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民俗是什么?

民俗是什么?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释义: ⑴人民的风俗习惯。清朝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⑵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扩展资料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为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俗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俗

2,安徽绩溪出过那些名人?

胡雪岩、胡宗宪、胡适、胡舜陟、胡开文等。 1、胡雪岩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2、胡宗宪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五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3、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 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4、胡舜陟 胡舜陟 (1083~1143) 字汝明,晚年自号三山老人,徽州绩溪(今安徽绩溪)人,胡仔之父。大观三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御史、集英殿修撰、庐州知府、广西经略使,为秦桧恶,受诬下狱死。 后诏雪平反,诏赠少师。著作有《奏议文集》、《论语义》、《师律阵图》、《咏古诗》等大多佚失,另有《三山老人语录》等,今存其裔孙胡培翚编辑的《少师总集六卷》。 5、胡开文 胡开文(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 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 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扬州、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胡雪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宗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舜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开文

3,安徽绩溪有那些名人

发不过来,自己看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85574.htm#5

总书记
国学大师胡适之
抗倭名将胡宗宪
制墨巨匠胡开文
红顶商人胡雪岩
著名茶商胡允源
战斗英雄许家朋
湖畔诗人汪静之

胡适
胡适(1891—1962),行名洪,字适之。绩溪上庄人。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白话文学运动的领袖。幼读私塾,后赴上海梅溪、澄衷学堂。宣统二年(1910)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官费生,先后入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农、哲、文等科。师从实验主义者的杜威。1917年起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专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急先锋,提倡白话文的主将”。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9年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57年起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毕生除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由于学贯中西,先后获35个博士学位。一生著作丰富。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


胡宗宪
胡宗宪(1512—1565),字汝员,号梅林,绩溪大坑口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3级。后任杭州知府,修西湖,扩岳坟。三十四年,任浙江巡按御史、总督。时因海盗作乱5岛,倭寇骚扰沿海,宗宪总制七省军务,转战江浙,弭平倭患,以战功获殊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四十一年,因被劾为“严党”,入狱后瘐故。隆庆六年(1572)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戎马倥偬中着有《筹海图编》。


胡开文
胡天注(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绩溪上庄人。清代我国四大制墨名家之一,胡开文墨业的创始人。天注自少从业于休城汪启义墨店,由于办事勤敏,精于店务,乾隆三十年(1765)禀承其店业,重立门面,首创胡开文宝号。后裔继承其遗志,创著名商标“苍室”。开文墨店良工辈出,墨品精良,堪称瑰宝。1915年其创制的“地球墨”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胡开文声名更振,店业扩展至国内外十余省市,以至海外。胡开文墨业也享誉至今。


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绩溪湖里人,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创始人,为晚清的红顶商人。幼时家贫,后去杭城学商,任过跑街。咸丰十年(1860)得肆主之助,创设并自营阜康钱庄。十一年,因以粮米济清军,得左崇棠赏识。由于辅左有功,授江西侯补道。后鼎力襄助左开办企业,获大量回佣。除经营布匹及阜康钱庄20余处,还兼营米业与丝、茶出口。至1872年其产业资金已达白银2000万两,良田万亩。同治十三年(1862),始创饮誉中外的胡庆余堂国药号于杭城吴山脚下。光绪间,不甘外商对国内丝业贸易的垄断,据力竞争,终由官僚与外商的沆瀣勾结而失利。


胡允源
胡允源(1831—1914),绩溪大坑口人。出身寒门。少时,由父母托人送其去江苏东台茶店习商。后任水客,专事进山采购徽州名茶。咸丰间,以店东酬金及个人积累首创胡源泰茶号于泰兴。不久,又陆续将其茶号发展到泰县、泰州、靖江、上海等地。所营茶叶品种多,质量优,深得三泰地区顾客的青睐。其祖孙四代,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历尽艰辛,坎坷与劫难,不甘沉沦,力挽商机,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片。为徽州茶商在“三泰”地区开辟了一方天地。


许家朋
许家朋(1932—1953) 战斗英雄,坎头村人。家境贫寒,11岁就随父母开荒种山,卖柴度日。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6日在石岘洞对美军第七师的反击战中,任突击排战士,在接近主峰时,遭暗堡火力堵截,战友一个个倒下,家朋从负伤战友孙球伦手中夺过炸药包,冲向暗堡,两腿负重伤,仍坚持匍匐至美军暗堡,因炸药包受潮爆炸未成,即纵身扑向暗堡射孔,以胸膛堵住机枪火力点,掩护突击排和后续部队冲锋,炸毁暗堡,攻战主峰,歼敌3500余名。家朋壮烈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为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中共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模范共青团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汪静之
汪静之,男,生于1902年,原籍绩溪县上庄乡余村。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雷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 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还发表了当时歌颂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首新诗《天亮之前》。为“新的太阳升起”而欢欣鼓舞,尽情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