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到武汉多少公里?
荆州到武汉227公里。 假如你选择以下交通工具 1、正常步行,6公里/小时,1天13小时50分。 2、骑自行车,20公里/小时,11小时21分。 3、邮轮客船,28公里/小时静水速度,8小时6分。 4、骑摩托车,50公里/小时,4小时32分。 5、驾驶汽车,80 ~ 110公里/小时,2小时50分~2小时3分。 6、坐火车,120 ~ 160公里/小时。1小时53分~1小时25分。 简介 荆州,古称江陵,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东依武汉市汉南区,东南隔江与咸宁市嘉鱼县、赤壁市相望。荆州是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 武汉在荆州的东部偏北方向。属于湖北的中东部,湖北中部应该是指荆门天潜沔,南部指咸宁荆州。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偏南。
荆州到武汉多少公里?
荆州到武汉222公里。 荆州到武汉全程约222.0公里,开车需要2小时55分钟左右,需要油费132元,路桥费105元,总费用237元左右。如果是坐高铁的话,从荆州早上8点12分出发, 在10点14分就能到武汉,需时2小时2分钟费用是89元。综上所看,动车出行比较方便用价格也合适,所以要根据需求选择出行方式。 武汉景点木兰天池,木兰天池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休闲旅游之地,在这里可以爬山、坐船、滑草、走玻璃栈道、体验农家趣味,很适合一家人组团游玩。 园博园是武汉最大的一个园林,在这里汇集了各地的园林之美,全国的特色园林在此处都能欣赏的到。园博园的占地面积是相当大的,如果要去的话一定要提前规划好哦。 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其也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称,每天都吸引着不少人在大桥上行走、拍照、游玩。
古代湖北的中心是荆州,为何后来会被武汉所取代?
荆州是上古九州之一,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上古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九州泛指整个古中国大地,相传周天子曾筑九鼎,每个鼎代表一个州,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这里的九州相当于一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省,上古的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全部、广东一部分、广西一部分、江西一部分,位置相当大。为了不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及阅读方便,在这里把荆州视为省一级行政区,是天下九州之一,而把江陵看成是今天湖北省的荆州市,本文均按此规则。 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在古代叫江陵,唐代诗人李白曾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有诗句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的江陵指的就是今天的湖北省的荆州市。江陵城在春秋时期曾经做为楚国的都城有400多年,当时的名字叫郢。秦朝统一天后,分天下为36郡,江陵属于南郡,并且江陵是南郡的治所。之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江陵一直是南郡的治所。今天的湖北省在当时属于荆州,荆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江陵,也可以说江陵是荆州的中心,也就是说古代湖北的中心是江陵(也就是今天的荆州市)。 虽然说江陵是荆州的中心,但由于当时中国的中心位于长安及洛阳一带的河洛之地,荆州的人口及经济重心都在荆州北边靠近中原的襄阳地区,把治所设在江陵,更多的考虑控制整个荆州的地域任用,当时的荆州太大了。应该说襄阳是经济、人口中心,江陵是政治中心。武汉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管辖,隶属于天下九州之一的荆州,到秦统一天下,到两汉至三国时期,武汉属于荆州七郡之一的江夏郡沙羡县。隋朝时武昌为江夏县的治所,唐朝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唐朝的州与上古时期的州不同,唐朝的州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是二级行政区,此后武昌经宋、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两宋时期武昌属鄂州,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就是驻防鄂州(今武昌),从这里兴兵北伐中原的。1281年(元朝),武昌首次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也就是说武汉直到元朝时,地位才与两汉时期的江陵城相当。众所周知,古代中国的中心一直在长安到洛阳的河洛之地,以黄河流域为主要聚焦地,直到西晋后期,五胡乱华,晋室东流,汉人大量南下,长江流域才得到大量开发,而江陵和武汉都位于长江流域。从东晋开始,中国的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人口首次超过北方,长江流域超过了黄河流域,当南方获利开发后,武汉的地理位置开突显起来。 到明末清初时,武汉的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当时天下“四大名镇”,武汉被称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为什么武汉到后期会取代江陵,成为湖北省的中心呢?主要原因还是地理位置。古代中国,从中原南下荆州的路只有一条,就是经宛城,南阳盆地,从襄阳南下,到荆州,自古以来,北方政权想要南下攻占荆州之地,肯定要走这条路,包括曹操南下,蒙古南下,都是走襄阳这条路,而且蒙古打襄阳还打了几十年,襄阳一破,整个南方基本上就无险可守。 到了后期以后,南方经过大开发,特别是明清时期,武汉的地理优势就显露出来,武汉作为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其水深、长江宽度、流向都优于江陵,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在江陵这一段九转十八回,大船不好走,相对来说,武汉的港口条件比江陵要好得多。再一个就是陆路,江陵向南面是洞庭湖,陆路不好走,向西面是夷陵(今宜昌),山路险峻,夷陵也是江陵的西边屏障,向东沿长江就到了武汉,向北经荆州到襄阳,只有北边一条陆路好走,其它方向都不好走。武汉经过开发,四面八方都有陆路可以走,而且武汉的位置算起来在湖北省靠东的地方,在整个中国来看,正好在最中间的位置,四个方向的陆路都好走,再加上长江水路,在明清时代,武汉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成为了湖北省的中心位置。
荆州作为历史古城,为什么在近代没有成为湖北的省会城市?
而是武汉取而代之?武汉是如何崛起的?在此讨论的是荆州城(古代常被叫做江陵),不是讨论的那个覆盖范围包括湖北湖南等地的古九州之一,当然也不是关羽大意失的那个荆州。 《湖广方舆纪要序》 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何言乎重在荆州也?夫荆州者,全楚之中也。北有襄阳之蔽,西有夷陵之防,东有武昌之援。楚人都郢而强,及鄢、郢亡,而国无以立矣。故曰重在荆州也。何言乎重在武昌也?夫武昌者,东南得之而存,失之而亡者也。 顾祖禹特别推重襄阳,但上引最后一段已经把武昌何以为湖广首府说得很明白。 至于荆州的地位,范祖禹也有论述:夫荆州者,全楚之中也。北有襄阳之蔽,西有夷陵之防,东有武昌之援。楚人都郢而强,及鄢、郢亡,而国无以立矣。故曰重在荆州也。 府控巴夔之要路,接襄汉之上游,襟带江湖,指臂吴粤,亦一都会也。 我们再看看,对于武昌府,顾祖禹是怎么评价的呢?府扼束江汉,襟带吴楚。 对于荆州,顾祖禹是当做整个湖广的中心来看待。巴夔者,三峡也;襄汉者,襄阳也;襟带江湖者,水师往来江上,控扼洞庭,为湖南之锁钥也;指臂吴粤,沿江东去则可向江南,折而南下则可入交广也。 说得很热闹,但不出湖广本地的范畴。反观武昌,”扼束江汉“,已足为全鄂之要地;”襟带吴楚“,更显据东南之咽喉。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荆州,古时又称“江陵”和郢都,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中南部,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27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 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之城”。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荆州吟诗作赋,也是实至名归的“诗词之市”。 荆州之名源于:“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 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 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761年)罢都。 五代十国时(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 明洪武九年(1376年)湖广行省改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荆州府复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荆南道更名荆宜施道;光绪三十年(1904年)荆宜施道更名荆宜道。 荆州古城,是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座名胜古迹,有东南西北4个老城门门以及一个新南门,城内有玄妙观、关帝庙及铁女寺庙等。荆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作为楚文物的发源中心之一,荆州古城的周围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属于国宝级文物的有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 荆州古城历史悠久,不仅有刘禹锡、李白、张九龄等人写诗称赞,更有荆江麻鸭、雪里藏凤、鱼糕的特产令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