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
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
提示:

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

①解:设原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 ;
则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6NO+ 4NH3=5N2+6H2O
x 5/6x
6NO2+ 8NH3=7N2+12H2O
x 7/6x
故有x+y=180mol 5/6x+7/6y=156mol 解得: x=162mol y=18mol
则NO与NO2的体积比为 162:18=9:1;

6NO+ 4NH3=5N2+6H2O
162mol 108mol
6NO2+ 8NH3=7N2+12H2O
18mol 24mol
参加反应的NH3的物质的量为:108mol+24mol=132mol,
溶液中剩余NH3的物质的量为8.90×103g×0.300÷17g/mol-132mol=25.06mol,
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62mol×30g/mol+18mol×46g/mol+8.90×103g-156mol×28g/mol=10220g,则溶液体积为(假设反应溶液体积前后不变)10220g÷0.980g/cm3=10.43L,
则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06mol÷10.43L=2.4mol/L;

06上海化学高考22题解析
提示:

06上海化学高考22题解析

22.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人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BaSO4可能小于A1(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解析:(图复制不过来,你该是有题目可以看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12(SO4)3+3Ba(OH)2=3BaSO4+2Al(OH)3
2Al(OH)3+Ba(OH)2=Ba(AlO2)2+4H2O

从图上可以看到,
(1)b点时沉淀质量最大,说明A12(SO4)3溶液中Al和硫酸根都沉淀了,再加入的话,氢氧化铝就开始溶解了,这时,A1(OH)3的物质的量是2份,而BaSO4是3份,所以A错。
(2)b点以后A1(OH)3就开始溶解了,到d时溶解完,所以c—d时溶液的成分就是Ba(AlO2)2,所以AlO2-比Ba2+多,B正确。
(3)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从反应来看,每生成2份得氢氧化铝就有3份得硫酸钡,所以硫酸钡是多的,并且到后面氢氧化铝又溶解了,就更少了,所以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一直都是多的,C错误。
(4)d—e时沉淀的质量不变了,说明此时氢氧化铝溶解完了,继续加的氢氧化钡也不会发生反应了。在d点时,钡离子是多的,此时溶液中几乎没有OH-,但是在添加的过程中,每加入1份得Ba2+就有2份得OH-,所以慢慢的Ba2+是有可能等于OH-,这是一个瞬间,继续滴加的话OH-就多于Ba2+了。所以D正确。

所以答案是B、D

2010上海高考化学22题?
提示:

2010上海高考化学22题?

三中反应形式: 1 Fe2O3+Fe=3FeO 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olFeO、4mol Fe2O3 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2 4Fe2O3+Fe=3Fe3O4 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3molFeO、1molFe2O3 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3 5Fe2O3+Fe+FeO=4Fe3O4 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molFeO、0molFe2O3 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 不是2:1 故选BC

上海2010高考化学试题解析:新颖难度大
提示:

上海2010高考化学试题解析:新颖难度大

“新、难”是考生对2010年高考化学卷普遍评价。今年上海高考化学的出题风格较前几年有较大变化,导致很多考生“水土不服”。

  “新”和“难”在哪?

  表述新:第23题考元素周期表,较往年不同,今年通过元素周期律变化入手来推测元素,例:与Al同周期但半径比Mg大的元素,从而推出主族元素Na。而在书写Al(OH)3与Na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考生应结合铝的两性和碱金属的活泼性来综合解题。

  题目难:氧化还原题一直是易得分点,常规考法是补全反应方程式,而今年的题先给出实验现象(KI溶液中通氯气,四氯化碳溶液先变为紫色,继续通氯气后,紫色褪色,并给出产物中有KIO3),再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考生普遍感到比较难,但实际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已经点明了I2被氧化的可能性,从生成的KIO3入手,并不难进行配平。学生对实验现象不熟悉,概念理解不深刻,导致对题目中的新变化无所适从。

  “热”在哪?

  氮族和硫族一直是高考化学实验题、计算题和多选的热点。果然在今年的第26题中出现和氨相关的题目。硫族今年考SO2氧化成SO3的催化剂,令考生感到意外,其实高一课本中对催化剂V2O5有很详尽的表述,说明考生不重视课本,陷于题海,是舍本逐末的。

  此外,第30题考了溶解度计算,这部分内容不是第一次在高考中出现(2003年第17题和2005年31题的最后一小问)。第22题的混合物计算也是常考题型之一。综上所述,课本、大纲、历年真题是考生备考的三大法宝,只要考生正确使用,那么努力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2014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
提示:

2014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

这篇2014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的文章,是 考 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凃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试务必将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8 Na-23 S-32 Ca-40 Fe-56 Ni-59 Cu-64
Br-8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2.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A.都是共价化合物 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互为同素异形体
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 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气化
5.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
A.显中性,pH等于7 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
C.显酸性,pH小于7 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侯德榜制碱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A.原料利用率高 B.设备少
C.循环利用的物质多 D.原料易得
7.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选项XY
ASO2H2S
BCl2CO2
CNH3CO2
DSO2Cl2
8.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映,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9.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采用水浴加热 B.制备乙酸乙酯时正丁醇过量
C.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 D.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
11.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和HS- H++S2-。若向H2S溶液中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减小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12.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3-甲基-1,3-丁二烯
B. 2-羟基丁烷
C.CH3CH(C2H5)CH2CH2CH3 2-乙基戊烷烷
D.CH3CH(NH¬2)CH2COOH 3-氨基丁酸
13.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p电子数相等;Z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B.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W元素的离子半径
C.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元素的单质反应
D.Y元素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14.为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厚度,将镀锌皮与足量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洗涤,烘干,称重。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正确的是
A.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烘干时间过长,回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若把盐酸换成硫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15.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g,则该混合物
A.所含公用电子对书目为(a/7+1)NA B.所含碳氢键数目为aNA/7
C.燃烧时消耗的O2一定是33.6a/14L D.所含原子总数为aNA/14
16.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Fe2++b Br-+c Cl2→d Fe3++ e Br2+ f 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衬垫;顾虑,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 )≥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40.0LN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19.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HCOOHHCN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25℃)Ki=1.77×10-4Ki=4.9×10-10Ki1=4.3×10-7
Ki2=5.6×10-11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2CN-+H2O+CO2→2HCN+CO32-
B.2HCOOH+CO3¬2-→2HCOO-+H2O+CO2↑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
20.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21.一定条件下,将0.1LCO、0.2LCO2、0.1LNO、0.2LNO2和0.2L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A.9.0L B.13.5L C.15.7L D.16.8L
四、(本题共8分)
金属铝质轻且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在国防工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填空:
23.铝原子核外电子云有 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4.镓(Ga)与铝同族。写出镓的氯化物和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硅与铝同周期。SiO2是硅酸盐玻璃(Na2CaSi6O14)的主要成分,Na2CaSi6O14也可写成Na2O•CaO•6SiO2。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若用玻璃瓶塞容易形成粘性的硅酸盐而无法打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长石是铝硅盐酸,不同类长石其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由钠长石化学式NaAlSi3O8可推知钙长石的化学式为
26.用铝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是工业上较常用的方法。如:
2Al+4BaO 3Ba↑+BaO•Al2O3
常温下Al的金属性比Ba的金属性 (选填“强”“弱”)。利用上述方法可制取Ba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温时Al的活泼性大于Ba b.高温有利于BaO分解
c.高温时BaO•Al2O3比Al2O3稳定 d.Ba的沸点比Al的低
五、(本题共8分)
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海水呈弱碱性。工业上制备的Br2的操作步骤为:
①一定条件下,将Cl2通入浓缩的海水中,生成Br2
②利用热空气将Br2吹出,并用浓Na2CO3溶液吸收,生成NaBr、NaBrO3等
③用硫酸酸化步骤②得到的混合物
完成下列填空:
27.Cl2氧化Br-应在 条件下进行,目的是为了避免
28.Br2可用热空气吹出,其原因是
29.写出步骤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用硫酸而不用盐酸酸化的原因可能是 。步骤②的产品有时运输到目的地后再酸化,主要是因为
30.为了除去工业Br2中微量的Cl2,可向工业Br2中
a.通入HBr b.加入Na2CO3溶液 c.加入NaBr溶液 d.加入Na2SO3溶液
六、(本题共8分)
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羰基法提纯粗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1)Ni(S)+4CO(g) Ni(CO)4(g)+Q
(2)Ni(CO)4(g) Ni(S)+4CO(g)
完成下列填空:
3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1)中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3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的2L密闭容器中制备Ni(CO)4,粗镍(纯度98.5%,所含杂质不与CO反应)剩余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Ni(CO)4在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3.若反应(2)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 。
a.平衡常数K增大 b.CO的浓度减小
c.Ni的质量减小 d.v逆[Ni(CO)4]增大
34.简述羰基法提纯粗镍的操作过程。
七、(本题共12分)
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35.上述使用的氢溴酸的质量分数为26%,若用47%的氢溴酸配置26%的氢溴酸的氢溴酸5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
36.已知步骤Ⅲ的滤液中不含NH4+。步骤Ⅱ加入的试剂a是 ,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目的是 、 。
37.试剂b是 ,步骤Ⅳ的目的是 。
38.步骤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 、 。
39.制得的溴化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测定其纯度:
①称取4.00g无水溴化钙样品;②溶解;③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④ ;⑤称量。若得到1.88g碳酸钙,则溴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若实验操作规范而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是 。
八、(本题共12分)
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二氧化硫有毒,并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无论是实验室制备还是工业生产,二氧化硫尾气吸收或烟气脱硫都非常重要。
完成下列填空:
40.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上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字母)。
41.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至少需要称取亚硫酸钠
g(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 g (保留一位小数)。
42.实验室二氧化硫尾气吸收与工业烟气脱硫的化学原理相通。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
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反应为SO2+Ca(OH)2→CaSO3↓+H2O。吸收产物亚硫酸钙由管道输送至氧化塔氧化,反应为2CaSO3+O2+4H2O→2CaSO4•2H2O。其流程如下图:

碱法的吸收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碱法的特点是氢氧化钠碱性强、吸收快、效率高。其流程如下图:

已知:
试剂Ca(OH)2NaOH
价格(元/kg)0.362.9
吸收SO2的成本(元/mol)0.0270.232
石灰-石膏法和碱法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原理相同之处是 。和碱法相比,石灰-石膏法的优点是 ,缺点是 。
43.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改进的、能实现物料循环的烟气脱硫方案(用流程图表示)。

九、(本题共10分)
异构化可得到三元乙丙橡胶的第三单体 。 由A(C5H6)和B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反应是
完成下列填空:
44. Diels-Alder反应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A的结构简式为 。
45.写出与 互为同分易购,且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的芳香烃的名称
写出生成这两种一溴代物所需要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
46.B与Cl2的1,2—加成产物消去HCl得到2—氯代二烯烃,该二烯烃和丙烯酸(CH2=CHCOOH)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可改进氯丁橡胶的耐寒性和加工性能,写出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47.写出实验室由 的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同系物制备 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目标产物)

十、(本题共12分)
沐舒坦(结构简式为 ,不考虑立体异构)是临床上使用广泛的。下图所示的其多条合成路线中的一条(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均未标出)

完成下列填空:
48.写出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
反应① 反应⑤
49.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③ 反应⑥
50.写出结构简式。
A B
51.反应⑥中除加入反应试剂C外,还需要加入K2CO3,其目的是为了中和
防止
52.写出两种C的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只含3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3. 反应②,反应③的顺序不能颠倒,其原因是 、 。
十一、(本题共14分)
碳酸氢纳俗称“小苏打”,是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制纯碱的中间产物,可用作膨松剂,制酸剂,灭火剂等。工业上用纯碱溶液碳酸化制取碳酸氢钠。
54.某碳酸氢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称取该样品,用0.1000mol/L盐酸滴定,耗用盐酸20.00mL。若改用0.05618mol/L硫酸滴定,需用硫酸 mL(保留两位小数)。
55.某溶液组成如表一:

问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取出晶体后溶液组成如表二:

计算析出的碳酸氢纳晶体的质量(保留1位小数)。
56.将组成如表二的溶液加热,使碳酸氢纳部分分解,溶液中NaHCO3的质量由428.8kg降为400.3kg,补加适量碳酸纳,使溶液组成回到表一状态。计算补加的碳酸纳质量(保留1位小数)。
57.某种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组成的晶体452kg溶于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44.8(标准状况),获得纯的碳酸氢钠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碳酸氢钠504kg。通过计算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