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霍元甲和黄飞鸿是什么关系
黄飞鸿和霍元甲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不过黄飞鸿是广东人,而霍元甲是天津人,两者虽同是一代宗师,但是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如果非要说两者有什么关系,那只能说两个都是一代宗师,而且有人把他们并称为“南北双侠”。就像康熙和牛顿一样,两个人同处在一个时代,可是相互之间谁也不了解。 1、黄飞鸿黄飞鸿是广东佛山人,是一代洪拳大师。在岭南武术界有着崇高的地位,被人们称之为一代宗师。同时黄飞鸿还是一个医生,有着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称号。他的名声在当时很大,跟电影里演得差不多。从小跟随父亲学武,一直以卖艺为生。后来在广州开设武馆,在1882年的时候当上了广州水师的武术教练。之后又被聘请为军中技击教练,在官方也有一定的地位。后来开设了医馆宝芝林,还担任了广东民团总教练。 2、霍元甲黄飞鸿只能被称为一代宗师,而霍元甲就不同了,可以称之为民族英雄。霍元甲跟黄飞鸿是同时代人物,是清末的优秀爱国武术家。自身是镖师家庭,是迷踪拳的第七代传人。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个装卸工,到了成年的时候才开始教武术,被称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就连孙中山,也曾经评价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还特地给精武会题字“尚武精神”。现实中的霍元甲,更像是电影中的叶问,他用自己的实力摧毁了当时“东亚病夫”的招牌,称得上是“民族英雄”。 3、救国霍元甲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创办了精武体育会,甚至还打破了自身的家规,把迷踪拳传给了外姓人。之后改良迷踪拳,让拳法变得更加实用。当时霍元甲曾力挫英、俄、日等国家武术高手,为中华武术正名。死因跟电影里演的差不多,被其他国家的人下毒,长期服用一些慢性毒药。
2,历史上真实的5大功夫高手,霍元甲黄飞鸿上榜,第一是谁?
要说到将军,我们有在影视剧当中看到,那些征战沙场的大将军让人感觉非常厉害。那么在历史上面,有没有会打仗的将军呢?那么答案是肯定有的,比如说岳飞和韩信,那都是十分会打仗的人。要是问有没有那种既能够打仗,又能够让指挥作战,深知兵法的将军,那可能就有一些困难了。 像这种将军属于全能型的人才,不过,也不是没有。在唐代就有一位全能型的将军,他就是苏定方。苏定方从小就凭借骁勇善战这四个字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苏定方就是典型的英雄出少年,也跟随过父亲征战沙场,讨伐那些叛贼。 在显庆二年,也就是在657年时就已经开始成为了行军的大总管,已经能够成为当时独当一面的人物了,同时也得到了唐高宗的信任。苏定方之所以能够升为行军大总管是因为有一次在跟程咬金讨伐西突厥的战争时,他趁敌军没有防备,带着500骑兵瞬间就能够从突厥的后方从中拦腰了突厥骑兵部队。而这场战争的战场也被进行了分割,西突厥这一次就输了,而大唐在这场战争当中胜利。 至于为什么说他是天才型的军事家,那是因为在唐灭百济之战当中,苏定方在再一次体现了极高的天赋,苏定方也懂得指挥海战,在这一次的战役中就需要把陆战变成海战,苏定方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比敌军要早一步登陆。 苏定方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那就是先灭了百济,然后在跟新罗一起打高句丽。苏定方能够“三破敌国,三擒敌主”,在书法上又有着很高的天赋。所以被称为是全能型的将军,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这也离不开苏定方自己的努力,毕竟他本身就是一个有实力的人。
3,蔡龙云的武林轶事
击败俄籍拳师马索洛夫1943年11月13日,历史上第一场武术与拳击的正式比赛在今天上海的陕西南路、当时的回力球场举行,能容纳三千多人的回力球场被挤得水泄不通。经过抽签,蔡龙云第二对出场。只有14岁的他对决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索洛夫。马索洛夫年约三十,体格魁梧。当他神情傲慢地走上拳台的时候,不少观众为相形之下异常瘦小的蔡龙云捏了一把冷汗。回忆起当天比赛的情景,蔡龙云笑着说:“当时还小,都没搞清楚马索洛夫是哪国人,后来看报纸才知道这个高头大马的对手是俄国人。”光膀子,戴拳套,裁判是外国人。“当──”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两个人从拳台各自的角落站了起来,裁判员示意到台子中央。蔡龙云根本就不懂西洋拳的比赛规矩,也不知道双方还要互相示意,刚一靠近对手,就使出浑身力气给了他一个灌耳拳,马索洛夫毫无准备,一下就被打懵了,半天没琢磨过味儿来,全场一片哄笑。第一回合,蔡龙云胆大心细,趁马索洛夫左脚在前,他运用勾挂腿,右腿一扫就把他撩倒在地。倒下的马索洛夫即将站起两手刚一离地,便又挨一脚,按规则这算又一次倒地。第一回合,蔡龙云打了马斯洛夫好多跟头。第二回合,蔡龙云勾腿外摆,没想到马索洛夫一下子抄住了蔡龙云的腿,蔡龙云腰一扭在对手的帮助下顺势来了一个侧空翻,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全场观众在几秒钟的沉寂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第三回合,蔡龙云大胆贴近对手,在他的连续重击下,马索洛夫难以招架,蔡龙云用少林拳的“连环”手法和华拳的“迎面三腿”向对方反击,使对方防不胜防,马索洛夫的头部不时地受到重击。蔡龙云抓住有利时机,步步逼进,乘隙飞起一脚,正中对方腹部,只听得“啊”一声,马索洛夫高大的身躯晃了两晃,倒了下去。“……七、八、九、十”,马索洛夫躺在地上没有反应。当天比赛结束后,《新闻日报》以《中西拳击对抗,中华队获大胜》为标题,发表了“中国队以五胜二负一和获得大胜”的消息。十四岁的蔡龙云两个半回合打了对手十三个跟头,大胜而归,轰动大上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的小名叫“大龙”,从此便在武术界享有“神拳大龙”的称号。战败了的马索洛夫并没有甘心,他说:“我们西洋拳击是用拳不用腿的。”向蔡龙云挑衅:“不用腿你敢打吗?”蔡龙云坚定地回答:“敢!”打败美国黑人鲁塞尔1946年的一天,蔡龙云正在街上走,马索洛夫从身后拍了一下。蔡龙云回头一看,竟是手下败将马索洛夫。马索洛夫说:“上次你赢我,多数用腿,这不算本事,只用拳击你敢打吗?”蔡龙云答道:“照样打你。”马索洛夫接着说:“鲁塞尔,美国重量级拳击冠军,你敢打吗?”“敢打!”蔡龙云答道。1946年9月2日,上海贴出海报:“拳击快讯,美国重量级拳击冠军,‘黑狮’鲁塞尔会战中国国术名手蔡龙云。”当天晚上,比赛在八仙桥上海青年会堂内进行。蔡龙云单刀赴会。鲁塞尔身材高大粗壮,肌肉发达,肤色黑亮,头发弯曲,真象一头凶猛的“黑狮”,坐在台角的椅子上,流露出一副威赫的气派。锣声响了,鲁塞尔接连发出直拳、摆拳、拳拳向蔡龙云逼来。蔡龙云用“虎抱头”紧紧护住头部和胸部,同时采用“贴身近打”的战术,紧紧贴住“黑狮”,只要鲁塞尔往后一退,蔡龙云就顺势发招。较量了几个来回,鲁塞尔没打中蔡龙云几拳,而蔡龙云却用“风摆荷叶”的拳法,左右开弓猛击“黑狮”的两边耳门;同时冷不防用“湘子挎篮”的拳法,偷袭对方的颈部和胃部,屡次把“黑狮”打倒在地,蔡云龙连胜3个回合。第4个回合,蔡龙云仍然贴近鲁塞尔,将其惯用的拳法“闪电连环”施展出来,逼得“黑狮”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鲁塞尔孤注一掷,凶狠地向蔡龙云扑来,蔡龙云迎上前去,先用双拳痛打对方的两腮,乘其踉跄之际,抄拳直捣“黑狮”胃下,鲁塞尔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卡嚓”一声,摄影记者康正年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第5个回合没有进行,鲁塞尔就认输了。著名书法家沈尹默观看了这场精采的比赛,兴奋之余,赋诗一首,书赠蔡龙云。诗曰:“少林拳击世莫当,动迅静定力蕴藏。蔡君得之制强梁,柔非终柔刚非刚。刚者先折柔转强,妙门洞辟唯东方”。技与道合乃有此,一洗东亚病夫耻。 与黑帮老大对决那年秋天,一次看完戏后正往外走,蔡龙云忽然被人拍了拍肩,“听说你叫‘神拳大龙’?区区小孩怎么配?敢不敢和我较量?”蔡龙云回头一看,背后站着的正是当时黑帮的头面人物。天不怕地不怕的蔡龙云当即在售票大厅和这位高大的黑帮老大上演了一场对决。只见黑帮老大朝蔡龙云迎面扑来,蔡龙云一低头,趁势从他腋下闪过,用胯一顶,将他扑倒在地上。从地上爬起来的黑帮老大恼羞成怒,从背后一把抱住蔡龙云。“当时我被紧紧箍住,动弹不得,心想:这下不好,脚一离地就完了,一定会被摔出去。”急中生智,蔡龙云低头挑起对方的脚,黑帮老大一下子从蔡龙云身上翻了下去,又一次被重重摔在地上。
4,著名的医学典籍都有哪些啊?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5、《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难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