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柳蒿的种植方法是?
柳蒿又名水蒿、芦蒿、驴蒿、藜蒿、香艾、小艾、水艾。学名Artemisin Selengensis。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根、茎均可繁殖。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日本、朝鲜及西伯利亚东部均有野生种分布。
一、生物学特性
1.1 喜冷凉气候,但温度适应范围广泛。
芦蒿在日平均温度4.5摄氏度左右时开始萌发,嫩茎生长最适宜温度为日平均12一18摄氏度,20摄氏度以上茎杆木质化速度加快。南京地区露地野生芦蒿一般于2月中旬开始萌发,4月上旬至4月下旬营养生长明显加快,此间是露地野生芦蒿的上市高峰期。芦蒿属长日照作物,7月上旬花芽分化,7月下旬开始抽苔,9月中下旬开花,10月份结实,种子为椭圆形瘦果。12月中旬遇重霜后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的根状茎耐寒性较强,可露地越冬。芦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显休眠期。
1.2 喜湿耐肥。在旱地和浅水中均可生长。根部耐旱,在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不易死亡。但植株生长不良。
1.3 属强光照作物,光照不足,生长细弱。
1.4 适合在冲积沙壤土上生长,忌连作。连作三年以上,生长不旺,且病害较重。
二、类型和品种
2.1 南京沿江一带将芦蒿接叶型分类,可分类为3种。
大叶蒿,又名柳叶蒿。柳叶型或叶羽状3裂。
碎叶蒿,又名鸡爪篙。叶羽状5裂;
嵌合型蒿。在自然状态下,往往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存在两种以上叶型。
2.2 按嫩茎颜色分类,亦可分为3种。
白芦蒿:茎淡绿色,茎杆粗而柔嫩,香味谈;
青芦蒿。茎青绿色,香味略浓,产量高;
红芦蒿:茎紫红色,香味浓。纤维多,产量低;
每种颜色的品种中均有大叶型和碎叶型。芦蒿的茎色、香味和柔嫩程度是品种的重要性状,也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稀植,通风好,光照强,氮肥少,则茎杆颜色浓;香味浓,纤维多;密植,通风差,光照弱,氮肥足,则茎杆颜色浅,香味谈,质柔嫩。
三、栽培技术要点
夏秋芦蒿与冬春芦蒿的产量构成有所不同,地下部分根状茎的发育数量和营养积累程度是构成冬春芦蒿产量的基础,通过地下根状茎的萌发,采摘萌发的嫩茎上市。而夏秋芦蒿则是采用新苗定植,适当密植,通过高肥水、强光照,使其形成强大新根系。促进地上部分叶腋萌生新枝,采摘嫩头上市。
3.1 土地选择和定值前的准备
潮湿、肥沃的冲积砂壤上为最佳,忌连作。深翻,晒垡,每亩施足有机肥80-00担,另加促根剂50一100克,或施芦篙专用混合100公斤,平畦种植。重茬地,最好每亩撒施硫磺粉10-15公斤,预防病害。
2,茵陈和柳蒿芽是一种植物吗?
茵陈和柳蒿芽不是一种植物。 茵陈,别名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白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柳蒿别名柳蒿菜、水蒿、白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食用。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北,耐寒抗热,生长在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野外采集一般在5~6月份进行,采后用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炒食、蘸酱或做馅、做汤。
3,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柳树映衬着河堤,柳树倒映着河水的清波,(三者互相映衬)使得翠绿色更加浓厚。 河岸两旁的鲜花,被河水分成东西两侧,(东西两侧的鲜花)却是一样的花香。 此联出自古典名著 《红楼梦》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赞贾宝玉才情不凡, 登上沁芳桥亭, “四顾一望, 计上心来”, 于是, 念出了这副对联。 联句意境清新, 巧在句句言水, 却不着半个水字, 用 “三篙”、“一脉” 代而言之, 雅丽蕴藉。 又分别隐 “红”、 “绿” 二义, 与“怡红快绿” 有暗暗相关之妙。 扩展资料: 背景: 这是《红楼梦》里面的一副对子,是贾宝玉为姐姐贾元春的省亲别墅的景点所写的两句诗。 贾宝玉跟着他的父亲和一些人走到一处景点,发现是一个水景,水从不太高的瀑布上泄下来。这个时候有人建议说这个景点叫“泄玉”,因为水珠子跟玉珠子一样,贾宝玉就反对,说“泄玉”这个词语不雅,不如“沁芳”二字。“沁”在中国汉语里面表达的是逐步的浸润,一步一步地渗下去,“芳”就是芳香,他说这个景点可以叫做“沁芳”。 他父亲就命令他立刻做一个对子,体现这个“沁芳”。他就随口吟出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对子,恰恰把“沁芳”两个字的内涵表达得非常充分,这个对子的是这样的——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说这个水景碧绿,这个水的绿跟柳的绿是有关系的。什么关系呢? 他就说这个柳树的绿是借了那个深深的潭水的绿。他说“绕堤”就是绕堤岸的柳树,从这个水里面借了这个翠色。“翠”就是青翠,就是绿。那么“三篙”,篙就是撑船的竿子,三篙就说明这个水潭非常深,三篙的深。那么柳树就把这个水潭的绿,就从底,三篙的深,就借用了,来美化自己了。 所以呢堤岸就是一片绿柳,非常美丽。这样就把“沁”这个概念体现出来了。因为这个“沁”就是逐步逐步的渗透,逐步逐步的浸润。柳树的树枝,我们可以想象的,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它借了水的碧绿的颜色,就一步一步变得非常翠绿,非常优美,这是上联。 下联呢叫做“隔岸花分一脉香”。就是这个水域两岸,或者它不止两边有岸,它可能四边都有岸,这个岸上都种满了鲜花,鲜花是有芳香的。这个芳香隔着水就能随风飘散过来, 虽然隔着岸,但各个岸上都可以分享对岸飘来的花的香气。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网—刘心武:“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