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提示:

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派美术既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
现代派美术发展史
如果说现代派美术引领了西方乃至世界美术,那么引领现代派美术的无疑是这三个人,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现代派美术发展史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弗拉曼克等人为骨干力量的野兽派在巴黎诞生.他们从塞尚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在艺术形式深受高更和凡高的影响,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与此同时,德国表现主义应运而生,他们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同样一味追求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他们并不注重于纯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绘画语言视为反抗社会西安市,宣泄不满的手段.
两年之后,以毕加索,布拉克为首的立体派在巴黎出现.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四维空间.
自立体派之后,欧洲本土上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纷涌入,于是,未来派在1909年以前卫的姿态与意大利出现.他们排斥过去作为绘画手段的情调和预期的趣味,称颂有独创性的形式,在主题上也否定老一套的东西,认为重要的应是描绘现代的都市生活,诸如钢铁,速度,剧烈的运动等等.
未来派之后,意大利有出现了形而上画派.在形而上绘画中,钟表的指针和塔上的小旗都呈凝滞状态,一切都是静止的,笼罩着神秘的沉默,其目的就是要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开.形而上绘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成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留下了极为惨痛的创伤.一批青年艺术家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发表了《达达派宣言》.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1924年,有法国医生兼诗人,原达达派骨干分子布雷东出面组织成立了超现实主义派.他们依靠所谓自动记述法,利用图画象征,造型隐喻,改变环境等手法,表现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形象,构造了许多变形,幻想,魔术般的奇异世界.
1901年前后,经过多年侨居德国的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等人的数年摸索,抽象主义终于形成.艺术家摆脱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受的传统,把点,线,面视作自主的表现力愿素,使之变成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从而把艺术家的情感传达给观众.二战后,美国动作画派的创始人波洛克开始转向抽象表现主义.他不用笔画,而是在画布上乱撒颜料;画面上没有任何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只有斑点状的东西扩散开去,从而超越了有框绘画的狭小范围,是画面具有一种无限空间的感觉.
进入六十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更加趋于形式化,于是有的艺术家反其道而行只,从“极端抽象”转入“非常具体”——转向生活中实物.着就是始于英国尔后风靡美国的波普艺术(也称流行艺术).

我所要用确立的,是想干什么就敢干什么的权利——高更
高更的这就话可以说是现代派作家最好的注解,现在看来现代派美术在总的倾向上可以说是观念至上,正因为如此,它很难理解,相当数量的作品画面模糊,变形,甚至荒诞离奇,令人不可思议,表现了部分流派的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这也正证实了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原因所在.假如太容易理解,在一个简单的水平上被理解之后,艺术的魅力也就消失了,只有在涵义未能穷尽的时刻,艺术才最具有生命力.事实是,无论何种有预见性的理论,都无法穷尽现代派美术费解的存在.最有意义的艺术应该是以观念为基础的,理所当然的还应该同时有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内容.一般而言,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的表现主要地反映在内容上,而后才逐渐影响到一些形式.现代派美术中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
尽管现代派美术多以自我为中心,热衷于自我表现,但是它在探索人类想象力和创造的无限可能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值得肯定,单就这种求知的热情和探索的勇气来看也值得肯定,因为任何发展方向上的努力都比踏步不前更为可贵.人类整个的艺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关于艺术的所有简单化的决定论都是立不住脚的,现代人虽然并没有享有完全的艺术创造的自由,但在某种程度上仍掌握着选择的自由.
正是这些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从此美术走入了一个更加个性也更加灿烂的年代.
西方现代派小说中的以丑为美、以恶为善的风格,故意颠覆传统、深刻探索人类命运的主题在他们的作品中也缺乏真正的表现.
他们为自己的艺术主张奋斗,忠于自我,蔑视传统,其实这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交出的答卷.在西方现代美术中,美与不美,真实与不真实将不再是重点.重要的是每种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世界为什么必须只有一种美术?于是“现代派”们用自己的作品来加以反抗.创作形式令人眼花缭乱,现代美术形态呈现多元化.这是艺术家对个体精神的追寻与探索.他们通过各种形式颠覆传统,为的是更好地表达自己.个体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虽然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但保留自我认同的努力仍然与日俱增.觉得有一句话用来描述西方现代美术的这场探索十分合适,“艺术,记录时代状态的最真实的形式,反映着人类对统一性的需求,也反映着对多样性的同样巨大的需求.”
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只要心中拥有那种思想和信念.拥有对个体精神的追寻与探索的向往,就是合理的/

西方美学史作者
提示:

西方美学史作者

《西方美学史》作者是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是201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迄今国内最完备的西方美学入门经典。《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 《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 为方便研究马列主义原著,他在花甲之年开始自学俄语,更在八十高龄之际写出《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西方美学史》:美是什么
提示:

《西方美学史》:美是什么

这本书是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的扛鼎之作,展现西方美学横跨3000年的历史发展。

什么是美学?“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经常会去讨论一些,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又很根本的问题,美学也是。

比方说,美学家们最常讨论的问题,就是“美”到底是什么。

各个时期的西方哲学家对“美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总结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古希腊时期,总体来看是理性的;第二个阶段,中世纪到十七十八世纪,总体来看是感性的;第三个阶段,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把对美的这些感性和理性的看法,结合了起来。

第一阶段:

古希腊哲学家们主要有四种看法,也就是美在和谐、美在效用、美在理念、美在有机整体。

第一种看法,主张“美在和谐”的,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代表。

这个学派的人大多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态度来看世界,试图在自然界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一个统摄一切的原则。他们认为这个原则,就是数。“美在和谐”,就是指“数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的和谐推广到建筑、雕塑领域,探索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他们得出了一些规律。比方说,“黄金分割率”。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在效用”这是苏格拉底提出的。

他把美和效用联系起来,认为美一定是有用的。一件东西是美是丑,要看它的效用,效用的好坏,又要看用者的立场。

所以,美不是完全在于事物本身而是与人有关。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标志着古希腊美学思想的一个很大的转变。

在他之前,人们主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去看美的问题,要替美找到自然科学的解释,而到了苏格拉底这里,人们才主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看待。

第三种看法。到了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学生,柏拉图那里,他认为“美在理念”。

这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把“美”这个概念,从美的事物中分离出来,去探讨“美本身”的问题。

在柏拉图心目中,有三个世界:理念的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的世界。

在他看来,理念的世界,是最高级,也是最真实的,是柏拉图所向往的。

“美本身”就存在于这个理念的世界当中,它是永恒不变的,比一切美的事物都要高级,“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就能把它变成美的事物。

但我们所见所闻所感的具体的美,要么在现实世界,要么在艺术世界。

我们只能通过思考和理智,通过抽象思维去探索“美本身”的一点眉目,至于我们的感受,是根本到达不了“美本身”的。

第四种看法。到了柏拉图最杰出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那里,美学思想又更进了一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他的美学思想叫作“美在有机整体”。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朱光潜先生认为,他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因为,他阐明了“模仿”这个美学概念,为文学艺术正了名。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一开始指的是叙事诗或戏剧对人的动作的模仿,后来又被推广到其它艺术形式。

按照一定原则,诗歌、戏剧的各个部分安排紧密,没有一点多余也没有一点缺乏,艺术作品就形成了有机整体,美就在这个有机整体之中。

第二阶段:

到了中世纪,神学家把柏拉图的“理念”变化了一下,把柏拉图认为最真实、最美、最完善的理念,说成是神、是上帝,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叫做“美在上帝”。

中世纪之后,到了十四、十五世纪,西方社会迎来了文艺复兴。人们更关心人的感性经验。

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大家干脆就暂时绕开“美是什么”这个问题,转而讨论“美感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了。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经验主义,这派哲学家认为“美是愉快”。美是怎么让人感到愉快的?这要归功于人的经验,经验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来源的主张,这种观点认为,我们人的知识来源,主要是感觉经验。

第三阶段:

接下来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试图融合重视感觉经验的经验主义哲学和重视理性思辨的理性主义哲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以康德和黑格尔两位哲学家为代表。

康德认为“美在形式”。审美只是欣赏形式,不涉及功利目的,不涉及利害计较,也不涉及实践活动。

美的形式产生了美感,让人愉快,这和情感有关,是感性的方面;这种愉快,是因为事物的形式符合了我们的认识功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超越感性维度的,是理性的。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柏拉图的理念,是超越感性客观世界的、永恒不变的、最真实的存在,而黑格尔的理念其实是指概念和概念所指的东西,它必须要结合感性事物,是不可分割的。

这也就把理性的理念和感性事物统一起来了。

美学原理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提示:

美学原理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从美学思考所依托的知识形态来看,西方美学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以下是详细介绍:
1、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思考传统。本质(essence)是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主体设定,认为事物总存在着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这就是本质。它有两个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2、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美学。它把本质论美学与基督教神学“嫁接”起来,认为世界的美来源于万能的上帝的创造,神学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的产物。
3、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到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认识论转向”是指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学统治的潮流,它不再相信人的知识是来源于上帝,而是来源于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
它又分为几个流派:经验主义美学,这是17-18世纪英国的美学学派,认为审美来自人的感性经验,由此对审美感官、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等作了探讨;
理性主义美学:这是17-18世纪在欧洲大陆德、法等国盛行的美学流派,认为审美来自人凭借理性而对于直接的感性经验的整理过程,主张为审美和艺术制定必要的理性秩序和规范;
德国古典美学:这是活跃于18-19世纪德国的美学流派科学美学,这是指19世纪后期出现的运用心理学手段研究美学问题的美学新潮,认为科学的实验方法是研究美学问题的可靠手段;
主张“自下而上”地研究审美问题生命美学,主要指19世纪后期兴起的从生命角度解释美和艺术的德国美学流派,生命美学可以视为从感性生命角度挑战认识论美学原有的理性至上偏向的产物,在伸张被理性压抑的感性生命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
4、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其主要特征有三个:第一,语言取代理性成为美学的中心问题;第二,放弃的美的本质及其他本质问题,注重语言学模型区分析审美现象;第三,放弃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追求,认可具体问题的文本阐释。
5、文化论美学:当美学与文化的内涵升华到一定得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联系。真正的美学是建立在文化修养的基础上的,文化基础薄弱,无法领悟真正的美学。

从17至19世纪中期,西方美学的发展进入了()阶段。
提示:

从17至19世纪中期,西方美学的发展进入了()阶段。

从17至19世纪中期,西方美学的发展进入了B(认识论)阶段。在这个阶段,西方哲学家对于美的本质和通过人类感知和认知方式来理解美的探讨成为主要课题。【摘要】
从17至19世纪中期,西方美学的发展进入了()阶段。【提问】
亲亲你好,我是翟老师( ˘ ³˘)♡很高兴为您服务哦[鲜花][鲜花]。关于您的问题解答如下:从17至19世纪中期,西方美学的发展进入了理性主义阶段。【回答】
从17至19世纪中期,西方美学的发展进入了()阶段。A本体论B认识论C语言论D发展轮【提问】
从17至19世纪中期,西方美学的发展进入了B(认识论)阶段。在这个阶段,西方哲学家对于美的本质和通过人类感知和认知方式来理解美的探讨成为主要课题。【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