而已。
北京人为什么说话狠毒
主要可能是说话的语气比较大声,而且语速比较快,又充满着急躁和一些强烈的语感; 上面说的只是单纯表面上的原因,实际的原因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本身虽然比很多人富裕,但实际上比不了那些特别有钱的,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把自身仅有的财产看的特别重要,以至于跟自己的生命差不多一样的分量,同时,这些人在配合上这样的语气,以及脾气,的确会让人有这种感觉,当然,北京土生土长的人里也有身价过亿的,而且还是靠自己做生意做出来的,所以说一帮暴徒中也会出现一个精明且相对温和的人。 当然是个正常人,只要自己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都会特别的爆怒,说出很多愤怒时,才会显现出的毒话,只不过是报道的语气说出来,再加上脾气,确实会觉得让人有你说的这种感觉。
怎么嘲讽北京人
这种人没必要反驳。你听过一个故事吗,两个人在炎热的夏天玩耍,太阳却让他们出了很多汗。他们找到一棵大树,享受树下的阴凉。其中一个说这棵大树占了那么多空间,根本没用。说北京坏话的人和说大树坏话的人是一个道理。黑子不仅是北京人,北京人里也有外地人,而且 2. 北京的“脏”心态硬,俗称滚刀肉。你宁愿输给自己800也不愿意黑你1000。反驳也不能对黑子造成多大伤害。 3. 毕竟是你来了北京,遇到了黑子。你错了三分。 4. 北京的黑子家比有钱人差十万八千里,但比北方的农民工强十万八千倍。而这些黑子就是俗称的大方,不恨有钱人。如果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讨厌有钱人,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他这种人不用反驳。你听过一个故事吗,两个人在炎热的夏天玩耍,太阳却让他们出了很多汗。他们找到一棵大树,在树下乘凉。其中一个人说,大树占那么多地方没用。说北京不好的人和说大树不好的人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