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三国真正的人生赢家杜预是何人?

三国真正的人生赢家杜预是何人?

杜预从自己的身世上来说,他生于官宦之家,只是因为自己的祖父辈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导致自己也没有合适的职位。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杜预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继续埋头苦读,最终得到有心人的重用。 杜预本是一届文弱书生,但是碰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先是司马昭恢复他爷爷的职位让他继承还把他的妹妹嫁给他,再是羊祜临终推荐,最终让他处于权力的漩涡。而他自己也没有辜负别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杜预本是连马都不会骑的书生,但是他却能够找到对手的弱点,凭借张政不了解自己的作战方法,针对他多疑的性格,最终成功的将他除掉。这一战也让杜预名扬天下,但是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他的这种性格也让司马炎对他予以了重任。 说杜预是人生赢家一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二是他不自大的性格让他深得司马炎的喜爱。杜预打仗并不是全部靠强攻,更多的是依靠自己聪明的大脑。遇到难以攻打的江陵城的时候,他让将士乔装打扮混入乐乡城里,最终活捉了对方的主帅,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成功。 杜预取得这么多的成功之后,司马炎对他大加封赏。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不忘初心,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更是低调做人,从不仗势欺人,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让他最终得以善终。他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死于疾病,可以说能够善终也是他的性格所致。

2,三国终结者杜预,连骑马都不会,为何被称为"文武双全"的名将?

首先是杜预有着出众的文才,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杜预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就受着良好的教育。相比较其他纨绔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杜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去享受荣华富贵。反倒是杜预从小就博览群书、勤奋好学,尤其是对政治、经济、数学、立法和史学等这些学科也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杜预曾有过“杜武库”的绰号,意思就是说杜预的知识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这也是对杜预文才出众、博学通才的称赞。 在武艺方面杜预有着非凡的管理和指挥才能,众所周知,西晋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力的强大,司马炎决定进攻吴国,并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最终晋国顺利的灭掉吴国,在灭吴之战中,杜预做出很大的贡献。当然杜预并不是担当进攻的急先锋大将,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说法朝廷下定进攻吴国的决心。为了能够使朝廷下定攻打吴国的决心,杜预曾三次向朝廷上书,相信分析的战局。杜预也是看准了战局,认定吴国必败,这才使得司马炎才最终下定攻打吴国的决心。 所以说在灭吴之战中,杜预是起到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的作用,正是杜预看准的战局,认定晋国攻打吴国稳操胜券,所以才能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确保晋军能够按照进军计划顺利推进,最终顺利灭掉了吴国。 所以说杜预是历史上少之又少的文武双全的将才,由于在文学和军事领域都有非常高的成就,所以杜预才被称之为“文武双全”的名将。

3,三国名将杜预是杜甫的远祖吗?

杜甫字子美,祖籍原是京兆(长安)杜陵。因他十三世祖晋代名将杜预的曾孙杜逊于东晋初年迁居襄阳,成了襄阳杜氏的始祖,故史书上说他是襄阳人。实则杜甫生在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

参考资料:《杜甫》 作者:还珠楼主

杜甫远祖杜预为西晋名将,且是著名史家.祖父杜审言(约645-约708)为武则天时著名诗人.杜甫曾自豪云:「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宗武生日〉.其父名闲,曾任兖州(今山东济宁市,邹县一带)司马,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外祖家为当时名门望族清河崔氏.是故,杜甫出身於一具文化传统之家庭.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河南历史名人》

由此可见:三国名将杜预是杜甫的远祖。

4,杜预和杜甫是什么关系?

杜预是杜甫的祖先,杜预的三子杜耽、四子杜尹,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牧的先祖。 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 咸宁四年(278年)杜预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对后面的影响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5,三国历史上的低调名将杜预,为何说他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在三国里,这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杜预这个人物,可为什么说他这个低调的人才是三国里最大的人生赢家呢,原因或许是因为他终结了三国的历史。 三国后期的时候,司马家族已经掌握了曹魏的政权。在整顿了之后,曹魏决定讨伐蜀国灭掉吴国。所以最后三国的结局就是司马家统一了天下,建立晋朝。然而,为什么说杜预终结了三国呢,在这场战争中,他的功劳最为显著。首先介绍一下他这个人,杜预的家族是个官宦世家,在他的仕途生涯前期,他的仕途道路都是不太顺畅的。到了后期,司马昭执政的时候,杜预作为一个难得的人才自然被司马昭笼络了。他不仅恢复的爵位,而且娶了公主,这也是说他为人生赢家的原因之一。 后来前线的主帅羊祜因病即将离世,在他临终的时候像司马炎推荐了杜预。虽然当时存在很多人不服的情况,但是皇帝仍然任命杜预为将军。再后来灭吴的战争中,杜预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才华,意识到要攻打下东吴。必须攻下战略位置很重要的西陵。从而突袭东吴名将张政,使其吃了败仗,并且用计谋使孙皓卸任张政。 使用了这次反间计之后,杜欲走出了灭吴关键的一步。再后来司马炎大举进攻东吴时,杜预又凭借着巧妙的计策,没有牺牲多少兵力攻取了江陵,一路挥师东进,成功将灭了东吴,建立了巨大战功。 在终结三国后,杜预深得了皇上的喜爱,再加上后来镇守襄阳杜预解决了当地棘手已久的排洪灌溉问题,也深得百姓爱戴。所以说,在三国里,杜预才是最大的人生赢家。

6,晋律的特点是什么?

《晋律》又称《泰始律》,制定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并于次年颁行天下。因《晋律》曾经过当时著名的律学家张斐、杜预注释,故又称《张杜律》。《晋律是继《曹魏律》以后又一部对中国传统刑律的科学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法典。它在《曹魏律》的基础上,“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即进一步加强了法律条文间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进一步简省条文,减轻处刑幅度,显现出“宽简”而“周备”的特点。在内容上,《晋律》更加“严礼教之防”,第一次将服制列入法典之中,凡亲属相犯准照五服制度确定刑罚。同时,张斐、杜预二人对晋律的注解,集中了当时传统律学的精华,对于后世封建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

7,中国法制史的三国

一、曹魏、西晋及北朝的立法成就 1、曹魏《新律》①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与地位,并使之名副其实,堪称我国古代法典篇章体例结构的重大创新;②精简“旁章科令”,增加法典篇目,突出了基本法典的主导地位,也使其篇目分类更为系统、条理、规范,推动了立法技术的进步;③明令废止旧刑罚体系,确立新五刑制度,不再包括汉代的宫刑和斩右趾刑,标志肉刑已不再作为法定刑罚列入国家法典;缩小了族刑连坐范围。这些规定显然是刑罚制度方面的一种历史进步。2、西晋《泰始律》①新增《法例》篇目,充实了刑法适用制度方面的规定,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法典的篇章体例结构更加规范化。②继续精简律令章句,再度扩充法典篇目,从而以“刑宽禁简”著称于世。③进一步改革了刑罚体系,使刑罚制度的发展进一步相对宽缓、人道和文明。④开创了对法律条文进行注解诠释的立法形式。张斐、杜预的晋律注,总结汲取历代的立法经验与刑法理论,对中国古代的法制建设和中华法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朝《齐律》①确定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北齐律共计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具有“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立法特点。这一法典篇章体例结构及其律文内容的调整和确定,是立法技术日趋成熟完善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立法的最高水平。②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进一步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从而使法典的体例结构及其内容更加规范化。此后的隋唐直至明清各代,其法典的首篇均为《名例律》,可见北齐律对后世立法的深远影响。程树德概括“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二、魏晋北朝律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1、法典编纂技术的成熟完善①法典篇目由简到繁的丰富扩充,又由繁到简的概括凝练,实际反映了法典编纂技术在不断提高。②《名例律》从孕育到创立,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与地位,发挥了其提纲挈领的统括作用合格,增强了法典体例结构的科学性,也反映了人们对刑法总则的认识和重视。③在法典内容的精简整理方面,魏律大夫增加“正律”的篇目内容,明确了律与其他法律形式的主次关系,确立了法典多为国家基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晋律进一步使法典的编纂更为规范简约。北齐律总结借鉴历代立法经验,进一步规范法典内容,推动了立法技术和律学理论的提高。2、律学理论水平空前提高①对法典总则的性质、内容与地位,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阐释。②对各种罪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区别,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和高度的概括。③对某些表面相似而容易混淆的罪名,已经有了认真细致的辨析,并且提出了刑罚适用的变通原则。④对同属“以威势得财”的各种犯罪,分别按照六种不同罪名和五种相似罪名进行了详细的区分。根据犯罪主体身份和作案情节手段等要素,将各类相近或相似的犯罪行为区分为各种不同的罪名,表明犯罪理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3、刑法理论的重大发展进步①张斐在晋律注中明确提出了犯罪心理分析的有关理论。这表明当时对于打击犯罪及定罪量刑等刑法理论的研究总结,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西晋的刘颂又提出了依据法律规定或刑法适用原色进行定罪量刑的理论。这一刑法理论已具有“罪刑法定”的某些精神,堪称中国古代传统律学理论及法律思想的一大进步。三、刑罚体系与刑法适用制度的发展变化 1、刑罚体系的发展变化①肉刑制度逐渐废止②族刑连坐范围不断缩小。虽未彻底废除,但范围在不断缩小,刑罚制度朝着相对文明人道的方向发展。③新五刑制度逐步形成,曹魏律首次提出新五刑制度,至北周律形成流刑五等。2、刑法适用制度的发展变化罪行适用原则儒家化①“准五服以治罪”西晋《泰始律》首次确定。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②出现“存留养亲”制度存留养亲,就是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其近亲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徒、流、死刑,责成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罚,以体现儒家所倡导的“亲亲”原则和孝道精神。③确立“重罪十条”由北齐律正式确立。包括: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官僚贵族特权法的强化①“八议”入律曹魏律首次确立。所谓“八议”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②“官当”制度出现北魏首创以爵位抵罪和折当劳役刑制度。南陈律则规定更为系统。③九品官人法产生曹魏初年创立。由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按照出身家世、道德行状、才能大小等标准,将本地士人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提供给吏部作为选拔任用官吏的参考依据。④品官占田荫户制的确立这一制度赋予各级官僚贵族按官品高低占有免税土地和免役人后的经济特权。四、司法制度的新变化 1、司法机关体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机关的设置及其管理体系基本沿袭东汉,绝大多数国家或政权仍在中央设置廷尉,作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地方仍实行司法与行政部分、行政机关兼掌司法审判职能的体制。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变化是魏明帝首次在廷尉中增设律博士一职,负责教授法律和培养司法官员,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2、诉讼审判制度①皇帝参与审判录囚②建立上诉与直诉制度③完善死刑复奏制度④盛行刑讯逼供之法

8,结合实例分析杜预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是三国后期很有能力的将领,与羊祜齐名,是灭吴的重要将领。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 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曹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 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级官僚家庭。祖父杜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 杜预在军事上成就卓著。他率军奇袭西陵,离间东吴君臣,使东吴在大军压境之际撤换名将张政而代之于平庸将领,削弱了东吴在西陵这一重要军镇的防守力量。他支持王浚东下,乘胜夺取建业,灭东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在经济上,杜预也有突出的建树。对召信臣遗迹(“六门陂”)的修复,使民获利,民感其德,号曰:“杜父”;开杨口(在今潜江县治北、汉水南岸),使沔、杨、夏三水连接,改变了从江陵至襄阳“此无通路”,绕道数百里的问题。既“内泻长江之险”,又“外通零、桂之漕”。南人歌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 在学术方面,他自称有“左传癖”。著有《春秋经传集解》和《释例》。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转注疏》即是杜预著,唐孔颖达疏。杜预好身后名,刻二石碑,记其勋绩,一沉万山下,一沉岘山下。并对属下说:“何知后代不在山上乎!”但此两碑至今尚未发现,成了千古之谜。

9,三国演义-杜预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请结合实例分析

杜预是三国后期很有能力的将领,与羊祜齐名,是灭吴的重要将领。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曹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级官僚家庭。祖父杜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