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林檎是什么
林檎指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一是北方的蔷薇科苹果属植物林檎或苹果;二是南方的番荔枝科番荔枝属植物番荔枝。两种植物的果实都作为水果食用。 潮汕名果,又叫番荔枝,原产澳大利亚,属番荔枝科落叶果树,小乔木,高约5米,树冠4米左右。每年4月开始萌发新叶、开花、坐果,9月可陆续采摘。一般植后24个月即开花结果,产量逐年提高,树龄30年以上。性喜阳光,宜植于松软沙质冲击土。 在我国古代,根本没有“苹果”一词。苹果,古谓之“柰”,“林檎”,“来檎”、“联珠果”、“频婆”、“严波”、“超凡子”、“天然子”、“苹婆”等,它原产于高加索南部及波斯的滨海一带。 我国西北部地区也是苹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世界园艺学上称其为“中国苹果”,属于苹果家族中的一支,另一支被称作“西洋苹果”。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入籍中国后,就逐渐代替中国的绵苹果。 欧洲苹果先在山东烟台落户,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又相继引种,并开始进行经济栽培。中国除原有苹果属树种外,作为经济栽培的苹果品种绝大部分都是从欧、美、日、苏等国引入的,称为西洋苹果。因此说苹果是一种古老的水果并不过分。 林擒味道甘美,能招很多飞禽来林中栖落,所以叫林檎。李时珍说:林檎的果实小而圆。其中关味酸的是楸子。其它还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都是用其具有的色和味来命名的。另有颜色像紫柰,到冬季才结果的。
2,日语“林檎”是什么意思
日语“林檎”是苹果的意思。 日语中“苹果”读作“りんご”,写作“林檎”,它的味道甘美,能招很多飞禽栖落林中,所以叫林檎。日语中“林”读作“リン”,“檎”的汉音(即中国北方读音)为“キン”,吴音为“ゴン”,后变为“ゴ”,所以“林檎”便读作“リンゴ”了。 原来,中国古代也没有“苹果”一词,叫做“林檎”或“柰”等,原产于高加索南部及波斯的滨海一带。它的味道甘美,能招很多飞禽栖落林中,所以叫林檎。 扩展资料: “苹果”一词是日语学习初期便会接触到的词语,读作“りんご”,写作“林檎”。其它还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都是用其具有的色和味来命名的。 りんご、白あん、羊羹、おもち分别指苹果、白豆馅、红豆糕、年糕。 日の出の林檎译为日出的苹果。 蜜渍け林檎のひんやり大福译为蜂蜜苹果冰大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豆知识】日语中苹果为什么叫“林檎”?
3,林檎和苹果是什么关系?是同一种水果吗?有什么区别?
林檎就是苹果,是我国古代对苹果的称呼。 在我国古代,根本没有“苹果”一词。根据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在1400多年以前,中国已有关于苹果栽培繁殖和加工的记载,不过当时的苹果称为“柰”和“林檎”,以后还有“来檎”、“联珠果”、“频婆”、“苹婆”等名称。 林擒味道甘美,能招很多飞禽来林中栖落,所以叫林檎。原产于高加索南部及波斯的滨海一带。我国西北部地区也是苹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世界园艺学上称其为“中国苹果”,属于苹果家族中的一支。 日本人叫苹果就叫“林檎”日文假名 りんご,是沿袭了中国古代的传统。 扩展资料: 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经中所说的一种水果,最早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等写法。 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词条。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李时珍说:“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译文:林檎,即乃的果实小而圆,其它还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都是用其具有的色和味来命名的。) 台湾部分说台语的民众习称苹果为“lìn-gōo”,这是源自日语“林檎”(りんご)的发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檎