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民国才女苏雪林,为何花费大半生时光去骂鲁迅?他两有何恩怨?

民国才女苏雪林,为何花费大半生时光去骂鲁迅?他两有何恩怨?

苏雪林算是一个民国时期很有才情的女作家,但是她的毒舌也是出了名的,并且她的毒舌对亲人更是一点也不留情。她骂了丈夫,骂恩师鲁迅,并且这一骂就是半生,并且有人说,她是靠骂名人来出名的,在鲁迅去世时,她还曾经劝那些治丧委员会的人不要去,在余生里她写了很多骂鲁迅的文章,也算是毒舌。 1、骂自己的丈夫,骂恩师,简直无人不骂 用我们现在人的话来说,她就是一个愤青,键盘侠,无人不骂。她这一骂让人就觉得她内心扭曲,变态。连自己的丈夫也要骂的女人,真不知道到底她丈夫哪里得罪了她?她的丈夫张宝龄也是一个苦命人,和她结婚这么多年,长期分居,两人各择一城,却为她守身一辈子,真是一个痴情的理科男人。鲁迅是她的恩师,生前被她百般夸赞,又是写文夸赞,上赶着拜访,去世后,翻脸不认人,真是搞不清她的意图何在? 2、据说她是被鲁迅冷落,于是心生嫉妒开始骂鲁迅,伺机报复 都说文人多相轻,民国时期的作家颇多,民国时期的文学已经达到了顶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文人相轻之风尤为厉害。苏雪林是一代才女,她活到100多岁才去世,但是她的为人一直被世人所议论,一大半就是她嘴上无德,笔下没德。恩师鲁迅被骂,为不少文人不耻。据说,这是一次与鲁迅约访,鲁迅因和其他人见面,相谈甚欢,于是就冷落了苏雪林。之后,苏雪林就因为嫉妒一直怀恨在心了。骂了鲁迅半生,而且到老了,也不能释怀。 民间也有传,苏雪林是爱上了鲁迅,因为表白被拒绝,所以怀恨在心。无论是何种缘故吧,出尔反尔的人都可以成为无德之人。一个人即使有才,做人也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2,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早年生活: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亲叫李嗣 。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
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绚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开成二年(837年)年末,李商隐考中进士,当年令狐楚病逝。
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
开成五年,840年,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
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刘稹叛乱时病故武宗朝。王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
会昌六年,846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三十五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
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李商隐几乎没有犹豫便与之同行。
大中元年,847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

大中二年,848年,李商隐回到长安。
大中三年,849年,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李商隐于十一月入川赴职。
大中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
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3,民国才女苏雪林与鲁迅握手被拒,骂其半生,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苏雪林在与鲁迅的唯一一次会面中,鲁迅对她表现的十分平淡,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冷漠了。在这次会面之前,苏雪林其实原本非常期待见到鲁迅,她很希望鲁迅能够点评一下自己的散文集。但是偏偏在宴会中,鲁迅对苏雪林只不过是非常冷淡地点了一下头,并没有给她的书做出任何点评。其实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苏雪林非常小心眼,认为鲁迅十分傲慢。在此之后,苏雪林也多次向人说起此次会面,提到鲁迅对她的态度,可以看出来这次会面在苏雪林心中的地位。 第二个原因是苏雪林对杨荫榆的同情。杨荫榆在被任命为女子大学校长后,实行了封建家长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开始限制学生思想。鲁迅在书中讽刺了杨荫榆这一行为。苏雪林在与杨荫榆结识之后,公开赞誉过杨荫榆,称她勇敢坚毅。这样一来对于鲁迅的讽刺,她总是忍不住把自己带入进去,从此对鲁迅那是更加的厌恶。 还有一种说法是苏雪林其实是为胡适出口恶气。鲁迅曾经多次批判过胡适,胡适是苏雪林最尊敬的老师,苏雪林为了维护自己的老师,公开笔伐鲁迅。 其实苏雪林对鲁迅非常反感,跟鲁迅常常用文章攻击苏雪林身边亲近的人有很大关系,也跟那次会面鲁迅漠视的态度有关。但究其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在思想意识的领域,其实她和鲁迅是站在对立方的。在鲁迅死后,苏雪林看到鲁迅的死居然在文坛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害怕鲁迅会成为一代青年人的偶像,危害到国民政府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