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唐文治的人物生活

唐文治的人物生活

唐文治父亲唐受祺,原名锡鬯,字若钦,别字兰客,晚号恂叟,曾任塾师;母亲胡氏。唐文治娶妻郁氏,后收姨表妹黄彬琼为继室。共有四子一女,其中二子唐庆平夭折,长子唐庆诒(妻子为著名教育家俞庆棠)曾任交通大学外文系主任;三子唐庆增是知名经济思想史家,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四子唐庆永,银行家;小女儿:唐庆婉殇。孙子唐孝威,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女唐孝纯,曾任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中文教师。

2,姚奠中书法市场价值钱吗

收藏不要因为某个书画家或者别的艺术家出名了就去收购,更不要去收购已经炒得很高的书画等艺术品(就像炒得很高的庄家股、绿鸡蛋、野生甲鱼······价格越高,假的越多),价格越高赝品、仿品也越多!!!也不要因为某个艺术家还不出名,就不收藏他的艺术品,甚至艺术价值高的也不收藏。只要是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书画等艺术品都值得收藏。因为许多艺术家起初不出名,他的书画等却已经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但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黄秋园、陶博吾······等都是逝世后书画才被重视和发掘出来,而且他们当时什么都不是,什么身份也没有;后来人们趋之如骛,欲购而不可得。所以说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艺术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价格非常低廉时购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收藏它们能保证一本万利,收藏者何乐而不为呢???假若只是收购贵的,即使身家亿万又能收购多少呢? 即使收购得起,能确保升值吗?更甚者,像股票一样,到了低谷时期,还可能贬值!!!如果说价格,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行画和仿品等;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也曾经有人说我废话!除非你懒,光想吃现成的,不学无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是恒定不变的,给你鱼就好,你知道是好鱼坏鱼,还是有毒的鱼呢?给你渔,学会了,自己会捕鱼多好!管他好鱼坏鱼毒鱼!你都能分辨!

3,姚奠中的书法

姚奠中的书法金文、篆、隶、行、楷皆备,而以行、篆为主,兼事绘画和治印。书法多写自作诗,和画、印一起,被称为“四绝”,并出版过大型《 姚奠中书艺》和其余六种书艺作品集。 他的书法作品还被收入众多大型书画作品专集、应邀为各种重要社会机构和当代历史人物题书写牌、入位、勒碑,部分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及多处博物馆收藏。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及其他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览,并多次在各地举办过个人书艺展,受到高度评价。 《中国书法》《书法》等杂志多次刊登过他的专题;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山西省、市电视台曾为他拍摄和播放过专题片。

4,姚奠中登高诗歌赏析

登 高 纵目重峦似海潮,黄河一线夕阳娇。 风雷万里撼山动,始觉危峰脚底高。 赏会: 山,或以其巍峨壮丽、连绵不断,或以其高耸入云、峻峭秀美,或以其移步换形、清幽深邃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古往今来写山的诗如横河沙砾,何啻千万。象杜甫写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象苏东坡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象杨万里写群山:莫道下岭便无难,赚的行人错喜欢。正在万山圈子里,这山放出那山拦。王之涣写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然不是写山,但其意境与杜甫的泰山诗一样,都是说要有大视野有大格局必须再向上攀登。他们的诗,短短几句话,不但将山形山貌山声山曲写出,并且富含人生哲理,才能够传颂千古。 而姚奠中先生这首诗写山,在唐宋大家写山的基础上,又有新意,亦足以千古传颂。 此诗前两句写景:纵目重峦似海潮,黄河一线夕阳娇。极目远望重重山峦象海潮一般,没有去过云贵川高原,没有走遍山西崇山峻岭中的人,很难想象出这样的山景。气魄非常宏大。而奔腾汹涌的黄河远远望去在火红的夕阳下只有一线,山、河、娇红的夕阳,绘出一幅辽阔壮美的图景。 至此,诗人笔锋一转:风雷万里撼山动,始觉危峰脚底高! 这两句既是写北武当山,又是对记忆中所有山的概括。既是写景更是写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埋头爬山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达到的高度,当站起身来擦汗时,突然间听到风啸雷动,好像也能感受到黄河在山下的咆哮,方才知道自己站在了高高的危峰之上。 难怪人们坐在一起,长时间的咀嚼回味这首诗,越读越有味,越读感慨,越读越奋发。不仅是诗人超凡绝俗的胸怀跃然纸上,更有一种乐观的精神弥漫其间,让人读来不禁拍案击节、荡气回肠。 书法本是寂寞之道,临摹古帖,遥追古人,书家独自在静谧的书斋中思接千载自得其乐。寄情山水则是书法家艺术生活的另一层面,怀素“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妙绝”,黄庭坚“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这助。”山水无语处处玄机,无不滋养着艺术家的性灵。姚先生登临北武当山倍觉心旷神怡,书家用跌宕苍劲的笔触写道“纵目重峦似海潮,黄河一线夕阳骄。”,“峦”字如峰起云涌,“潮”字似波浪翻滚,前两句运笔自如,拙朴醇雅。“风雷万里撼山动,始觉危峰脚底高”,诗人遐想神游,萧然忘羁,觉风雷撼动,踏危峰脚底,“撼”字刻画出振奋的心灵,“峰”字书写出山峦的多姿。自有心胸甲天下,袖中藏得诗卷归。峥嵘的山水气象开启了书家心灵的通道,获得了一种激荡的生命体验。《登高》一作拙朴古茂,而豪气干云,苍郁厚重而奇韵迭出。谈到书法的境界,姚先生有一段精僻的论述,他说:“昔日刘彦和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说要把个人投入到山水中去,再高一层,则如庄子所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物化’就是个人与自然溶为一体。这样说,似乎太玄了,其实并非不可捉摸,而是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不特绘画如此,书法也一样,当文字脱离直接的象形,经过了书体演变,成为名家的法书以后,法书就形成了各自的具体形象。所以对具体形象和对具体事物一样,通过观察,通过分析综合和形象思维,体味其神理,融会贯通,然后传之笔墨,不在于一笔一画像古人,而在于传其精神。不如此,只能是书工,不能算工书。”这段话讲的通俗易懂而道理深刻,元气淋漓的《登高》之作是“物化”后的妙迹,是先生得山水之气,极风云大观的心声。

5,登高的诗歌鉴赏

《登高》诗歌鉴赏与赏析
《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萧瑟的秋天,诗人的笔下写得有声有色。首联落笔阔大,在猎猎的秋风中,诗人登上高处,随风传入耳畔的是长啸的猿声,日中所见的是清水白沙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这两句包容了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猿鸟哀鸣,飞鸟徘徊,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此联中“风急”二字绝妙精炼,猿哀、鸟鸣及下联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都是由此产生。颔联诗人具体描写秋景,“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状景逼真,意境雄浑绵邈。此联已成煤后人传诵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实际上作者已经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写景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萧瑟凄凉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的描绘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现了诗人的衰叹。“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的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律诗一般都是中间两联对仗,而且对得自然妥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胡应麟《诗薮》内篇五卷中赞誉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还称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好诗。
此诗虽是一首悲歌,但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凉和消沉,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并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构思用字的精妙。后两联的抒情将国家的现实和诗人遭遇联系起来,感情表露得深沉、旷远,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高中学习网 www.90house.cn 原文链接: http://www.90house.cn/gaozhongwenyanwen/1195.html

6,登高古诗词赏析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书法对联精选

四言
八方共庆六合同春
光阴有限学问无穷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有成事业无悔人生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光阴有限学问无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天增岁月春满乾坤
鸿飞鹤舞凤翥龙翔
云山风度松柏精神
诗情画意剑胆琴心
云山风度松柏精神
门迎紫气路接青云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九州生气万里春风
河山新造大地重光
空山灵雨流水行云
凤鸣盛世龙有传人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岁丰人寿春和景明
月色如故江流有声
莫笑人短勿恃己长
凤鸣盛世龙有传人
中道而立好古以求
事理通达心气平和
开卷有益温故知新


五言
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月明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山是往时色人皆今日情
客行满山雪香处是梅花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云醉一春影风含百鸟声
书得灯边味人闻花下香
文墨有真趣园林无俗情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
借得山川秀迎来气象新
不作无用事常读有益书
花好月圆日志同道合人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有情天不老无事日斯长
好景动人处春风得意时
丰年飞瑞雪盛世庆新春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
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静闻鱼读月笑对鸟谈天
松柏有本性园林无俗情
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博览归德性广交得观摩
兴家必勤俭高寿宜子孙
云鹤有奇翼神鸾调玉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有情通出处无地著尘埃
龙潜终得跃鸟倦亦知还
丰年飞瑞雪好景舞春风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祥云开画栋瑞气满新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
大地风光好万方气象新
和声鸣盛世春色满人间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多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春秋补小月山水有清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
苍松随岁古绿竹与年新
读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
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安
学成乃致用道大亦能容
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深
门墙多古意家世重新风
七星光北海万寿比南山
画有新奇感书存古拙风
有情天不老无事日斯长
暮年堪有志余热可生光
松月多诗兴云烟入画图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丰年飞瑞雪盛世庆新春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学海深无极书山静有香
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白云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人静鱼自跃风定荷更香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澄怀秋月朗逸兴晚霞飞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静闻鱼读月笑对鸟谈天
楚水吴山外唐诗晋帖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
田原逢时雨岸柳迎和风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吟雪诗含翠画梅笔带香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山河澄正气雪月助宏才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
清闲无世事管领有春风
无事此静坐有情且赋诗
青山吟意远红树寄归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读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
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
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
不作无益事常读有用书
天高难诉苦诗拙贵知真
门墙多古意家世重新风
山光知雨过野色见秋多
厚积言有物苦练笔生花
仰得红日近望远白云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以文长会友惟德自成邻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福地多安乐鸿基长发祥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




六言
元日彩云乍起新春紫燕归来
古今人不相及天地间有至文
细雨无声润物和风有意迎春
静坐自然有得虚怀初若无能
临事有长有短与人不激不随
品味于天地外放怀在诗书间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龙从海中跃起凤白天外飞来
虚室自生静气清风若遇古人
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
鱼乐焉知人乐泉清不若心清
贤者虚怀若谷仁人习静如山
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
大同无少长老至乐合天地人
笑问春归何处喜看水绿江南
与书画为知己集古今之大观
细雨无声润物和风有意迎春
喜有图书作伴最难翰墨同心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虚室自生静气清风若遇古人
自得云林雅趣且凭泉石清吟
心会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
大文章无用处古乐府有余音
风雅千般韵味清高一品兰香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思九州之博大横四海以无穷
闲居足以养志至乐莫如读书
今夜我怜明月几时人寄梅花
庭院花香鸟语楼台月满云开
文气曲于流水天怀和若春风





七言
有志登天天有路无心为学学无门
明月不能无秋意故人所在有春风
求知无厌知无尽治学有恒学有成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立志须如三古盛为书自起一家言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
十里烟花双燕影半天风雨一虫声
松涛在耳远弥静山月照人清不寒
传神古有李思训识字今无杨子云
不尽波涛归学海长春花木在词林
度是春风常容物心如秋水不沾尘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月清在耳书常读梅白赏心雪不如
福临大好神州地春到寻常百姓家
褥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莫言今日无知己自有清风作故人
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如兰静在春风
亨闲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世间清品如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古柳重开今日眼残梅犹带隔年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白雪红梅增画意青山绿水动诗情
风声度竹有琴韵月影写梅无墨痕
闲寻野寺听秋水特酌山醪读古书
画本纷披来野意文辞古怪亦天真
书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老更奇
大海欲观龙起处高冈会有凤鸣时
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文章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三春瑞气千载盛四美新风万家欢
远山无墨千秋画近水带弦万古琴
风月有情归我辈江山无主属诗人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独到秋毫颠
天趣偶从言外得古香常在静中生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神龙垂云海水立天马行地尘沙开
秋风占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水清石出鱼可数竹密花深鸟自鸣
松柏千秋存本性人生百岁见精神
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
立志须如三十盛为书自起一家言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才子自风流
知足是人生一乐无为得天地自然
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常送海涛来
文章未必尽师古学问重在能通今
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
三月水流春太老六朝人去雪无声
未须百事必如意且喜六时长见书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烟含细叶交加碧露折寒英次第黄
四时最好是三月万里谁能访十洲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花香四海三春里日暖万家百姓中
花木一庭得春气图书万卷生古香
岁月更新人不老江山依旧景长春
交情淡似秋江水赠句清于夜月波
松涛在耳远弥静山月照人清不寒
新居喜有诗书画陋室笑迎日月星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童
高山流水诗万首清风明月酒一船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岂有文章惊海内但留清白在人间
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云白山青万余里江深竹静两三家
春风眺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吐艳丹青皆有意流香翰墨自多情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愈知宇宙宽
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
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才子自风流
西塞记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亭云
洞天福地斯为美仁里德邻无所争
境幽室雅宜藏画月白风清好咏诗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万壑松声山雨过一川花气水风生
寒雨送归千里外东风沉醉百花前
德取成和谦则吉功资养性寿而安
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香风善圣之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
有志登天天有路无心为学学无门
静里远怀千古事意中常满十分春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
莫待明年花更好当惜今朝春尚浓
富贵必从勤苦得韶华不为少年留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
传家有道惟存善处世无奇但率真
黑发若知勤学好白头更觉读书迟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到明朝




八言
山雨欲来十分气概海云初起一片生机
绿水常言三秋不露青山不语四季情真
山高水深斯人不出烟情霞想其志可知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述古喻今文无妄作观天察地人不虚生
庭院暖风池塘微雨桃花春岸杨柳画桥
文质相含济以学问淡泊自守造于高明
博观万卷才识豪迈纪述百家文翰昌明
修竹崇兰静观其趣和风朗日足畅斯怀
风至山中无不和畅月生海上自极高明
花好月圆万事如意龙飞凤舞合家吉祥
诗若长城四境独守学如大海百流兼归
天地有情长若春日山林无事自是清流
学海无涯惟勤是岸创业有道以苦为荣
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如画江山九州春色凌云志气一代风流
坐有清言犹听古乐人能和气可得永年
良玉润珠精神流照吉金乐石左右交辉
雪里红梅石间翠竹荷塘月色山谷泉声
风至山中无不和畅月生海上自极高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兰伴春风笑迎夏雨桂开秋月香到冬梅


九言
秋为人清庭下新生月春与天接山上有停云
其室清幽有初兰少竹所抱朗畅若流水春山
先天下之忧忧得其所后天下之乐乐在其中
秋为人清庭下新生月春与天接山上有停云
其室清幽有初兰少竹所抱朗畅若流水春山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8,书法欣赏对联展示

楹联书法,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一样,是书法家惯用的一种书法形式。它是由书法和对联相结合的艺术,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近年来,中国书协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将楹联书法的创作繁荣起来,推向高潮。把众多书家和书法爱好者在这方面的才情和韵致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楹联书法作品不仅出现在展厅上,而且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究竟楹联书法这种书法形式发端于何时看书法与对联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看日前沈鹏先生致孟繁锦先生的一封信,回答了上述的问题。沈鹏先生在信中言道:逗大概可以说,楹联从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起便是与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实用性。地还说:逗楹联的诗学、文学性质,对传统文化是一大贡献,书法既是楹联的文字载体,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地

我们审视和评品一幅楹联书法作品,包括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所以说,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