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裴多菲是什么人?

裴多菲是什么人?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气氛下,“裴多菲俱乐部”又一度成为带有不祥意味的名词。如果客观地回顾历史,人们便可以知道那位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他的诗作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 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带有东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的特点,在欧洲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17世纪以后,匈牙利又一直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而丧失了独立地位,争取自由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以诗歌做号角 用满腔激情争取民族独立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15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恩格斯曾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将军贝姆去了一封信

2,裴多菲的人物简介

裴多菲·山陀尔(Petöfi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原来译名为彼得斐,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主要作品: 小说:《私奔》、《爷爷》、《淡黄马和枣红马》、《绞吏之绳》。 戏剧:《老虎与鬣狗》。 散文:《旅行札记》、《旅行书简》、《爱尔德利之行》、《日记九篇》、《历史札记》(片断)、《我的儿子卓尔坦长到七个月的时候的生活史》、《一八四八年五月二十七日,佩斯告吉什库恩萨格选民书》、《一八四八年八月十日,佩斯答复魏勒斯马尔蒂》。 《对一个非常肮脏的问题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发言》、《一八四八年九月十七日,佩斯“平等协会”宣言》、《写给国民代表大会的信》、《一八四九年一月九日,德布勒森回忆贝姆将军》《民族剧院》。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1、少年时代 1824年十一月裴多菲两岁时,他的家便迁居到菲尔艾吉哈兹。这是一座不大的只居住匈牙利人的半农业小城。在这里,诗人的父亲开设肉铺,他当屠夫,杀猪宰羊,赢得较多利润,日子很快就富裕起来。 裴多菲一直把这座小城当作他的故乡,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因为他在小克洛什村只居住了两年就移居到这座小城来,在这里度过自己的童年,留下他幼年时期的美好记忆。 1828年裴多菲五岁,父亲把他送进菲尔艾吉哈兹小城的学校,但不久又转学到克奇克梅特城读书。他在这里,除了学习匈牙利语以外,还学习拉丁语。 2、革命斗争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裴多菲

3,裴多菲·山陀尔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原来译名为彼得斐(Petőfi Sándor)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人物简介: 裴多菲·山陀尔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在战斗中牺牲。裴多菲的诗在匈牙利广为流传,并且被翻译成数十种外语,为国外读者所熟悉。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曾引用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的主要作品有《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 作者:裴多菲,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 翻译出版 《裴多菲文集》: 共六卷,硬皮精装本。译者:兴万生(前五卷),戈宝权,冯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96年—1997年全套陆续出版。《裴多菲文集》(六卷)是国内目前唯一一部收录裴多菲诗集、文集、全集的作品,由著名老翻译家翻译,翻译质量很高,印刷装订也很好。 人物生平 裴多菲少年时期过流浪生活,做过演员,当过兵。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1844年从故乡来到首都布达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助理编辑,在诗人弗勒斯马尔蒂的资助下,出版第一本《诗集》,《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爱情的珍珠》以及散文作品《旅行札记》,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并受到德国诗人海涅的高度评价。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曾在国内进行长途旅行,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他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成为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 1847年起诗歌创作涉及当时政事,如《致十九世纪的诗人》《以人民的名义》等诗篇 ,抒发了时代的声音。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领导有学生参加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奥地利的市民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并写下诗篇《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 》,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9月,加入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民族独立战争。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 ,1849年7月,创作了最后一首诗歌《恐怖的时刻》,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裴多菲的贡献主要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在抒情诗方面,一生除创作大量革命诗歌外,还写有政论、戏剧、小说和散文等多种,一生中写了约1000首抒情诗和8部叙事长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雅诺什勇士》(一译《勇敢的约翰》)和《使徒》,对匈牙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的政论文章揭露了敌人,鼓舞了人民,起过积极的作用。 鲁迅对他的一生和作品作过高度评价,鲁迅十分推崇裴多菲,说“争的擅长之处,自然是在抒情的诗”,欧洲一些文艺评论家称赞裴多菲是“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如果客观地回顾历史,人们便可以知道那位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他的诗作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人物家乡: 裴多菲的家乡:萨堡德沙拉斯 萨堡德沙拉斯市位于匈牙利中部,距离首都布达佩斯约80公里。 这一住区坐落在古代库恩族的原始聚居地。在这里能看到源自1271年的文字,文字中提到了萨堡德沙拉斯,但当时还被称为宗巴特沙拉斯,这是库恩族首领的名字。十九世纪她已经获得了农业市的级别。到了现代,1995年以后又重新获得了市级称号。 本市有多位令我们引以为傲的在世界上为人们所熟识和称颂的出生于此地的知名人士。其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裴多菲,他父母在萨堡德沙拉斯市生活了几十年,也包括诗人出生之时。我们一直保留着对裴多菲的个人崇拜,并且尽可以增加与他相关的信息,在世界尽可能广的范围内让人们更加了解他,一首“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闻名半个世纪已成为全世界的经典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的诗句就是出自裴多菲之手,在萨堡德沙拉斯市的公墓内还能看到裴多菲一场伟大爱情的女主角,当时的女演员普里爱拉·柯内莉亚的墓地。与萨堡德拉斯市密切相连的还有同样非常著名的诗人尤若夫·奥蒂拉,民歌研究专家卡尔曼·劳约什博士,世界著名的药物学家罗日尼奥伊·马伽什,民歌演唱家多利·尤若夫,以及1848-1849年匈牙利革命和自由战争中的一位传奇领袖,骑兵中尉罗日尼奥伊·帕尔。在目前在世的伟大人物中,令我们引以为傲的是地方志史学研究专家,萨堡德德沙拉斯市名誉市民托特·山多尔,他写有大量著作,其中就有介绍裴多菲和萨堡德拉沙斯市的关系和渊源的书。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该地区曾驻扎着匈牙利的国防军队,也就是当时的军事基地。由于过去几十年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的人员减少、单位关闭等原因,二十一世纪初国家领导取消了这一军事基地。目前,我们正在将此处的设施改造成工业园。同时在寻找开发合作伙伴。 在我们这座城市的生活中,大小决定均由十三人组成的市 *** 议员团作出,之后由市长办公厅,或相关机构予以执行。议员团以市长为首,他在议员团各届会议之间的时间内,以及日常生活中全权代表议员团和市 *** 。办公厅由书记领导,并按照各工作范围划分成各个处。 作品主题: 为爱情讴歌 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带有东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的特点,在欧洲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17世纪以后,匈牙利又一直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而丧失了独立地位,争取自由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争取民族独立 ■以诗歌做号角 用满腔 *** 争取民族独立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15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恩格斯曾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裴多菲简介,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将军贝姆寄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在1848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多达106首抒情诗。翌年1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他写诗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 艺术成就: 一生硕果累累 裴多菲牺牲于哥萨克骑兵矛下, 短暂的一生留下800多首诗歌 。 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7月31日晨,贝姆将军将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在战斗打响前又特意叮嘱裴多菲留下。诗人却违背了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胶着在一起时,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身材削瘦的诗人也被两名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刺进了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下了…… 此后的数十年里,匈牙利人民始终不愿相信他们的诗人已不在人世,传说不断出现。有人说曾在一个农民家里看见过他,有人称自己被俘后在俄国见过裴多菲。匈牙利议会还专门进行了调查,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个“目睹者”既没当过兵,更未被俘虏过…… 经过匈牙利人民的反抗斗争,奥地利帝国被迫在1867年同匈牙利签订协定,承认在奥国皇帝为统一元首的前提下,可以建立二元化的联合国家政体,国名也改称奥匈帝国。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末匈牙利实现了完全独立建国。 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裴多菲简介,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这样的高产率,在欧洲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他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在广为传诵。

4,裴多菲·山陀尔的感情婚姻

一八四七年二月间,裴多菲接到阿兰尼·雅诺什(1817—1882年)的长诗《多尔第》的手稿,读后大为赞赏。裴多菲认为这首长诗是匈牙利文坛上的最大的成就之一。裴多菲读完《多尔第》手稿,立即给阿兰尼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并附《致阿兰尼·雅诺什》一诗。这首诗和附上的信件,不仅是裴多菲和阿兰尼的友谊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匈牙利文坛上讨论关于创作人民诗歌的良好开端。从他们通信讨论人民诗歌开始,到裴多菲于一八四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瑟什堡一带反沙皇战役中阵亡为止,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来往书信共六十二封。信中谈到关于创作人民诗歌的问题,商讨共同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关于裴多菲在战争年代出征、结婚、生子等等,说明两大诗人的友谊的深厚。《多尔第》的创作成功,不仅给阿兰尼带来了声望,而更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裴多菲的友谊。裴多菲最早发现阿兰尼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他们的政治信仰相同,有着一致的文学创作原则,两大诗人互相起着有益的影响。他们那种积极向上、拯救祖国于危难的心情十分相近。他们来往的书信,除了讨论文艺问题之外,特别是在爱国战争爆发后,裴多菲奔赴战场的赠诗和通信,那种相依为命的关系,更可见两大诗人之间的友谊深厚。裴多菲对于创作人民诗歌的论述,是他给阿兰尼书信中的精华。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裴多菲的那种锐利的眼光。一八四七年二月四日裴多菲在写给阿兰尼的信中,阐明了他的诗歌理论:不管人们怎样讲,可是真正的诗歌是人民的诗歌。我们都赞成这样的意见:应该使它成为统治力量。一旦人民在诗歌领域中成为统治者,那就意味着他们在政治上成为统治者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这正是本世纪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是每一个具有崇高心灵的人的目标,这样的人再也不能袖手旁观,眼看儿千个人过舒服的日子和享福作乐,而千百万人民却在受苦受难。让人民上天堂,让贵族下地狱!一八四七年二月间最初的几封通信中,裴多菲提出了关于创作人民诗歌的理论;从创作方法、诗歌内容,直到诗的形式,都得到了阿兰尼的赞同。裴多菲主张在作品中歌颂劳动人民,绝不要歌颂国王,即使起过进步作用的国王也不要歌颂。他说,“要晓得,无论是黑狗还是白狗,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狗。”裴多菲主张在作品中要歌颂农民起义领袖,发扬罗马奴隶主长期统治下的斯巴达克思的反抗精神。所以在裴多菲后期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反抗旧世界的英雄人物的形象,这同他的创作理论是分不开的。他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激励人民同哈布斯堡王朝进行斗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裴多菲陆续写下了《为了人民》(1847年)、《拉科治》(1848年)、《刑扬》(1848年)以及长诗《使徒》(1848年),他高度颂扬主人公锡尔维斯特的反抗精神。从一八四七年起,裴多菲的民主主义思想更加成熟,在诗歌创作上更趋于定型。关于“诗的美”的问题,裴多菲也有他精辟的见解。他于一八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给阿兰尼的信中说:“我是一个为了‘真’连‘美’也可以牺牲的人。??只要是‘真实’的,也就一定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必然是‘美’的!这就是我的美学观??”裴多菲不仅把他的美学观点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而且从理论上证明文学的人民性的重要。他在一八四七年二月四日给阿兰尼的信中说:“不管人们怎样讲,可是真正的诗歌是人民的诗歌。”他又继续阐述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指出:“一旦人民在诗歌领域中成为统治者,那就意味着他们在政治上成为统治者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可见裴多菲的先进思想。裴多菲和阿兰尼开始只是通信,很长时间未能见面。一八四七年六月七日,裴多菲来到阿兰尼的故乡索伦塔,两大诗人初次会晤。他们的相会,成为匈牙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裴多菲在给盖雷尼·符利捷什的信中说“??你知道为什么我急忙来到索伦塔,而又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呢?因为在索伦塔住着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是我的朋友,《多尔第》的作者阿兰尼·雅诺什。如果你读过了这首诗,我也就连一句话也不必说了。这首诗是一位很平常的乡村公证人写的。他住的房屋长不过五步,宽不过两步。这房屋是他的全部家产。我的朋友,缪斯女神并非是保守的女人,她们在一百年以前,飞出了天国,翅膀连接着翅膀来到人间,并且高呼‘人民万岁!’。缪斯女神从壮丽的赫利孔高山上下来,飞进简陋的茅舍,并在那里定居。我是多么幸福,因为我就是诞生在草棚里啊!”裴多菲离开索伦塔回到布达佩斯以后,曾经多次写信给阿兰尼,邀请他来作客。特别是在裴多菲结婚以后,那种邀请的心情更加真切。一八四七年九月九日裴多菲给阿兰尼写信说:“我在惊惶失措地准备迎接你来佩斯——来我家作客。直到今天我仍然是一个穷光蛋,然而你来了,我们三个人(指裴多菲、阿兰尼、裴多菲夫人——笔者)在一起就更加困难了。??我们三个人挤在一起,三个人睡在一张床上,三个人吃两盘子食品。如果饭菜不够了,我就说我不饿??那就让你们俩吃个饱。”裴多菲的这些话虽然带有嬉戏的成分,却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友谊多么深厚。裴多菲的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政治信念,以及对未来人生的渴望,在他给阿兰尼的信中反映得特别完整。特别是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爱国战争爆发后,裴多菲将他妻子森德莱·尤丽亚和儿子卓尔坦安顿在阿兰尼的家里,从此裴多菲就走上永别的战场。这是何等激动人心啊!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裴多菲战死,直到晚年阿兰尼的心情还不能平静,一直轸怀裴多菲的友谊。 一八四六年秋天,裴多菲在艾尔多特的一个舞会上结识了森德莱·尤丽亚。裴多菲向她求婚,尤丽亚允许了,但是遭到她父亲的拒绝。尤丽亚的父亲森德莱·依格诺茨是一个死守陈规旧例的庄园主,他极力反对女儿嫁给像裴多菲这样一个流浪诗人。他无法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更无法理解他女儿在婚姻问题上的先进思想。若是同裴多菲绪成亲戚,怎能门当户对呢!裴多菲同他的岳父始终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后来在他许多的作品中,留下了他岳父的残暴、愚昧、落后等地主阶级的形象。裴多菲与尤丽亚一见钟情,互相爱慕。裴多菲写了许多爱情诗献给她。诗中充满着追求、赞美、怀疑与渴望,例如《给尤丽亚》、《我是一个热恋的人》、《我见到东方最艳丽的花枝》以及采用民歌体写成的《小树颤抖着??》,等等,都是裴多菲与尤丽亚初识时留下的优秀的爱情诗篇。一八四七年九月八日裴多菲与尤丽亚在艾尔多特村举行结婚仪式。从一人四六年九月裴多菲与尤丽亚结识,到一八四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裴多菲战死时为止,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诗人写给他妻子的爱情诗总共一百零二首。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健康的,充满着强烈的政治内容与青年人渴望新时代诞生的气息。例如他的最著名的爱情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革命箴言诗。裴多菲与尤丽亚结婚后,取道科尔多、索伦塔,直奔布达佩斯。他们在首都定居后,裴多菲的生活颇为安定,诗歌创作量达到了最高潮。这一年里,他写了一百五十七首抒情诗,三首长篇叙事诗:《萨尔沟城堡》、《法官》、《傻瓜伊斯托克》以及由二十封书信组成的《旅行书简》和两个短篇小说。裴多菲曾经说过:“爱情是我写诗的源泉。”他同尤丽亚结婚后,他觉得他自己无比幸福。他不仅有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妻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志趣和意愿相同,有着共同的理想与生活目的。正如他在《致尤丽亚》(1847年)一诗中写道:“我不仅爱她外形的苗条,更爱她心灵的美丽。”尤丽亚背叛了她的庄园主家庭,同穷苦诗人结了婚。她勤奋好学,用心思索,追随裴多菲进行诗歌与散文的创作。特别是在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五日佩斯起义的日子里,她成了裴多菲的得力助手。从《自由与爱情》(1847年)开始,裴多菲献给他妻子的每一首爱情诗,都在引导她向革命迈进,使她跨越原来阶级的局限,努力理解全人类解放的重大意义。裴多菲献给尤丽亚的充满强烈政治内容的爱情诗,对她的思想转化起过巨大的作用。在佩斯起义的日子里,裴多菲以有这样一个革命伴侣而感到骄傲。她走在裴多菲的思想和行动计划的前面,“像一面军旗在队伍前面迎风招展。”这就使裴多菲在革命年代毫无顾虑地投身于革命战争,例如,在《旗帜》、《告别》、《我的妻子和我的宝剑》等爱情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虽然在裴多菲与尤丽亚度蜜月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无限的幸福与欢乐,但是在诗人的心灵中却也积聚着忧郁和沉闷。例如在他的最著名的抒情诗《九月的最后一天》中,就充满着无限的忧伤。他预料他自己必将死在战场上,而且预示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很快地会忘掉他。裴多菲的预料完全正确。他在战场上阵亡差十天不到一年,森德莱·尤丽亚脱掉黑纱,嫁给布达佩斯大学一位名叫霍尔瓦特·阿尔帕德教授。 贝姆出身于波兰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当过炮兵,参加过一八三○年的波兰起义。起义失败后,贝姆流亡国外。葡萄牙革命时期,他曾经战斗在里斯本。一八四八年三月,他来到维也纳指挥战斗,后转战匈牙利,被任命为特兰西瓦尼亚一带军事总指挥。恩格斯曾对贝姆作过很高的评价:“如果说当时还有人能挽救维也纳的话,那么贝姆便是惟一的一个。”一八四九年一月十五日,裴多菲离别妻儿,从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出发,去特兰西瓦尼亚,参加贝姆军队。临行前,他把他的妻子和儿子安顿在阿兰尼·雅诺什的家里。裴多菲的到来,受到贝姆将军的热情欢迎。这样一位著名诗人和三月十五日佩斯起义的青年领袖来到战场,贝姆高兴极了,任命他为自己的少校副官,消息顿时传遍全国。裴多菲来到贝姆将军身边,同贝姆一起战斗,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在四月十一日给《公报》编辑部的信中说:“??对于任命我为少校,我却感到冷漠;对于我当贝姆的副官,我是非常高兴的!”在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的日子里,裴多菲的战功卓著,他受到贝姆将军的奖励。贝姆亲自把勋章挂在裴多菲的胸前。当时贝姆的右手受了伤,包扎着。贝姆对裴多菲说:“我用我的左手替你挂勋章,因为它距离我的心是那样的近啊!”裴多菲在授奖大会上流着热泪,倾吐他对贝姆将军的深情厚意,“??我的将军啊,对我来说,您比我的父亲还要亲,父亲只给了我生命,而您却给了我荣誉。”贝姆将军已年逾五旬,须鬓斑白。在年龄上他比裴多菲大了一倍,贝姆把裴多菲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一八四九年七月二十五日,裴多菲同贝姆将军在拜莱兹克相会。这正是鲁迅所说的诗人“三去其地”的最后一次了。在战地上,贝姆将军从快马车上一眼看见了裴多菲,便大声喊起来。贝姆流着眼泪,用法语连声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裴多菲与贝姆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关系亲如父子。裴多菲在战场上写下一系列歌颂贝姆将军的诗篇,例如《爱尔德利的军队》、《炮声响了四天》、《瓦依达——胡尼亚第城堡》等,热情歌颂贝姆将军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正是这位波兰籍出身的将军,为被压迫被侵略的弱小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而不息地战斗着,赢得全体匈牙利人民的崇敬。一百年以来,他的青铜像高耸在布达山的向阳坡上,作为国际主义的象征,被匈牙利人民的后代铭记不忘。

5,裴多菲的诗歌

诗名:自由与爱情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6,裴多菲的诗句

多瑙河畔有座小屋,
它的身影萦绕在我心中,
让我思念,
使我动情,
想起它我清泪两行。
如果那时我能预感未来的不幸,
此刻就不会飘零在遥远的地方。
希望有如璀璨的星斗,
照耀花团锦绣的未来;
可是当我踏进这纷乱的人生,
才领悟那是虚无的幻影。
未来的希望给我带来了痛苦,
可这痛苦我现在又能对谁诉说?
我在这茫茫的尘世流浪,
在荆棘满地的路上穿行。
《远方寄思》——裴多菲(一八四三年五月)



谷子熟了,
天气每天都很热,
等到明天早晨,
我就开始收割了。
我的爱也随之成熟了,
我的心滚烫般发热,
亲爱的人,希望你把我的爱收割。

《谷子熟了》——裴多菲(一八四三年七月至八月)



如果春天再次来临,
我也不会为她高兴;
如果冬天再现我的眼前,
我也不会为它伤心哭泣。
秋日的黄昏天空,
灰暗的浓雾聚集一团,
好似我心中的情感,
静如止水,不为所动。
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
在我心中一道死去,
我不爱谁,
也不恨谁。
没有欢乐,
没有痛苦,
我心中的情感,
冻结起来如在冬眠中。
我叹息良久,
心中唯有一个希望,
我将睡去了......
前进一步跨入墓园。
《活尸体》——裴多菲(一八四三年十二月)



假如你是树上的花朵,我愿意是树。
假如你是清晨的露珠,我愿意是花。
假如你是阳光融融,我愿意是露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汇融。
《假如你是树上的花朵》——裴多菲(一把四五年八月二十日至九月八日)




爱 国 者 之 歌

我是你的,是你的,我的祖国!
这颗心,这灵魂;
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
我能爱哪一个人?

我的胸膛恰似一座教堂,
神坛就是你的形象。
你耸立吧,假如需要,
为了你,我就推倒教堂;

这被毁坏了的胸膛哟,
最后它这样倾诉:
祝福祖国吧!我的上帝呀,
向祖国祝福!

但是,我不对任何人说,
也不大声呼喊;
只有你是我最亲爱的,
在这个世界上。

我悄悄跟随你的脚步前行,
永不变心;
好像影子一样,在阳光下,
跟随行人移动。

黄昏渐渐地来临,影子
也越来越长:
祖国呀,你上空越是黑暗,
我的哀愁就越加增长。

我到那里去,你的忠实儿女们
举起了酒盏,
命运呀,给你神圣的生命
增添了新的火焰;

我喝酒,要喝到最后一滴,
尽管是满满的大杯,
它是多么苦呀……因为杯里
混合了我的眼泪!
1844年1月至2月,德布勒森。

裴多菲 诗
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灰色的破旗,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你爱的是春天

你爱的是春天 我爱的是秋季

秋天正和我相似 春天却像是你

你的红红的脸蛋 春天里的玫魂

我的疲倦的眼光 秋天太阳的光辉

假如你后退一步 我又跨一步向前

我们便来到了 严寒冰冻的门边

假如我后退一步 你又迈一步向前

我们就一同住进 美丽而热烈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