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始于足下的上一句是什么是谁写的?
“始于足下”的上一句是“千里之行”,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出处: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背景: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2,始于足下上一句是啥来着
“始于足下”上一句是:千里之行。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战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
一、基本意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意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含褒义。 二、拼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三、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四、寓意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其意思就是先给妻子做出榜样,宣传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的“第一步”,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语,首先强调的当然是走好足下的第步,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更为可贵的是,在强调走好第一步的同时,又强调了走好每一步。有一个好的开端还不够,还要把这好的开端坚持到最后,坚持到终了,这就是老子“慎终如初,则无败事”的思想。令他扼腕而叹的是,“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这种“不忘初心”的观念,在春秋时期的思想大家那里都可以寻找到。 五、应用 作为主谓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例: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点点滴滴感受生活,回首每一段经历都是老天的馈赠,心存敬畏,努力奋斗。 ②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出自:老子《道德经》。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两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前一句让我们不要执着坚持,而后一句貌似又让我们要从一而终。 其实并没有矛盾,这两句合起来,大概意思是说:守住初心,坚持无为。这里的“为者和执者”,是有为的意思,和道家思想所推崇的无为是背道而驰的,而这里的“ 慎终如始”就是让我们以始为终,不要忘记初心和本原。 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的理解 当世道安平的时候,是容易持守的;当事情还未见端倪的时候,是容易图谋的。脆弱的东西,容易分化;微小的东西,容易散失。因此,在事情还未发生时就处理,便容易成功;在天下未乱前开始治理,就容易见效。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思想。 粗壮的树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开始的。这些道理,都是化有事于无事,变有形于无形。 普通人做事,往往到快成功的时候失败,便是因为不能始终如一。如果对于一件事,从开始就循道而行,一直到最后还是一样谨慎,是不可能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