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棒球有哪些专业术语-棒球的专业术语
棒球有哪些专业术语-棒球的专业术语
提示:

棒球有哪些专业术语-棒球的专业术语

  1、投捕手组(Battery)   投手和捕手二人组成的小组叫“投捕手组”。   2、队员席(Bench or Dugout)   为上场队员、替补队员和其他穿着运动服装的本队成员准备的座位叫“队员席”。   3、触击球(Bunt)   不挥动球棒但有意让球碰棒或使棒轻触来球,使球缓慢地滚入内场的击球叫“触击球”。   4、中止比赛(Called Game)   不论任何理由而由主裁判员宣布中止的比赛叫“中止比赛”。   5、接住(Catch)   守场员没有用他的帽子、护具、口袋或运动服装的任何部分来接球,而是在球落地前牢固地把球握在手套或手中的防守行为叫“接住”。但如果在他接球同时或接球后立即和队员或挡墙相撞摔倒以致将球失落时不算“接住”。如果守场员触及的飞球又触及攻队队员或裁判员时,即使被其他守场员接住也不算“接住”。如果守场员把球接住后在传球时失手将球失落,仍可判“接住”。在这种情况下,对“接住”的有效性应按守场员有足够的时间把球握住从而证明已把球控制住,同时传球又是自觉和有意等来确定。   注:1.接球时即使接球不稳,球在手套上弹跳,但只要最后在落地前接牢或由其他守场员接牢都算“接住”。   2.跑垒员在第一个守场员一接触飞球时即可离垒。   3.守场员可跨越围墙、篱笆、栏杆、围绳或其他野传球线去接球。他可以跳上位于界外的栏杆、帐篷接球,他可以冒险这样做。守场员跨越围墙、篱笆、栏杆、围绳乃至进入看台接球时,不得加以妨碍,但如发生妨碍行为,不作妨碍判处。   4.守场员跑到队员席边缘接球时,如倒地前被队员(不论哪方队员)扶持而把球牢牢接住,判“接住”。   6、跑垒指导员(Base Coach)   穿着与队员同样的运动服装,站在一、三垒外跑垒指导员区内指导击球员击球和跑垒员跑垒的同队成员叫“跑垒指导员”。   7、四坏球上垒(Base on Balls)   击球员击球时得四个“球”而安全进到一垒的判定叫“四坏球上垒”。   8、击球员(Batter)   在击球员区内击球的攻队队员叫“击球员”。   9、击跑员(Batter Runner)   完成击球任务后向一垒跑进的攻队队员叫“击跑员”。   10、打击区(Batter's Box)   击球员击球时站立的区域叫“击球员区”。   11、判定(Adjudged)   裁判员根据判断所作出的决定。   注:本判定没有抗议的余地,但裁判员运用规则错误时不在此限。   12、申诉(Appeal)   守队队员对攻队队员的犯规行为要求裁判员判以出局的行为叫“申诉”。   13、投手犯规(Balk)   垒上有跑垒员时,投手的不合法行为叫“投手犯规”。这时判跑垒员安全进一个垒(但不判击球员一“球”)。   14、坏球(Ball)   投手合法投出的没有直接通过“好球带”而击球员又未挥击的投手投球叫“坏球”。   注:如果落地后进入“好球带”的“坏球”打中击球员则判为“投球中身”,击球员安全进到一垒。如果二击后击球员挥击这种球未中,即使被捕手接住,仍判作捕手漏接,按规则六.○五(B)和六.○九(B)处理。如果击球员把这种落地球击出,则同于把未落地的球击出,继续比赛。   15、垒位(Base)   跑垒员为得分而必须按顺序踏触的、位于内场四角的四个位置叫“垒位”。垒位通常放置帆布垒包或塑料胶板作为标志。   16、捕手(Catcher)   位于本垒后面的守备员叫“捕手”。   17、捕手区(Catcher's Box)   投手企图投故意四球时,捕手在投手投球出手前必须站立的区域叫“捕手区”。   18、教练员(Coach)   由主教练指定在场上执行主教练所赋予的任务并穿着本队比赛服执行任务的本队队员叫“教练员”。他并不限于担任“跑垒指导员”。   19、死球(Dead Ball)   根据规则暂停比赛的击球、传接球或投球叫“死球”。这种暂停比赛的局面叫“死球局面”。   20、守队或守队队员(Defense of Defensive)   在场上进行防守活动的队或任何守场员叫“守队或守队队员”。   21、连赛两场(Double Header)   按赛程一日内连续参加两场比赛叫“连赛两场”。   22、双杀(Double Play)   守场员无失误而使攻队两名队员连续出局的防守行为叫“双杀”。有两种“双杀”。   (A)双封杀:(Force Double Play)   两个封杀造成的双杀叫“双封杀”。   (B)封触双杀:(Reverse Force Double Play)   先用封杀,再用触杀造成的双杀叫“封触双杀”。   注:封触双杀的例子:一垒有跑垒员,一人出局,击球员击出地滚球到一垒手。一垒手接球触踏一垒(一个封杀出局)后传给二垒手或游击手,使一垒跑垒员在二垒被触杀出局(触杀成双杀)。   另一例子是:满垒,无人出局,击球员击出地滚球到三垒手,三垒手接球触踏三垒(一个封杀出局)传给接手触杀三垒跑垒员成双杀。   23、界内球(Fair Ball)   合法击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均为“界内球”:   (A)停止在本垒至一垒或本垒至三垒之间界内地区时;   (B)击球在界内地区触地后越过一、三垒垒位后从垒位后面的界内地区滚出外场时;   (C)触及一垒、二垒或三垒垒包时;   (D)先落在一、二垒及二、三垒的垒线上或该线外的界内地区时;   (E)在界内触及裁判员、比赛队队员身体时;   (F)从界内地区上空直接越出本垒打线时。   注:1.在边线上包括边线标杆接球时,应按守备员手套触球时与地面的垂直线判定。在边线内(包括在边线上)为界内球。不应以守备员触球时是站在界内或界外地区来判定。   2.飞球落在内场后,如在一、三垒前没有触及任一比赛队队员或裁判员而弹出界外地区时判“界外球”。如停留在界外地区或界外地区被队员触及时亦判“界外球”。但是飞球落在一、三垒上或落在一、三垒后面的外野界内地区然后弹出界外地区时判“界内球”。   3.打击区在界内地区的小三角为界内地区,如果击出的球停止在小三角内为界内球。击球员在所站立的打击区内无意触及该球为界外球,如有意碰触判击球员出局。如果击球员碰触了另一个击球员区小三角内的球,不管有意无意均判击球员出局。   24、界内地区(Fair Territory)   从本垒经一、三垒边线其延长线直到挡墙或围网(包括垂直面的空间)以内的区域叫“界内地区”。   25、守备员(Fielder)   进行防守的任一队员叫“守备员”。   26、野手选择(Fielder's Choice)   守场员在处理界内地滚球时不传杀击跑员而传杀前位跑垒员出局的防守行为叫“野手选择”。   野手选择也适用于记录员记录:   (A)击跑员由于守场员处理击出的安打球时选杀前位跑垒员而多进一个垒或一个以上的垒。   (B)跑垒员由于守场员传杀其他跑垒员而取得的进垒(偷垒或守场员失误的进垒除外)。   (C)跑垒员由于守场员的疏忽的进垒(如无防守偷垒)。   27、飞球(Fly Ball)   击向空中的高飞球叫“飞球”。   28、封杀(Force Play)   守场员对击跑员进行传杀或对由于击跑员上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封杀”。这种攻守局面叫“封杀局面”。   注:比赛中的封杀局面常会改变。记住这点就不会在处理封杀局面时导致混乱。例如:   1.一垒有跑垒员,一人出局,击球员击出一迅猛的地滚球到一垒手。一垒手接住后立即触一垒使击跑员出局。这时封杀局面就不再存在。守场员对进入二垒的跑垒员必须触杀。如果当时二垒或三垒有跑垒员而任一跑垒员在进入二垒的跑垒员被触杀出局以前已进入本垒得分,则得分有效。如果一垒手接球后不是先踏一垒而是传球到二垒,则是两个封杀,二垒或三垒跑垒员的得分就无效。   2.一人出局,一、三垒有跑垒员,击球员击出腾空球被接住,成二人出局,三垒跑垒员在接杀后离垒跑进本垒得分。但一垒跑垒员离垒过早,球先传到一垒被申诉判三人出局。这时如果裁判员判定三垒跑垒员进入本垒在先,传杀申诉在后,则得分有效。   29、弃权比赛(Forfeited Game)   由于一方违反规则,裁判员宣布另一方以9:0获胜而结束的比赛叫“弃权比赛”。   30、界外球(Foul Ball)   合法击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为“界外球”。   (1)停止在本垒到一垒或本垒到三垒之间的界外地区时;   (2)地滚球在经过一、三垒垒位时,从垒位外侧界外地区滚入外场或继续滚出界外地区时;   (3)飞球在第一个落点在一、三垒垒位后界外地区时;   (4)在界外触及裁判员、比赛队队员的身体或其他障碍物时;   注:1.击出的球在没有触及守场员前击中投手板然后反弹到本垒到一垒或到三垒之间反弹出界外地区时判“界外球”。   2.击球员击出球之后在尚未离开击球员区时,再次被击出的球无意碰触身体或球棒时为“界外球”。   31、界外地区(Foul Territory)   从本垒经过一、三垒边线及其延长线直到挡墙或围网(包括垂直的空间)以外的区域叫“界外地区”。   32、擦棒球(Foul Tip)   碰触球棒后迅猛而直接地到达捕手手中并被接住的击球叫“擦棒球”。没有接住就不是“擦棒球”。每一擦棒球均判一“击”,继续比赛。擦棒的击球如先触及捕手的手或手套再触身体并在落地前接牢时,为直接接住,判擦棒球。但先触及捕手的手或手套以外的东西,如身体、护具等不判直接接住。   33、地滚球(Ground Ball)   在地面滚动或弹跳的击球叫“地滚球”。   34、主队或后攻队(Home Team)   某队在本队球场或本地球场进行比赛时,该队即为“主队”,按惯例先守又叫“后攻队”。如在第三者的球场进行比赛时,则先攻队按事先排定的赛程或比赛开始前用抽签法或抛钱币确定。   35、不合法(Illegal or Illegally)   与本规则的规定相违背叫“不合法”。   36、不合法投球(Illegal Pitch)   投手违反下列任一规则的投球均判“不合法投球”:   投手的轴心脚没有踏投手板而向击球员投球;   急速向没有准备好的击球员投球。   “不合法投球”判击球员一“球”。垒上有跑垒员时的“不合法投球”判“投手犯规”,垒上跑垒员安全进一个垒,但不判击球员一“球”。

棒球运动的常见术语介绍
提示:

棒球运动的常见术语介绍

  棒球运动有非常多的术语,比如规则术语、记录术语和人员术语,其中又有哪些是常见的专业术语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棒球运动常见术语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棒球运动的简介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其也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法定比赛人数最少为9人,其近似的运动项目为垒球。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个扇形的棒球场里进行比赛。比赛中,两队轮流攻守:当进攻球员成功跑回本垒,就可得1分。九局中得分最高的一队就胜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棒球将不列入比赛项目。    棒球运动的常见术语介绍    规则术语   促请裁决、保留比赛、截止比赛、褫夺比赛、提诉比赛、好球、坏球、好球带、本垒(本垒板)、投手丘、投手板、内野、外野、打击区、三呎线(三呎线规则)、垒包、触击(短打)、安全触击、牺牲打、确实接捕、双重赛、擦棒被捕球、突袭投球、内野高飞球、局、妨碍、死球、活球、出局、安全(未出局)、双盗垒、夹杀、和局、双杀、逆向双杀、顺向双杀、三杀(三连杀)、打击顺序(打序)、保送、代打、代跑、代守、先发投手、后援投手、满球数、滑垒、滑垒离位、牵制、假性牵制、强迫取分、打带跑、挥臂式投球、固定式投球、轴心脚、自由脚、投球、传球、野手选择、主队、客队。   记录术语   打击率、上垒率、长打率、盗垒成功率、出赛数、打席数、打数、安打、一垒安打、二垒安打、三垒安打、全垒打、垒打数、打点、得分、故意四坏球、四坏球、触身球(触身死球)、四死球、三振、不死三振、盗垒、盗垒被刺、盗垒成功、攻击指数、胜利打点、妨碍打击、妨碍守备、妨碍跑垒、牺牲触击、牺牲飞球、双杀打、双杀守备、三杀打、三杀守备、胜率、防守率(守备率)、刺杀、封杀、触杀、接杀、助杀、失误、捕逸、防御率(自责分率)、三振率、保送率、滚飞比率、投手犯规、投球局数、完投、完封、胜利投手、败战投手、救援成功、救援点、中继点、失分、自责分、暴投、暴传、盗垒阻杀、守备机会、完全打击、完全比赛、最有价值球员(MVP)。   人员术语   投手、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右外野手、内野手、外野手、总教练、教练、跑垒指导员、裁判、主审、一垒审、二垒审、三垒审、左线审、右线审、垒审(内野审)、线审(外野审)、击球员、跑垒员、击球跑垒员(击跑员)、指定打击、记录员。    棒球运动的著名球队介绍   波士顿红袜队、纽约洋基队、洛杉矶道奇队、亚特兰大勇士队、费城费城人队、克利夫兰印地安人队、多伦多蓝鸟队,西雅图水手队、圣路易斯红雀队、亚利桑那响尾蛇队、芝加哥白袜队、芝加哥小熊队、读卖巨人队等等。   棒球运动的著名球员介绍   贝比·鲁斯、汉克·阿伦、马利安诺·李维拉、蓝迪·强森、瑞吉·杰克逊、保罗·奥尼尔、罗杰·马里斯、怀迪·福德、朗·吉德利、罗杰·克莱门斯、比尔·迪奇、郭泰源、王建民、郭泓志、陈金锋、胡金龙、倪福德、布赖恩·沙克福德、王贞治、辛普森、朴赞浩、松井秀喜、铃木一朗、佐佐木主浩、野茂英雄、松坂大辅等。   棒球运动的特点介绍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是一项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它动静结合,分工明确。队员之间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互相配合。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又必须主动配合,相互服务,必要时为顾全大局,个人要甘于牺牲自我。   蔚蓝的天空下,茵茵的绿草,放下工作中的负担,把自己交给你的团队,你身边的队友就是你平时的同事,在充满趣味性的棒球比赛中,你更能体会到信任,包容与鼓励的重要性,在棒球中每个人都有作为一个掌控者的机会,并且要有自身的定位和你对大局的判断。在火热的竞技对抗中,全身心的投入,在你尽情奔跑的时候,在你激励队员的时候,在你和大家一起讨论战术的时候,其实,你们正在创造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