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三国里有一个人物叫黄权他是干什么的
后汉三国时期,各种政治势力在华夏大地纵横、驰骋。他们时而相互利用、和平相处,时而勾心斗角、兵戎相见。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剧烈的动荡之中。在这场长达百年的混乱中,不少能人志士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这个巨大的政治旋涡,并在这个旋涡中四处飘零,沉浮难料,只能是随波逐流,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本文的主角------黄权,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
黄权(?---公元240年),字公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早年事迹不详。仅仅是在《三国志•黄权传》中记载:“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主簿,是东汉三国时期中央和州郡长官所属属官,专门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是个文职官员。是州的属吏,高于功曹书佐,而低于别驾。这个职务,虽然不能证明黄权在刘璋手下很受重用,但至少可以说明黄权在益州还是有一定声望的。在益州面临外有曹操、张鲁的侵犯、内有“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的情况下,以张松、法正为首的一派益州地方势力积极酝酿迎接刘备入川,借此推翻刘璋的统治。而此刻身为主簿虽然没有意识到张松、法正等人的别有用心,但是却一眼看出了刘备入川的巨大危险性。他向刘璋建议说:左将军刘备以骁勇闻名于世,现在把他请到益州,如果把他当作部曲来对待,他肯定会不满;如果把他当成贵宾来接待,那么,一国不容二主。如果客人安如泰山,则主人就会危如累卵。不如关闭边界,以等待时局安定。”(原文见《三国志•黄权传》、《后汉书•刘焉传》及《资治通鉴》)。但是刘璋不但没有听从黄权的劝谏,还将他“出权为广汉长”,这无疑是将黄权降职。但是后来形式的发展果然不出黄权所料,刘备入川后不久,反戈一击,同刘璋展开了益州争斗战。刘璋连战连败,但即便是这样,刘璋也没有想起黄权这位忠心的臣子,更谈不上让黄权在危难时期为自己出谋划策,最后只能是将大好的河山拱手相让。而黄权面对“郡县望风景附”的局面,在广汉据城坚守,直到刘璋投降之后,他才奉命投降刘备。裴松之在《三国志•黄权传》注引中引用徐众的话评论:“(黄)权既忠谏于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对黄权的忠义赞赏不已。
不过,对于黄权的投降,也有人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清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说:“黄权、王累、严颜、刘巴之欲拒先主也,智在一曲而不可谓智,忠在一曲而不可谓忠。奚以明其然也?……料先主之必见夺以为智,知其一曲而不知其大全也,非智也。”笔者认为王夫之的说法未免有点苛刻,没有必要扣上这么一顶大帽子。一则黄权已经为刘璋战斗到最后一刻,算是尽了做臣子的职责;二来自古以来就有“良臣择主而事”之说,面对刘璋这个“暗弱”的主子,实在也没有什么辅佐的必要。所谓“智在一曲而不可谓智,忠在一曲而不可谓忠”实在有些欠公允。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一方面任用自己的旧部担任益州要职,“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见《三国志•先主传》);另一方面对以前刘璋的部下也是进行了提拔和使用,“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同上)。对于黄权,授予黄权偏将军一职。徐众对这个职务的任命显得有些不平:“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见《三国志•黄权传》注引)。其实,笔者以为徐众有点大惊小怪了。毕竟黄权是在一个小小县令的位置上被刘备提拔到偏将军的职务上的,这个任命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从后来的事实分析,黄权对这个职位似乎也是比较满意的。要不然他就会象刘巴一样“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见《三国志•刘巴传》)。不久,黄权就在汉中争夺战中为刘备出谋划策,大显身手了。
2,黄权的人物生平
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来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璋的别驾张松建议,应该迎接刘备,使他讨伐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勇声名,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稳,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现在尽可守紧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刘璋不听,派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将黄权外放为广汉长。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刘备开始进攻益州,派将领分别攻下郡县,各郡县都望风归顺,而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才去见刘备归顺。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张鲁,张鲁逃入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于是刘备以黄权为护军,率领诸将进入巴中。但张鲁已经回到南郑,投降于曹操。之后刘备攻破杜濩、朴胡,攻杀夏侯渊,占领了汉中。人们只知道攻取汉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谋略,却不知道这些计谋都是黄权首先替刘备想出来的。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东吴,黄权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乞请您让我为先头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东吴名将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从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其言不真实,于是对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还未解,请等待之后的答案。”没有立即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公元223年(黄初四年),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察觉到黄权有器量,想故意吓吓他,于是派人召见他。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侍从都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 后来,黄权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司马懿十分器重他,问黄权:“蜀国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黄权笑着回答:“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权,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坐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黄权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始于黄权。 公元240年(正始元年),黄权去世,谥景侯,儿子黄邕继嗣。黄权留在蜀国的儿子黄崇,为尚书郎,蜀汉灭亡时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