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诗词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诗词赏析
提示: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诗词赏析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题解】 自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至光宗绍熙二年(1191),辛弃疾被罢官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长达十年之久。据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推论,此词“当作于隐居带湖最初之三数年内”。辛弃疾在带湖的居第依山而建,所以他称之为“山园”。从词序可知,词写的是他巡视山园的所见。 句解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郁郁葱葱的青松翠竹,与云端相连。生活在这青松、翠竹、白云间,辛弃疾怡然自足。 他所以感到“万事从今足”,不仅是因为可以徜徉于山间林泉,更因为松竹身上,寄寓着他高洁的心性。松、竹、梅,岁寒三友也。在文人雅士看来,它们是坚贞顽强、持节不阿的象征。 “从今足”三字,说明这之前的辛弃疾从来没有感到满足过。这全是因为故乡沦陷,因为国家危难,因为壮志难酬。南归后的辛弃疾不但没能在抗金战场上英勇奋战,反而在复杂的官场上摔得头破血流。他痛苦、抑郁、怨恨,极度的失望中又还带着从不放弃的希望。 “连云松竹”是否真的就令辛弃疾从此心满意足了呢?从他闲居带湖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依然还有愤懑、不平,他始终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爱国英雄。不过,幽美的自然环境,闲适的乡村生活,还是能淡化他的愁怀,或者暂时让他忘记烦忧。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闲居的词人亲自拄着竹杖,到村东头主持祭祀的人家分回应得的一份社肉,而自家新酿的白酒正好刚从糟床上榨出来。有酒有肉,足可醉饱逍遥。“社肉”,古时乡俗,春秋两次祭土地神,称社日,祭神结束后,会将作为祭祀品的牲畜熟肉分给各家,以求降福。“床头”,指糟床,酿酒器具。 能分得社肉,说明闲居乡里的词人已经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就着社肉,喝着新酒,在词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悠哉游哉、休闲自适,更可令他“万事从今足”。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秋天的西风吹熟了山园里的梨子、枣子,孩子们拿着长长的竹竿,在树下偷偷地打果子吃。 乡村人家的果树长在房前屋后,顽皮的孩子总会趁主人不注意偷打几个果子。一个“偷”字,表现出孩子们小心翼翼的样子。他们大概是边打果子,边紧张地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人来。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辛弃疾发现了这些顽皮的村童,却毫不生气,反而命令家人:不要去惊动这些可爱的孩子!他自己则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躲了起来,安闲地看着孩子们把刚熟的梨枣打摘个够。 秋风中,褐色的梨、红色的枣挂满枝头,几个小孩踮着脚,手里的长长竹竿在树上晃来晃去;另一边的角落里,白发的“老夫”躲在静处,微笑着观看这些孩子的“小把戏”。画面中一老一少,一动一静,妙极趣极。 这一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杜甫的《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杜甫怜惜偷枣的穷老妇人,是同情她的遭遇;辛弃疾任由孩子们偷枣,是出于由衷的爱怜,也是为了感受他们的快乐。虽然两人面对的情况不同,但其中的宽厚、人道是相通的。 评解 这首秋日即事的小令,用平实朴素的描叙,写词人闲居期间田园生活之乐趣,表达了他闲适达观的心情和对乡村风土人物的由衷喜爱。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的诗意
提示: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的诗意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的诗意是断崖上挺立着修长的翠竹,竹丛中盛开着冰清玉洁的梅花。绕过曲曲弯弯的清流长溪,黄昏中盖满白雪的小屋里香气飘洒。过路人折梅在疏篱边系马,梅虽残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数点,是因为娇懒的春天还未到这山崖。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作品。词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将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宋词《清平乐》辛弃疾
提示:

宋词《清平乐》辛弃疾

《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下面是《清平乐》辛弃疾,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乐》 辛弃疾 【内容】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村居]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清平乐·溪回沙浅》 ——辛弃疾 溪回沙浅。红杏都开遍。鸂鶒不知春水暖。犹傍垂杨春岸。 片帆千里轻船。行人想见敧眠。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