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安徽池州历史

安徽池州历史

  中国·安徽·池州市 China AnHui Chizhou

  http://www.chizhou.net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长江南岸,面积8271平方公里,辖贵池市、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理处,行署驻贵池市,人口152万。
  池州作为州府建制,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令已有1377年。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苏轼、岳飞、朱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池州留下足迹。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池州名播青史。随着历史的变迁,池州行政区划已多次变动。建国以后,池州地区历经两撤三建,现地区复建于1988年9月。
  池州地处皖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为54%,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池州境内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教名山九华山,九华山系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山势雄伟,佛教鼎盛,森林覆盖率达64%以上;二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天然庞大的动植物基因库;三是国家级水禽湿地保护——升金湖,每年有近70余种约10万只候鸟前来越冬竭息。境内还有方圆近百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以及各具特色、瑰丽多姿的溶洞群。
  池州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等农副产品,是国家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和速生丰产林基地;池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发现乔木1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430余种,中药材1300多种;池州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铅、锌、白云石等40余种,尤其非金属矿产储量极为丰富,而且大多分布在沿江一带,便于开采和运输;池州是皖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同发达地区相比,池州目前经济总量较小,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但从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看,池州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池州地处长江经济带,长江“黄金水道”沿池州北缘横贯东西,流经全区160公里,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318国道和206国道纵横穿越境内;铜陵——池州——九江沿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池州人口密度小,人口压力轻;工业污染小,易于控制。地区组建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区内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些有利因素决定了池州地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池州地区正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不久的将来,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经济强区将会屹立在皖江之滨。

2,安徽池州的历史如何?

——这个杏花村就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而山西那个杏花村也是杏花村,不过不是杜牧诗中的那个杏花村


春风醉雨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

杏花村,因诗而得名。“牧童遥指处,池州杏花村”。

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池州人心中明白,贵池之所以能在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城西有个杏花村,而且村中还有一口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唐代杏花村古井,古称“黄公井”,又名“香泉井”。

在我国志苑中,为村立志的可谓凤毛麟角。能被搜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恐怕只有池州《杏花村志》了。应当说,这全赖于杜公这首千古绝唱《清明》诗的巨大效应。杜牧在会昌四至六年(844—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期间,春游府城西杏花村,写下了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艺术杰作。之后,历代名士慕名纷至,古村不断修建。至清代整个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圆10余里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区,有闻名遐迩古“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拓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杜坞渔歌和梅州晓雪。

然而,千古杏花村,风雨流年,沧桑有变,尤其是侵华日军的狂轰滥炸,使古杏花村十二景惨遭毁灭。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老的杏花村带来了生机。1984年11月21日原贵池县政府提出,“将杏花列为县花”、“清时节作为杏花节”以及“把贵池变成杏花城”的美好构想。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贵池市在距昭明书院遗址不远处,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杏花村公园———烈士陵园。每逢清明佳节,这儿成为池州儿女,特别是青少年缅怀先烈壮志豪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十二景”中的杜湖,指的就是秋浦河入长江的那片水面。湖岸有杜坞庄、杜坞山,山谷里有渔村叫杜坞村。自古秋浦河上有渡,称杜坞渡,篙撑桨摇,渡了千年百载。当地政府于1990年8月,在“碧澄长似秋”的秋浦河上建起了一座雄伟的杜坞大桥,结束了千年摆渡的历史,给杏花村杜湖名胜架起了一座壮丽的彩虹。1997年底,贵池市委、市政府把复建杏花村、开发杏花村景点作为确立“杏花村名牌”战略,将恢复建设杏花村的古迹摆上了重要日程,此举受到了国家建设部和省内有关部门的支持。

当年黄公酒垆的黄公井,史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当地杏花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杏花村酒厂先后开发了“杏村”、“牧童”、“九华山”3个注册商标的系列名酒,推出几十个品种的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为千古杏花村又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

新千年世纪之交,随着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杏花村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海外华人、欧华公司老板詹晓荣先生为古老杏花村所吸引,掀开了杏花村复建工程的序幕,建起了杏花村古井门坊、黄公酒垆和标志性的街心古樽雕塑。最近,池州市政府正着手组织绘制杏花村整体工程的蓝图,千古名村无限美好的明天,将在“两山一湖”的旅游热线上,竖起一道亮丽的风景。到那时,中外游人便再度领略“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古村神韵。
支持你

3,池州有哪些名胜古迹的传说

历史文化  池州自唐设州置府已有1380多年历史。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岳飞、司马光、王安石等都曾驻足池州, 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传世诗篇,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的不朽诗句,九华山由此得名。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贵池杏花村名播青史,名扬中外。历代名家大作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经岁月磨砺更加灿烂。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为池州旅游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池州佛教文化特色鲜明,源远流长。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国王近亲金乔觉(法号地藏)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于99岁圆寂,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所载的地藏菩萨,僧众们便认定他是地藏应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地藏菩萨立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是大愿菩萨,他能帮助信众实现各种美好的誓愿。其后僧众云集,寺院日增,特别是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历史名人  1 杜荀鹤
  (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牧之子,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2 金乔觉
  (695—794)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宪英近族子弟。少年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通晓汉文。唐开元初年,航海来华,卓锡九华山,苦行修心,广收僧徒,传经布道。贞元十年(794)夏历七月三十日,趺跏圆寂,寿年九十九年。僧徒将其肉身跌坐石函中,越三年“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
  3 费冠卿
  (生卒年不详)字子军,青阳县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进士后,居长安待授官职。惊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驰归。至家,见母已安葬,悲恸欲绝,遂于母墓旁结庐守孝三年。嗣后,隐居九华山少微峰下达十余年之久。
  4 李芃
  (722—785)字茂初,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永泰元年(公元621年),以秋浦复置池州, 李芃被“诏行州事”,首任池州刺史。
  5 周 馥
  (1837~1921)字玉山。建德(今东至)人。曾任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位。著有《易理荡参臆言》、《负喧闲语》、《玉山诗集》、《周悫慎公全集》。
  6 许世英
  (1873~1964) 字静仁,秋浦(今东至)人。清末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总理。
  7 张乔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人。昭宗时进士。与许裳、郑谷等人号称“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唐诗纪事》卷十七,《唐才子传》卷十。
  
  8 姚依林
  姚依林同志祖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1917年9月6日出生于香港,幼年丧父,随母亲在江苏、浙江、上海生活。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他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参加了革命。1935年11月,姚依林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北平学联秘书长、党团书记。
  姚依林同志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旅游资源
  池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不仅自然景色秀美,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境内拥有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古木参天、千沟万壑、山水相映,素有“第二黄山”之称,还有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沿湖烟树迷蒙,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池州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设州置府始于唐武德四年,迄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池州市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