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的概括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的概括

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他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不久后米开朗琪罗又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但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这是这些经历,他的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出生于1475 年3月6日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虽然命运多舛,但是去在人生中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摘要】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的概括【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好的谢谢你了【提问】
您好哦😊
是概括米开朗琪罗的个人简介还是这本书呢,非常非常抱歉哦。【回答】
概括主要内容。【提问】
请稍等一下哦【回答】
您好哦😊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为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琪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罗基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这个答案可以吗?😀【回答】
您好,这个答案满足您的需要吗?😀【回答】
还有别的吗?【提问】
请稍等一下哦【回答】
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他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不久后米开朗琪罗又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但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这是这些经历,他的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出生于1475 年3月6日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虽然命运多舛,但是去在人生中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回答】
您好,这样可以吗?😀【回答】
没有及时回复您,真的非常非常抱歉哦【回答】

2,简述《名人传》米开朗琪罗的生平、经历,400字.

罗曼·罗兰没有按照人物传记常见的叙事线索来写米开朗琪罗的经历,而去摘录大段大段生活“私人细节”的书信,选材之精准,活像一台讲述版的电视秀.
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贵族的信仰——对于佛罗伦斯高贵家族的姓氏.然而他却是一个怯弱的人,鄙视权贵却屈从,当每一次逃避被迫中止,他总是回到权贵身边完成他们交付给自己的工作.
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却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他痛恨自己的侄子揶揄他的遗产,却如贝多芬一样不断为他的侄子谋求体面的生活.他热爱生命中的简单和真实,他可以向乞讨者附送上千金币.
他的一生为情爱苦闷,因为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那些拥有美色的人儿在他心里才是偶像,他只能匍匐在地上去仰望那些爱慕对象.再加上自身情欲的罪恶感,使他脾气暴躁又苦恼自卑,自虐又自恋.这种心态,太像张爱玲写过的那句低到尘埃里.
除了爱情,他在工作上也备受挫折,身心受创.他跟梅迪契大主教有协议建造教堂,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约定的酬劳丰厚.但因为建造工人们的欺骗,石头断裂了几根.于是教皇和大主教都不耐烦了,取消了跟他的契约.
对此米开朗琪罗只能忍泪控诉:“不计算费掉的三年光阴,不计算我为了作品破产,不计算人家对我的侮辱,一下子委任我做,一下子又不要我做……”
这种遭遇在我们现代照样上演,当初是你说要改,改了你又不满意,只好继续再去改,结果你却换了人,多少文艺工作者就这么被客户折磨到崩溃.
诸事不顺,米开朗琪罗的父亲也不让他安心.他父亲年纪越大脾气越坏,某一天干脆从翡冷翠的家里逃走了,对外宣称是儿子赶走他的.米开朗琪罗背负着不孝指责,满腹委屈.
整本书读完,全是实打实的俗世烦忧:爱欲纠葛、事业打击、职业病磨损健康.米开朗琪罗总在绝望,不想活了,没法活了,总在抱怨世界,“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不过对着石头时,他注意力转移,痛苦暂时缓解,又鼓舞起斗志继续工作.
罗曼·罗兰在后记里自问自答:我是否应当只显露英雄的英雄成分?不.
因为罗曼·罗兰写这本传记的初衷是:“并不是普通人都可以在高峰生存,但是可以一年一度上去顶礼,从中可以获得日常战斗的勇气.”
这段话肉眼去看,颇为励志.换成通俗的理解也就是:大师活得如此之惨都仍然在努力工作,你是不是也该鼓舞起斗志?别被生活彻底打败.
但米开朗琪罗本人与罗曼罗兰说的恰恰相反.世间超过米开朗琪罗经历的苦难,俯拾皆是,大多数人并未进行杰出创造.长夜中自有最耀眼的闪电,但长夜并不为闪电而生.
米开朗琪罗一生祈求身心宁静而不得,有生之年大部分的作品,都充满了肌肉力量、愤怒,或者体现创造万物之灵的肃穆宏大之美.但晚年最后的三幅基督主题的雕刻,极为哀伤.
他晚年的诗中写道:“我以往那空洞而快乐的艺术之爱将如何?/当肉体及灵魂的双死渐进……无论绘画或雕塑皆不再能让我灵魂安宁/期盼着十字架的神圣之爱/以他张开的双臂拥我入怀”.
他塑造的大卫像是大理石中挣扎要显现顽强生命的完美,他的锤头是有声音的,当你久久凝望它,它好似会慢慢移动至你眼前,告诉我们神的意指.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经由战斗、舍弃与死亡.
他曾经拥有的力量,爱情,信心,最终都一一去往崩裂,绝望,孤独与死.可是他是含笑的吧,如果像他所说的,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疟,如灾难,疾病,命运的褊狂,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景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己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成为他所成为的样子.米开朗基罗的痛苦即是如此,他珍视痛苦,他懂得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凡能体味如此,我们便懂得生的恬美.
基督必然受难,生命必然痛苦.度过内心漫长的反抗争辩,这个中世纪杰出的雕塑家和画家,终于进入了哀伤.人只有接纳了一切苦痛,才会涌现哀伤.正如弗洛伊德说,哀伤是对逝去的纪念.
人必哀伤,而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