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日本为何有兵马俑?
- 2,西安秦陵兵马俑的介绍,大约400字左右
- 3,兵马俑的介绍资料
- 4,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诡异的地方?
- 5,你知道秦始皇兵马俑诡异的地方在哪里吗?
- 6,对陕西历史的简介
- 7,关于陕西的历史文化
1,日本为何有兵马俑?
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被称为当今第八大奇迹。美国一直很想得到兵马俑,曾经为了得到兵马俑,不惜出价一亿美元购买其中一个兵马俑。兵马俑是无价的,所以面对美国要购买兵马俑的这一请求,中国拒绝了。 日本不知道打的什么注意,反正日本宣布它们也有秦始皇兵马俑,而且是有八件。当日本这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世界各国大惊,日本哪里来的兵马俑?中国政府面对日本这消息,非常的坚定兵马俑并没有流传出去。 日本的兵马俑是著名收藏家桐本晴彦所有,桐本晴彦介绍;他的这些秦始皇和兵马俑是经一位台湾有人介绍,在香港花巨资收购来的。除了展示的八件之外,还有三十余件珍藏在仓库中。针对中国的回应,桐本晴彦表面;他的这批文物的真实性毫不怀疑。 为了证明到底是不是真的,中国有五位专家专门去日本参观看这批文物。据说,这些专家参观了之后,对这批文物的真伪没有表达相应的意见,只是表示用最贵的美术作品交换其中的秦始皇俑。 专家们的态度,令人浮想联翩。早在之前,秦兵马俑四号坑无俑的现象和史料的记载,隐隐约约指明日本的兵马俑是正的。因为据史料记载;二千多年前,项羽进入咸阳的时候,盗掘了秦始皇的陵墓,盗得的珍宝三个月都没有搬完。日本的兵马俑现在得到的兵马俑,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这时候流失出去的。 但令人费解的是,考古专家对秦始皇陵墓进行了长期的勘察,考证出,秦始皇的陵墓并没有打开过。现在唯一能证明日本兵马俑真假的,只有打开秦始皇陵墓少没少,就可以证明了。日本兵马俑真假现在还是一个谜,希望不是日本人吹出来的。
2,西安秦陵兵马俑的介绍,大约400字左右
秦陵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件事震动了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是一位农民杨新满打井时挖出的。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 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武器有青铜剑,青铜矛和弩。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3,兵马俑的介绍资料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一、兵马俑简介 1974年,中国西北的一群农民在挖井时,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他们发现了一尊真人大小的黏土士兵雕像。后来在该地区的地下又发现了成千上万的陶土士兵。 这些士兵是由一种叫做赤土的坚硬的红土制成的。士兵们在大坑里排成一排。据说它们曾经被漆得色彩鲜艳。然而,这些年来油漆已经脱落了。士兵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孔。 这些士兵是在中国第一个皇帝或国王的墓地发现的兵马俑的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下令人们为他修建墓地。军队可能是为了在皇帝死后陪伴在他身边而建造的。兵马俑中不仅有陶土兵。泥马、木战车和武器也是这个地下军队的一部分。 在他统治期间,皇帝统一了中国,并开始修建中国的长城。如今,他还因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兵马俑墓地而闻名。历史学家认为,70万名工人参与了近30年的建设。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参观这些令人惊叹的雕像。每年有多达200万人前来参观! 二、建筑构造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三、坑位介绍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30米,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 。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1、一号坑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至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 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 此次发掘共出陶俑220余件,根据陶俑的冠式和铠甲、服饰的不同,将陶俑可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经过初步分析和研究,认为原有的下级军吏俑可以继续细分为两个类型,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考古人员还发现秦盾遗迹,此盾与一号铜车上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尺寸为它的2倍。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此外,还出土了青铜长剑和弓弩,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定名和和弓弩的保存方法。 2、二号坑 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至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1994年3月1日,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三号坑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4、四号坑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4,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诡异的地方?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号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吸引海内外数千万游客慕名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有3个诡异的地方,由于缺乏准确的论据,至今为止很多专家都没有定论。 第一,被火烧过。 现在的兵马俑很多地方明显看得出来,有被烧过的痕迹,那么这到底是怎么烧的?谁烧的?在古代的史料中都没什么记载。唯一的线索是在秦朝末年,项羽进关中后,不仅放火烧了阿房宫,而且对当时的咸阳,还有陵墓都纵火焚烧。 因此,很多野史记载,这火是项羽烧的,而且项羽放火烧的理由,据说是看到这些兵马俑个个栩栩如生,而且劈开几个还能看见人的白骨。因此,项羽十分害怕,以为这是阴兵,随时能够复活,因此一把火烧掉了。但是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现在也无人知道。 第二,兵马俑为何无兵器? 在兵马俑现场,很少能够看到有带兵器的人俑。而且兵马俑还有兵种的区分,在当时作为士兵来说,兵器的不同才是兵种的关键区分,而现在的兵马俑却大多手上无兵器。这到底是为何呢?这兵器去哪了?无论从史料记载,还是现在兵马俑的造型,明显可以看到,其实最开始他们是拿着兵器的,而这些铜铁质的兵器即使腐蚀,也不可能完全不见踪迹。 唯一的解释,那就是这些兵器很早就被人拿走了。有一种说法,说是项羽来到兵马俑,看到这里的兵器十分的精良,为了减少军费,因此,直接全部接受了,武装了楚军。但是史料中也没办法找到蛛丝马迹,到底是谁也没办法下定论。 第三,兵马俑的发型为啥不一样? 这些兵马俑的发型明显不一样,有的发型那是正的,典型的中原的风格,但是很大一部分却是弯的,向右边斜的,因此很多人都说是制作的时候搞错了,从兵马俑对工艺的严苛要求来看,这种状况的可能性很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发型,那只有当时的楚国才会有。而秦国著名的太后,宣太后那是楚国的宗室,芈八子。因此,很多人都就此认为,这个兵马俑很可能不是为秦始皇制作的,而是为芈八子制作的。但是,现在也不确定。也许在制作的过程中,这些秦军的模型中,有很多的楚人,他们的发型就是这样的。
5,你知道秦始皇兵马俑诡异的地方在哪里吗?
如此大规模的制作,秦史及后世都没记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况且秦兵马俑千人千面,技术高超,定集天下名匠,历数年,怎会不为外界所知呢?只有一种可能,是神秘的外星人所造。 2.秦始皇确实见过外星人,晋人王嘉的《拾遗记》曾记载了这事,宛渠国人,乘螺状飞行器,沉海底不浸水,不远万里而来。他们和秦始皇密谈了什么呢? 3.秦灭六国得到过外星人的帮助,秦国是强大,但不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帝国。美国现在也灭不可全世界。地外文明帮了秦始皇,以神秘力量左右了局势。 4.秦始皇陵就是外星人的基地,兵马俑是这个基地的守卫者。地宫就连着外星人基地的神秘入口。
6,对陕西历史的简介
陕西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展示着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陕西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7,关于陕西的历史文化
人类发源地之一
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关中平原的灞河上游繁衍生息,用旧石器为工具,与大自然作斗争。到距今三四万年时,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他们活动在西安附近和整个渭河流域。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原是六七千年前母系公社的一座村落。半坡人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会制造很多精巧的石质工具,有了纺织和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会建筑能抵御风寒的房屋,身穿衣服,生活在组织的公社之中。大约又过了一两千年,西安附近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沣河流域发现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址。这时的人类已使用木耒和石镰等新式工具,使农业生产向前进了一大步,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
古 代 政 治 中 心(周)
周人原是活动于关中西部的一个部族。相传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分封在武功。泾河流域的彬县、旬邑一带,也是周人活动的一个中心。到古父公时,他们由旬邑迁居岐山南的周原,营建宗庙城廓,开荒种地,还设立官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首都就在岐山、扶风之间。到周文王时,周国迅速发展,攻灭了附近许多小国,并进一步在沣河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又在沣河东岸修建了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丰、镐共同作为周王朝的首都,历时360余年。这是古代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大城市。“陕西”这个名称,也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武王的胞弟周公和大臣召公的封邑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属召公管辖,陕原以西属周公管辖,后人因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
古 代 政 治 中 心(秦)
春秋战国时期,陕西为秦国的治地,所以陕西又被简称“秦”。秦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公元前677年,秦人在关中的雍城(今凤翔县城南)建都。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武家屯)。公元前350年,又迁都咸阳(今咸阳市长陵车站附近一带)。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建立。咸阳便成为当时全国的首都。
古代政治中心(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因咸阳已被项羽焚烧一空,汉王朝最初驻在秦的旧都栎阳。到公元前200~198年,长乐、未央两座宫殿相继修好,刘邦搬进新城。汉惠帝时又征调民工,修了外廓城(在今西安市西北10余里处)。从汉高祖起,未央宫作为西汉国家政府所在地,历时214年。
西汉以后,又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7个王朝相继在汉都城建过都。其间,赫连勃勃称大夏王,建都在统万城(今靖边县长城外白城子)。
古 代 政 治 中 心(唐)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第二年,隋创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今西安市区所在地),当时名“大兴城”。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涛中,太原留守李渊在其次子李世民的策动下反隋。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王朝。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贞观之治”。整个唐帝国也成为我国历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一个。唐王朝历时近300年。当时的长安,城周长35.5公里,人口100万,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大城市。
在封建社会中,都城是全国封建势力的中心,历代农民起义军也都把斗争矛头指向这个中心。如汉末的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军,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入长安,并在这里建立过短暂的农民政权。
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唐王朝摇摇欲坠。公元904年,大军阀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到洛阳。还拆毁长安宫殿建筑,将木料顺渭水、黄河而下漂往洛阳。此后,长安这座历史名城被彻底破坏,陕西也就不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了。
丝 绸 之 路
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西汉每年派出的使者和西域各国来朝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络绎不绝。当时最使商人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丝绸,他们称中国的丝绸为“大也波儿”,意思是“和真的一样”,把中国称之为“丝国”。用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光辉夺目。西域各国王公贵族都争先恐后的购买中国丝绸,以显荣耀。因而商人们的丝绸生意日益红火,汉朝通往中亚各国的商路因而也成了商人们进货的必经之路,人们均称这条商路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从汉朝的长安出发,向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至敦煌以西分为三道:沿昆仑山北麓的楼兰、于阗、莎车、疏勒,到大夏、身毒等国,为之南道;沿天南麓的焉耆、龟兹(库车)经疏勒,到大宛、大秦诸国为之中道;沿天山北麓的车师、乌孙,到康居、奄蔡等国为之北道。
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一致抵抗匈奴,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出使者到西域各国。同时西域各国也派使者前来汉朝朝拜。这对双方都大有益处。西汉从西域各国得到了葡萄、石榴、西瓜、大葱、胡萝卜、蚕豆、黄瓜之类的东西,尤其是高头大马,让西汉武帝甚是欢喜。而汉朝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打井、冶铁技术先后都传到了西域。这样一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