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东汉开国功臣邓禹: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24岁就封万户侯
你们知道邓禹的故事吗?接下来我为您讲解。 此人就是东汉第一开国功臣、位列云台将第一位的邓禹!公元2年,邓禹出生在南阳新野,与刘秀的二姐夫邓晨是同族。邓禹自幼聪明好学,堪称是神童,13岁时就等背诵《诗经》,因此来到长安的太学学习。此时刘秀也在长安学习,邓禹虽然年幼,但两人一见如故,“遂相亲附”。 几年后王莽被推翻,更始帝刘玄即位,人们纷纷推荐邓禹出来做官,但都被他拒绝。后来邓禹得到消息,刘秀奉命招抚河北地区,他立即“杖策北渡,追及於业”。在闲谈时,邓禹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但愿名公(指刘秀)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实际上就是劝刘秀起兵,争夺天下。 此后邓禹成为刘秀的心腹,“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邓禹参与平定河北等地的战争,打败王郎,平定铜马,“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之后刘秀派邓禹进军河东,也就是山西地区,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此时刘秀在河北称帝,派遣使者封邓禹为大司徒(也就是丞相),同时还加封他为酂侯,食邑万户。这一年是公元25年,邓禹虚岁为24岁。但邓禹并非东汉时期一流的名将,指挥作战并不是他的强项,相反还因为一场大败仗,而引咎辞职。公元27年,邓禹率军与赤眉军展开激战,结果他不听冯异劝告,“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 邓禹因此战失利,向皇帝请罪,主动上交大司徒、酂侯的印绶。刘秀“归侯印绶”,拜(邓禹)右将军。此后邓禹逐渐退出军事一线,到建武十三年时,天下大定,“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因邓禹功劳太高,他的弟弟也被封为侯。刘秀治国采取“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但邓禹依然能够参与朝政。 刘秀死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即位,对邓禹非常敬重,“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在排定云台二十八将次序时,邓禹位列第一。永平元年,邓禹病死,时年57岁。邓禹虽死,但邓家却更加辉煌,他们儿孙们成为朝廷显贵,东汉有许多位公主都嫁到了邓家。 邓禹家族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家族,“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2,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有何过人之处?
刘秀一统天下,离不开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云台二十八将”。下面我整理 历史 资料,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往下看。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 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上战火纷飞,无数朝代更迭,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在 历史 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邓禹。
邓禹,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名将、军事家。邓禹曾协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建立河北,平反关中,位居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
邓禹十三岁就能背诵《诗经》,年轻时曾在长安求学。在长安求学期间,邓禹结识了刘秀。他觉得刘秀不一般,不平凡,于是和刘秀成了好朋友。
公元23年,刘玄立为皇帝,即“更始帝”。当时很多英雄都去跟随,很多人推荐邓禹,但邓禹不愿意跟随。后来,邓禹听说刘秀受耿氏皇帝管辖,准备率军平定河北后,邓禹立即前往跟随刘秀,并向刘秀提出了“招募英雄,服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谋略。刘秀非常高兴,让他被称为“邓将军”。
此后,邓禹跟随刘秀南征北征,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河北,复关中”,功勋卓著。刘秀也认为邓禹的意见可以帮助他成就大事,这是无与伦比的。常与他谈心,倚重他这样萧何般的贤臣。
然而,事实上,在邓禹的一生中,也曾战败过,比如他率领百万大军攻打赤眉,却只有24名骑手被打败。此事发生在建武二年九月,赤眉军劫掠长安后被迫转战西北。邓禹趁机拾遗补缺,占领长安。然而,赤眉西行之路并不平坦,天冷
州军阀夔孝阻击,损失惨重,不久便返回长安。
赤眉军来势汹汹,邓禹觉得汉军不是他们的对手,一再延误战机,不敢迎敌,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正因为如此,各县权贵姓氏纷纷拥兵自重,不听号令。汉军得不到粮食补充,因此士气低落。许多士兵甚至因为吃不上饭而选择离开汉军的营地。
/
如此一来,原本号称百万大军,后来只有几万饥肠辘辘的将士,哪里能抵挡赤眉军的进攻。因此,在禹邑(今陕西省宝鸡市郭镇西)一战中,邓禹战败,只能选择放弃长安,北上云阳。更糟糕的是,这场战争留下了许多后遗症。不难看出,邓禹的军事能力并不是很好,那么他为什么能被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邓禹是第一个支持刘秀的,是一个元老级人物,是一个知道刘秀根脉的人。同时,邓宇的忠诚也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对于古代帝王来说,重用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远比信任一个对自己不忠诚的有能力的人重要。而邓禹的长辈身份,也不愧是名列前茅,如果是你,你会像刘秀一样百分百信任邓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