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常见微生物培养基

常见微生物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用各种营养成分加水配成,或用天然物质的浸汁(麦芽汁、豆芽汁等)制成。中海培养基组分均一,适宜各类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及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利于广泛获得大量菌体或代谢产物。液体培养基是用于不需要挑选单克隆的大规模养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或用麸皮等固体原料配制。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又称琼胶、洋菜),由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加工制成。市售琼脂为条状、片状或粉末状,主要成分为多聚半乳糖的硫酸酯,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将其分解,在培养基中仅起支撑作用。其熔点约98℃,凝固点42℃,1.5~2%的水溶液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凝胶状态。琼脂固体培养基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保藏。固体培养基能形成单菌落,用于单克隆菌株筛选,比如转化,划线等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5%琼脂制成。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菌种鉴定及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似乎很少人会使用半固体半液体培养基这个名词顶层琼脂的琼脂含量通常只有固体培养基的一半是用来做病毒噬菌斑用的。共同点:人工配置,固体、半固体培养基以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对象)用于观察微生物等 国产培养基

2,微生物培养基到底是什么概念

楼上的说的都很对,我想针对微生物学上,或者说实验室里对微生物培养基的定义,再补充一下.
通常,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微生物培养基则是指的,含有不同成分的用以支持微生物生长的液体或固体.每种培养基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培养目的不同,添加不同的成分.但全都应含有基本的水、碳源、氮源和盐类.一般碳源的主要形式是糖类,常见的如葡萄糖、蔗糖等;氮源则是含有NH4+或NO3-的各种盐类,盐类同时还提供微生物生长必需的元素,如磷、硫、镁、铁等等.含有相同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区别,只是添加了琼脂,以维持胶状的固体培养基形态.
培养基还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指的是包含的所有成分为已知的化合物的培养基,复合培养基则是指的包含有酵母或植物或动物提取物的不确定成分的培养基.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则是既包含已知成分又包含未知成分的半合成培养基.

3,培养微生物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培养微生物培养基具备的条件及原因: 1、碳源 即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同时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常见的来源主要有糖类、油脂、有机酸、正烷烃等。工业上常用的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糖蜜(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淀粉等。 2、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和含氮代谢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应当混合使用,在发酵早期应使用容易利用易同化的氮源,即无机氮源;到了中期,菌体的代谢酶系已形成,则利用蛋白质。 3、无机氮源 无机氮源主要包括铵盐、硝酸盐和氨水。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迅速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常会引起pH的变化。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培养基设计的基本步骤: 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时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 2、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3、当培养基成分确定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各成分最适的浓度,由于培养基成分很多,为减少实验次数常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这些实验往往基于多因子实验,包含均匀设计、正交实验设计、响应面分析等。

4,在选择性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选择性培养基的选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项原则,四种途径.
  一、一个中心
  每种微生物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环境.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就是利用某种特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环境让该微生物能生长,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或阻止.因此,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其中心应围绕:允许某种特定微生物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二、两项原则
  1.投其所好:所需的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有一特殊的“嗜好”,而其他微生物则不需要,甚至还可能很“讨厌”,如果在培养基中专门加入该营养物,就可使原先极少量的筛选对象很快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原试样中其他占优势的微生物,以达到富集或增殖分离对象的目的.
  2.取其所抗:所需的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具备特有的抗性,而其他微生物则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在培养基中加入这种抑菌剂,经过培养后,使得对抑制剂敏感的其他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具有抗性的特定对象则会大量增殖,从而达到分离特定微生物的目的.
  三、四种途径
  1.扣除某些营养物质.
  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不含有蛋白胨、尿素、铵盐、硝酸盐等化合氮,形成缺氮培养基,但因空气中含有游离的N,则可以用于培养自生固氮菌(如圆褐固氮菌);如培养基中不加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等有机碳源,则可以培养以CO2为碳源的自养型微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
  2.添加某些营养物质.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碳源或氮源,可以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如只加入纤维素(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可以富集、增殖能合成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纤维堆囊菌);以石蜡油(或直接用原油)作为唯一碳源可以用来富集、增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芽孢杆菌属的Ptr15菌);再如用甘露醇用来富集自生固氮菌,以及用较浓的糖液来富集酵母菌,等等.
  3.利用特殊理化环境.
  如分离出古细菌中的极端嗜热菌,就可以将培养基置于100℃左右的高温环境中;分离出厌氧型微生物(如乳酸菌),则需要将培养基置于无氧环境中;分离出自养型微生物(如蓝细菌),则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分离极端嗜盐菌则可以将培养基的NaCl浓度配制成3~4mol/L;分离出比较耐酸的微生物(如红曲霉菌),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或明矾水调节酸度,等等.
  4.加入抑制性物质.
  如加入放线菌酮可以将混合菌中的真菌去除,而能选择出一般的细菌;加入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可以将混合菌中的细菌去除,而选择出酵母菌或霉菌等真菌;加入青霉素可以将混合菌中的真细菌去除,而选择出古细菌;加入胆汁酸可以筛选出肠道微生物、加入叠氮化钠(可以去除曲霉、加入山梨酸可以去除芽孢杆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